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 |
[游记]西湖游记: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 |
2007-10-14 sina.com.cn |
西湖游记: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 九月廿三日,正值秋分,伴和风细雨,我撑伞骑车小游西湖。 先上断桥,其实这座桥的名称一直误导了我。“断桥相会”的美好传说,让我觉着这敲就如同银河阻断了牛郎织女一般,许官人白娘子也定是两段桥樽想望。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近,所见不过是座单孔拱桥,略似遗憾。桥这边有两方小亭,那边就是白堤。上得桥来,但见远处山水葱茏雾笼烟霚,近前荷叶泛碧波纹点点,细雨和风迎面,心中悠适之情顿生。亭上匾额云:云水光中,又云:拂桥袅娜,大约如是。 沿白堤前行,林荫掩处一座小榭,又有折廊垂柳,秀色昂然。原来此处便是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想此种亭榭花树别处亦为不少,唯西湖中别觉风味,看来全拜取得好名之故啊。全部意境,悉出字中。 断桥残雪 遇武松墓,拜秋瑾像,过西泠桥,白堤尽处是苏小小墓。我去看时,一白裙少女于碑前沉思良久,终颔首默拜,她可也是勉今思古,对墓凭吊? 苏小小,南朝齐时(479-502)钱塘名歌妓,才貌出众,曾作脍炙人口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句,据传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其文采,在此建苏小小墓,于墓上覆建慕才亭。该墓修复前曾经过各方专家学者多次论证,修复过程中根据孟兆桢等国内著名园林专家的意见和设计草图,并按照遗留墓亭老照片反复推敲,原汁原味地还原其本来面目。墓亭共有12副柱联:“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等,分别邀请12位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是西湖风景区中柱联最多的一座亭子。 行走于直通西湖南北的苏堤,上跨虹桥,过东浦桥,仰玉带桥,入又一胜景“曲院风和”。此处风景,当真雨中才佳。江南温婉风韵,此处可览。最为可爱一处公厕,挂竹帘亮明窗,室内洁净香袅,窗外青翠如屏。余不多言,且自回味。 北宋元佑五年(1090),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长堤连接了南山北山,世称“苏堤”。长堤卧波,给西湖更添了一道妩媚。堤上建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束)浦、跨虹六座单孔石拱桥,。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苏堤春晓》 (张宁) 杨柳满长堤, 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 侧枕听莺啼。 曲院风和 雷峰西照,塔影横空,彩霞披照的瑰丽景象我自然是难以见到;至于登上塔高处,其实全览众景一眼全收未必就妙,还是瞻仰眺望吧。 有金发姑娘临水而坐,不知所绘为何? 西湖边竟有水浒人物“浪里白条”张顺。原来是招安后出征方腊,战死于杭州西湖涌金门。 西湖外一条仿古街,古风浓郁,见有许仙,伫于“保和堂”外,似仍在向世人查安济慈。 细览青石板上,正应这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 雷峰夕照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438ffc501000bhp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