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下西湖三十六最具市井风情的是南昌西湖

[游记]天下西湖三十六最具市井风情的是南昌西湖

2008-05-22    sina.com.cn

南昌西湖
市井风情活色生香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典雅小资的自然是浙江杭州的西湖,最市井风情的却应该是江西南昌的西湖。 南昌西湖万寿宫:天下千余座万寿宫的始祖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有江西人聚集的地方都有万寿宫。
万寿宫本身是一座始建于西晋时期的道观,供奉一位叫许逊(又被南昌人尊称为许真君、许仙)的得道高人。许逊一生之中用他的高超道行造福当地百姓,故事自然很多,但一般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他136岁时在南昌西山万寿宫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也一并带上了天。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由来。得道的那一人就是许逊。

对于江西人而言,万寿宫的地位相当于现在遍布全国的城隍庙。从天灾人祸、疾病危难到应试科举、出门经商、怀胎生子都要到万寿宫许愿。最盛时,那些移居省外的农民和商人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城乡同时普建一千多座万寿宫用作江西会馆,甚至台湾、新加坡都有规模宏伟的万寿宫会馆。而最初最早的万寿宫就在现在的南昌西湖地区。

就像上海的老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是当地市井商业的聚集地和市井文化的代名词一样,南昌西湖万寿宫也是老南昌市井商业和市井文化的地标。 现在的西湖万寿宫,作为完整的道观已经移建象湖,但古老的街巷深处,万寿宫巷和合同巷口的砖砌拱券门下,时尚的年轻人从卖了几十年渔具的老人们的摊位前走过,那些静立了百年的老房子和遥远的记忆还在; 合同巷民居里,刻着万寿宫字样的砖墙和宫观里的部分老屋依然在;百年前的南昌总商会依然可以找到遗迹; 万寿宫旧地附近的铁街、醋巷、嫁妆街、棉花市、萝卜市、棋盘街这些以商品命名的特色街巷依然让人联想到昔日的商业市井繁华;而万寿宫商城里挑选各种生活用品的各个年龄段的四方来客,在告诉人们,西湖万寿宫作为市井商业中心的地位依然没有动摇。

在万寿宫商城(相当于上海的豫园商城或城隍庙老街)的一侧,是一条叫翠花街的石板老街,各种名目的商号店面中间夹着一所中学,南昌二十一中。从外表看,这所中学和所有的中学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学校里面的一堆琉璃瓦和一段古老的砖墙提醒人们,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当年的万寿宫,一千多年来天下千余座万寿宫最早的发祥之地就在此处。

已经改建成学校的万寿宫主体建筑的遗迹目前不能让一般游客参观,但绕到学校围墙的后面,在合同巷36号,有一栋民居,经过屋主同意后可以进去。 这栋民居和二十一中隔墙相邻,有一面砖墙上每块砖上都刻着万寿宫的字样,走廊的顶棚上还留着大片的精美木雕,二楼的雕花窗和雕花护栏还能看出当年的气派。 在这栋老屋里生活了50多年的老婆婆说,这个地方是当年万寿宫的后殿,她当年跟着管理香火的父母住在这屋里的时候,万寿宫主体建筑还没有被拆毁改成学校,这里也没有改成民居。

在合同巷旁边的醋巷7号,一栋带天井的老房子里,一口古井还在,清亮的井水依然是老房子里居民的主要生活用水,但即使在这里生活了80年的住户也不知道这口井最初什么时候就有了。 民国十一年南昌总商会立的一块告示还砌在合同巷口一堵麻石墙中间,当年的总商会现在也改成了民居,老房子已经很有些年代了,但当年的气派还在,细节的精致还在。 现在的外来客在老房子里解读着历史的奢华,而老房子里的住户却在向往着新公房里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一种围城吧。 西湖中心孺子亭:傲视天下的陈蕃为徐孺子设榻玩味南昌西湖的市井风情,西湖万寿宫的老街老屋和市井百业自然精彩,但真要说南昌西湖这个湖,到西湖中间的孺子亭去过可能才称得上点题了吧。
南昌西湖在以前的水域是很宽广的,并不比杭州西湖小多少,那时的水中间就有一座孺子亭。现在湖面已经被一代代的后人填到只剩下以前的多少分之一了,但湖中间的那座孺子亭被一代代的后人修复着,依然在。可见,在南昌人的心目中,湖中间的这座亭甚至比西湖本身还重要。 亭子纪念的是一个叫徐孺子的南昌人,东汉的一位高士。王勃在《滕王阁序》中道尽南昌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他举出的南昌人杰徐孺子的故事。
我们在儿时读过的古文里都知道东汉有个不屑于扫自己屋子,而以“大丈夫当扫平天下”为己任的陈蕃。这个陈蕃虽然受到后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批评,但在当时确实官至太傅,独掌朝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陈蕃志向既高,眼光也高,一般人都不在他眼里,但他在自己的家里却专门为徐孺子设了一张榻,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请他坐这张榻,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不给任何人坐。南昌人徐孺子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站在西湖中心的孺子亭中间,抬头看亭的顶棚,就是根据这个故事画的一幅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8aae001000806.html30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