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杭州游记之西湖

[游记]杭州游记之西湖

2008-04-17    yahoo.com

西湖18景果真是与众不同啊。。只有去过的人能体会,西湖的山。水。色是容于一体的。西湖的景色中最美的还是花港观鱼。曲院风荷。雷锋夕照(其实是没太阳的)。断桥残雪。三潭映月(没月亮就映不起来呵呵)

去在西湖边租一辆自行车。去苏堤(6座桥)。白堤(2座桥)。

在西湖的和白堤的交汇处有江南名妓苏小小和水浒英雄武松的青冢。不去看估计肯定要遗憾的。

西湖的周边全是山。如果你是登山爱好者可以去试试。风景秀丽啊。迷人。

听说杭州的美女很是多 。去了n 次了也没遇见过什么美女。遇到过但是是去西湖游玩的外地游客。!!!!

在西湖上还可以泛舟。就是风有点大。吹的人 心惊胆战还好就救生衣。哈哈。。。。

断桥是个好地方啊。如果你在断桥边上遇到一个单身走过来长的不错的女孩子一定要鼓足勇气去要电话号码////早我走上断桥的那一刻一个女孩子面带忧愁和我迎面走了(当然拉是一个人)。就这样me错过了一个“白娘子”

注释: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风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风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衅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中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西湖18景////////////////////////////

长忆西湖,西湖不仅是天下美景,而且更由于笔者在少年时代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常常去游西湖,因此对它可谓情有独钟。“西湖十景”已众所周知,特别是如今修复了雷峰塔,十景已补齐,令人欣然。然而西湖还有“西湖十八景”,这些景如今也许已鲜为人知吧。

“西湖十八景”产生得较晚。“西湖十景”产生于南宋,后来到了元代,又有“钱塘十景”之说;“西湖十八景”则产生于清代。这十八景即“湖山春社”、“功德崇坊”、“玉带晴虹”、“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西溪探梅”。不过,其中有几个景点已远离西湖,所以有人称之为“杭州十八景”。在此,对这十八景作一些粗浅的评析。

湖山春社
原在岳王庙西南,前临金沙涧,面对岳湖,与苏堤相邻,清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所建。此祠是利用明宦官魏忠贤的生祠改建而成的。祠中塑神像,称湖山正神;旁边塑十三个女像,为十二月及闰月花神。还有四时催花使者像,放在春社边上。祠宇中红莺紫燕,杂色陈列,人在其中如置身于粉黛丛中。清代诗人俞曲园曾有一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原址西边有清泉从竹径中流出,有兰亭曲水之致。当时曾辟地为园。清康熙皇帝曾题“竹素园”匾额。边上筑有一亭,名流觞亭。亭西有临花舫。再往西为水月亭,后改为聚景楼。最后为观瀑轩、泉香室等。
此地从前每逢春社,人们多来祈福。这里更是士女如云,画鼓灵箫,喧阗竟日,盛况空前。

功德祟坊
实指钱王祠,此祠在涌金门外,为宋熙宁十年(1077年)时杭州知州事赵建,苏轼撰碑记。清雍正五年(1727年),因祠渐近废圮,故重建,并在祠前立一石坊,题为“功德坊”。此坊俯临湖面,沙堤平坦,四周遍植杨柳。每当春日,垂柳披拂;万绿丛中,碧宫丹殿掩映,景致非凡。至若旭日初升,霞光绚烂,湖波荡漾,景色清朗。如果晓雾迷离,风云弥漫,遥望西面诸山,则又是一番风光。清代著名学者厉锷,对此描述如下:
吴越勋名迥莫齐,天书新降武都泥。
峥嵘重见龙山观,赑屭犹存玉局碑。
夹岸云霞烘画壁,满湖风雨卷灵旗。
舣舟小住垂杨下,原采香苹荐一卮。

玉带晴虹
在苏堤之西的金沙港西面,其实这是一座桥,与苏堤的望山桥相对。清雍正八年(1730年)浙江总督李卫在望山桥北作金沙堤,又在堤上构石梁以通里湖舟楫。当时因为港中溪流湍急,故设三洞以疏导水势。其形如带环,所以取名玉带桥。原来桥与关公祠相接,回廊绕水,朱栏倒影,金碧澄鲜。桥上筑红亭,如飞鸟张翼;桥畔桃柳夹映,晴光照灼,正如长虹横亘天际,与苏堤上的六桥前后相映,更觉景色宜人。今之桥亭为1982年重修之物,形象更为灿烂可观。

转自:http://i.cn.yahoo.com/changdong828/blog/p_4/3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