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二) |
[游记]西湖游记(二) |
2008-07-01 sina.com.cn |
相对于“朝九晚六”的日子,西湖的时间似乎溜得更快一些,当我们到达“苏小小亭”时已是晚上六点了,“苏小小墓”正位于西泠桥畔。苏小小为南齐钱塘名伎,才貌出众,身世和爱情尤为凄婉动人,传有“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等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民间传说死后葬于西泠桥畔,于是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想不到我们慕名而来凭吊苏小小墓亭即是“黑灯瞎火处”,不过借着微微月光和渔火,还是艰难得看完了苏小小凄美动人的墓志铭,以及12副柱联,后来才知道这12副柱联是分别邀请12位著名书法家书所写,现在想来不禁感叹自己的鉴赏眼光察觉不到其中的“奥妙”所在。 随后我们过了西冷桥畔准备往“西冷印社”奔去,然而到了那里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早已下班了,悻悻而归的我们这才感觉到一丝遗憾中夹杂了更多的疲惫和饥饿,心里也觉得计划有些失算,不行,我们怎么也得看完闻名遐迩的“平湖秋月”才能罢休,于是继续走着“围湖”路线,然而“我不知道风是从哪一个方向吹”来的,带着一股浓浓的菜肴香味儿肆意的朝我们“一浪打一浪”,只恨此时的西湖“秀色不可餐”,最终,我们还是被那个小有名气的“楼外楼”所吸引过去,听说来这里吃喝的都是一些慕名而来的达官显贵,果真,当我们还没有“上楼”时,门前早已水泄不通。罢了,还是继续往白堤湖岸走。 ——平湖秋月—— 其实从“楼外楼”出来用不了多久,即到了“平湖秋月”。这里有亭台楼宇轩谢,走进去才豁然开朗,里面便有一大块凌驾于湖水之上的平地,在这个平地上摆满了木制桌椅,以供游人欣赏“平湖秋月”之景,也许是因为这些摆设“即坐即要消费”的原因,也许是还不到临湖赏月的时机,这里的人没有想象的多,只见三五人零星散处。 确实,在这里可以看到碧波万倾的西湖全貌,晚上的湖面淡去了白日里游人的欢笑声,也没有了机动船的轰鸣声,显得非常淡雅、恬静,静得可以清晰地听到西湖岸边风生水起的浪花,想必是刚才那些面湖梳妆的“碧玉”已经酣然入睡了。远处,水壤相交的湖面上掩映着灯火阑珊的杭州夜景,显得格外耀眼,也为此时的西湖夜色抹上了几道“流光溢彩”,显得分外妖娆。抬眼处,秋月当空,虽然挂得稍高,也不见得非常圆满,但在朗朗苍穹之间也显几分秋高气爽,再感受一下凌驾于万倾“平湖”之上的空旷,正如书中所述——“每当秋气清爽,水痕初收,皓魄中天,千顷一碧,恍置身琼楼玉宇。”景虽好,然而,我却并未体会到“不复知为人间世矣”的境界,反而竟有些黯然伤神,几度秋思。 “平湖秋月”的几座楼宇几经折损又几经修善,如今将“四面厅”、“湖天一碧”等建筑更梁换柱,重塑“平湖秋月”碑石、匾联,算是将昔日的“平湖秋月”重见天日。我们在此小憩一会便急急忙忙往回走,因为“空城记”唱得厉害,身上带的两个月饼也早在苏堤干掉了,现在不得不打车去市区觅食了。但不久才发现在白堤是坐不到车的,于是只有横下心,苦煞这两条腿了。 ——断桥残荷—— 在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断桥残雪”,以前总以为“断桥”为“断”桥,实则不然,更是“断桥”把我们送到了附近不远处的一间小亭里,这才发了“断桥”。相传“断桥残雪”乃西湖十景一绝,而此时的“断桥”是没有“残雪”的,故我也欣赏不到“断桥残雪”的芳容,只是隔着湖畔中间凋零的残荷与朋友各拍摄了一张“断桥残荷”,今有照为证,“断桥残荷”感觉也是另有其美。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2b7de010005pr.html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