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志-西湖游记

[游记]西湖志-西湖游记

2007-07-16    4.30

在杭州喝茶

除了西湖之外,我想,最能代表杭州的,大概要算是龍井茶了。

杭州位於錢塘江的北岸,產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唐代,陸羽在他所著的《茶經》中便曾提及,杭州天竺、靈隱二寺有產茶紀錄。
俗語說,天下名山僧佔多,名山出名茶,名茶還需名水煮。名山、名剎、名水、名茶,這四者杭州都具備了
; 既然杭州以產龍井茶著名,杭州人喜好喝龍井茶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杭州龍井茶這樣出名,是因為生長茶葉的地理環境造成的。從龍井向南,到獅峰以及九溪十八澗,這一帶山區北高南低,
溫暖向陽,茶園正好承受滋潤茶樹的南風,給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乾隆曾封18棵茶樹為「御茶」

中國是最早把茶葉當飲品的國家,光是有文字記載的,便已有4,000多年歷史。到了唐代,飲茶之風更是大盛,而龍井茶一直到宋代才大大出名,這還要歸功於北宋僧人辯才呢!
他晚年居於龍井壽聖院,在獅峰山頂闢園種茶,發覺此地所產的茶葉勝於他處,於是便製起茶來。而蘇東坡是辯才的「老友」,他在杭州當官期間,一有空閒,就上山探望辯才,辯才便以龍井招待,大家喝茶聊天,談茶論道,興高采烈。從此之後,龍井茶才漸漸為人所識。

龍井村內的茶園, 茶農正採摘「明前龍井」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曾在龍井飲茶,「啜之淡然似無味,飲後有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
乾隆認為「無味之味,乃是至味」。查詢之下,獲悉它產於龍井王氏茶園,因此便下旨將此園18棵茶樹封為「御茶」,
所產之茶葉進貢給皇上。乾隆皇品題後,龍井茶更是身價百倍,成為中國「四大名茶」之一。

龍井茶以四絕稱著

在清明前採摘的龍井茶叫「明前龍井」,在清明後穀雨前採摘的叫「雨前龍井」,這兩種茶,以「明前龍井」較珍貴,
是龍井茶中的「貴族」。去年,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冒雨來到獅峰山龍井村,這裡是真正龍井茶的產區,
範圍包括以獅子峰為中心的半徑二、三公里內的茶園。

往龍井村的公路邊常有賣茶的小店

剛抵達村口,迎面碰見的村婦便邀我到她家喝茶、買茶。我隨她走去,進得客廳,但見裏面擺看曬茶用的竹籮,
還有專門用來炒茶的一口電鍋。

坐下不久,主人家便端出一壺新泡的龍井貢茶給我喝。不說不知道,獅峰龍井茶一向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稱著,
它的色澤綠中帶黃(俗稱糙米色) ;
在文人筆下被美化成「黃金芽」,據說龍井茶所含氨基酸、兒茶秦、維生素C和葉綠素的成份,都比其它茶葉為多。

過去按產地把龍井茶分為「獅、龍、雲、虎」四種花色,即獅峰、龍井、雲棲、
虎跑」四地所產的龍井茶,
如今龍井茶可分獅峰龍井、西湖龍井、梅塢龍井三種,而每一種再分特級和一至十級。

一斤「明前龍井」要炒六
、七個小時才製成

「明前龍井」是要在清明節前後兩三天內,茶樹剛剛吐出嫩芽時採摘下來的 ;
據茶農說,一斤的「明前龍井」茶,要十個人採一天的芽頭才夠,採摘約合適時間也只有那麼兩三天工夫 ;
而「雨前龍井」則是在穀雨前後採摘的。這兩種茶的產量都不會很多,是難得的上品,又叫做「頭茶」。

除了產量稀少外,龍井茶特別的炒製方法,也是使得它名聲遠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原來,炒製龍井茶十分複雜,首先把剛採回來的嫩葉放在陰涼地方曬三、四個小時,待鮮葉部份水份蒸發後,才放入鍋中,以不同的手法翻炒30分鐘
; 而且炒時要限量,每次只能炒四兩茶葉。

據說,一斤龍井茶要六、七個小時才可以炒好,而所需的芽頭則視乎葉的級別,如炒一公斤特級龍井,便需六、七萬個芽頭。

炒製龍井茶要運用多種手法, 而且一次只能炒三數兩

龍井茶扁平光滑,形似雀舌,相傳乾隆皇下江南到龍井喝完茶後,他順手摘了幾片嫩芽,夾在書本裹。回到北京後,乾隆皇忽然想起龍井茶的清香味,便下令進貢像他夾在書本裡那樣的壓扁了的龍井茶。茶農知道後,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後來靈機一動,便在炒茶時將茶葉緊貼鍋壁,還炒邊壓,加工成外形扁平光滑的龍井茶,以符合皇上的要求。這種方法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妙製龍井茶的「獨門功夫」。

杭州入湖茶先泡半杯熱水且不蓋杯蓋

杭州產茶,這裡的人也好茶。杭州人沏茶,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多用玻璃杯泡茶,不喜用紫砂茶壺。茶葉沖進半杯熱水之後,也不把杯蓋蓋上,過了一會,讓茶葉泡開,繼續沖滿整杯。他們解釋說,這種泡法更能泡出茶味,倘若一下就沖滿熱水而且蓋上杯蓋的話,那就會把茶葉泡黃
; 至於沖茶的水也並不是剛煮沸的,而是用冷卻至80°C的熱水。

茶客一面喝茶, 一面下棋, 渾然不覺時日過

所有這一切「措施」,據說全是為了讓茶香發揮到極致。聽說,對喝茶更為講究的杭州人,還會捨了水壺,特意跑到虎跑泉裝泉水,以便帶回家烹煮新茶。因為用虎跑泉水湖的茶,味道尤其芳香。

杭州人愛喝茶,所以杭州有很多茶館,如位於靈隱路的茶人之家、龍井茶室,虎跑泉內的茶室等等,然而,最出名而且茶客較常去喝茶的地方,便是吳山了。這一天一大早,我便來到這裏品茗。

來到建於原城隍廟遺址平台上的吳山露天茶室裏,一眼看去,但見茶客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三五成群,自提熱水瓶擇地而坐,有的一邊賞鳥一邊品茗 ; 有的練拳做柔軟體操
; 有的找個對手,廝殺一番,棋盤上喝茶論英雄 ; 有的獨來獨往於山石林木之間,自得其樂。
這些茶客們邊喝邊玩,直到喝完茶水,日已近午才下山回家。

雖然下著雨, 可這些茶客寧可撐著雨傘喝茶,
可見茶的魔力

中國茶藝以追求「廉 、美 、和
、敬」為最高境界

杭州龍井茶來頭大,浙江又是中國茶葉的重要產地,加上中國第一部專門研究茶葉經典著作《茶經》的作者陸羽曾在浙江住過,活動於杭州、嘉興、湖州一帶,對浙江所產的茶葉、泉水曾作過一番調查研究,有了這些因素,新建的中國茶葉博物館選址於杭州雙峰村的茶叢中,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茶葉博物館總面積為3,500平方米,其中一號樓為陳列大樓,設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等五個展覽廳,設備齊全。我參觀時,「首屆國際茶文化節」正在這裏舉行,熱鬧情景,可想而知。

茶文化節的活動很多,而主要項目可說是中國和日本的茶藝表演。中國茶藝講究簡潔俐落,以「廉、美、和、敬」為茶藝的最高境界。

只見出來表演申國茶藝的是一位身穿旗袍的女子,她款款地走到茶桌前,細心擦拭茶具後,便取出名茶讓賓客鑒賞、點定。接看,在助手的協助之下,她氣定神閒地將茶壺一揚一抑地沖泡起來,然後將沖好的茶分送到坐在各桌的賓客面前。

`

這位美麗少女, 穿上大方的體的旗袍,
氣定神閒表演天台山茶禮

我也分到一杯,但見玻璃杯內如蘭花般的龍井茶載沉載浮,有的似一面旗子,有的像一枝槍,清香的茶味隨著熱氣逸出,果然絕妙!
難怪有人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浙江是日本茶道的發源地,早在唐宋年間,日本高僧曾先後在浙江天台、徑山等地研習佛法。他們回日本後,不單弘揚佛法,還帶去中國的茶藝,逐漸形成日本的茶道,中、日兩國茶道之閒最大的差別乃是日本茶道較注重禮節,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

茶具廳內的茶具款式典雅奇趣兼而有之

陸羽在《茶經》中曾記載,飲茶工具共有24種 ;
到了宋代,茶具就更加講究,因為要喝好茶,必須先有好的茶具,當時的人喜歡在茶具上塗上黑軸,因為茶的色澤偏淡,用黑色的茶具相配可與之相輝映。明、清以後,唐、宋時代的烹荼改為泡茶,茶壺便成為普遍使用的茶具。

杭州市第一屆茶文化節上所使用的茶具和茶葉

茶葉博物館所設的茶具廳,便展出中國各歷史時期的飲茶用具。看完茶藝表演之後,我來到茶具廳,廳內陳列的茶具有大有小,最早的一件,是在長沙出土的唐代初期茶碗,上面有「茶碗」二字。

至於明、清時期的紫砂茶壺,款式更是千變萬化,造型典雅、奇趣兼而有之 ;
可見,到了這個時期,茶具已不光是用來泡茶那麼簡單,同時也還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劉莊的茶亭, 建於西湖邊, 最宜飲茶賞花

除了看茶具外,茶史廳也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廳內以大量的資料如《唐代飲茶圖》、宋代供茶石刻、《茶經》古版複製本、故宮茶樣等實物,介紹中國茶葉的發展過程,在飲茶之餘,還可以認識中國茶葉的歷史,到此一遊,可真是品茶品出「學問」來了!

(本文摘自 - 中國旅遊(月刊)第142期 [1992年4月] -
香港中國旅遊出版)

转自:http://60.191.4.30/2/xhz/cha0.html2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