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新十景资料

[游记]西湖新十景资料

2008-06-27    sina.com.cn

西湖新十景

景点名称: 玉皇飞云

景点地址: 玉皇山

玉皇山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衬以蓝天白云,更显得山姿雄峻巍峨。每当风起云涌之时,伫立山巅登云阁上,耳畔但闻习习之声,时有云雾扑面而来,飞渡而去。湖山空阔,江天浩潮,此景此境被命名为[玉皇飞云]:以其壮阔、崇高而入选新西湖十景。玉皇山又名玉龙山,古称龙山。五代时,吴越五曾从明州迎取阿育王像供奉于此,山因之又叫育王山。[玉皇]之名实始自清初,因当时山顶建造了规模宏敞的道教玉皇宫,山以宫名,始称玉皇山。现代作家郁达夫曾写出过一篇游记《玉皇山》,其中一段说:[登高一望,西北年得尽西湖的烟波云影,与夫围绕在湖上的一带山峰;西南是之江,叶叶风帆,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之势;向东展望海门,一点巽峰,两面三派潮路气象更加雄伟;至于隔岸的越山,江边的巨塔,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关系,俯视下去,倒觉得插插不足道了。]
从玉皇山北麓的林海亭,沿青石铺筑的石阶路拾级而上,不出十分钟就可来到慈云岭上。慈云岭是玉皇山与凤凰山的分界岭,岭上有吴越登云坛遗址,后改为慈云宫。玉皇山道观废除后,这默契改建为一处花木扶疏、叠石玲珑的诞园。慈云岭南坡,旱先有佛寺石龙院,现存佛教造像两龛,雕凿于吴越国时。是西湖石窟造像的代表作。自慈云岭西行,一路柳杉夹道,草木滋长,绿荫匝地,怪石嵯峨,鸟语频传。突然,山道上扬,一道陡坡出现在眼前,叫金门槛,意谓要登玉皇山洞天福地,这里才到大门口。攀过金门槛,从紫来洞顶旁侧继续沿山道攀行,玉皇山顶福星观到了。福星观辟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俗语称玉皇宫,曾经是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宫殿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大罗宝殿、半姆阁,两侧有三清殿、三官殿及各附属用房。如今,道观早已不复在,但建筑格局大致还保存,同时新建有登云阁、望湖楼等,供游人居高临下凭栏远眺,揽党[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况秀]、等胜景。旧时道门中人曾标榜[玉皇山六十四景],虽有扫道教八八六十四卦阴阳之说头面人凑足成数之嫌,却也说明玉皇山潜在的景观资源确实不少,其中有的已经为人所喜闻乐见。比如从山腰往南俯瞰,可观赏八卦田景致,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行象征性躬耕之礼以示劝农的籍田,后来演变成呈八角形的田地,中央为贺土墩,周围划分为八大块,分别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四季色彩各异,从而形成八卦图象,堪称登玉皇山揽胜的一大奇观。

景点名称: 满陇桂雨

景点地址: 西湖南翼白鹤峰与烟霞岭两山的夹道之中

西湖秋游,日赏桂,夜赏月。赏桂以南山满觉陇最盛。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西湖栽培桂花,盛自唐朝。西湖早期诗篇中,每每以桂入诗,都是西湖北山灵隐、天竺一带寺庙所植。而满觉陇秋赏桂花,是明以后才形成规模气候的。满觉陇亦称满家弄,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条山谷。吴越时,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圆兴院,后改满觉院,地以寺为名,花大约也是寺僧所植并渐成大观。明代中期人高濂《四时幽赏录》中,有一则《满家弄看桂花》,其文写道:“桂花最盛处唯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骞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桂花学名“木樨”,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性喜湿润,满觉陇两山夹峙,林木葱茏,地下水源丰富,环境宜于桂花生长。这里的山民以植桂售花为主要经济来源,一代传一代,终于造就了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户户皆植桂,屋前后,村内外,满山坡,路两旁,一丛丛,一片片,一层层,举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后,几番金风凉雨,秋阳复出之时,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诚如清人张云敖七言绝句《品桂》所云:“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细小而量大盛开时,如逢露水重,往往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别有一番意趣。满陇桂雨入围新西湖十景后,满觉陇村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年年九、十月间举办西湖金秋桂花节,南山一带,车水人流,道为之阻,西湖秋游又添一大韵事。

景点名称: 龙井问茶

景点地址: 风篁岭

西湖多妙对:白堤对苏堤,长桥对“短”(断)桥,灵隐对净慈,虎跑对龙井。龙井位于风篁岭上,为西湖群山南、北两大支的交接点,这里山林密集,截水面积广大,泉源茂盛,大旱不竭,古人以为龙之所居,三国东吴时即来这里祷雨,“龙井”之名因此而定。龙井的兴盛,始自北宋无丰年间。上天竺寺高僧辩才法师告老退居龙井后,由于钦慕他德高望重,前来探访、问道的人上至郡守,下到乡民,络绎不绝。辩才为方便客来客往,募缘整治山林,开辟通道,广植翠竹,形成一条风韵萧爽的盘曲山道,也就是现在已辟成通衢大途的风篁岭。山道开通后,龙井寺香火渐盛,来客亦增多。辩才好客,每有访客者,奉上山中自植自焙香茗一杯为礼。客多、茶的需求量大,龙井寺周围山林便茶园遍布之地。一般认为,今龙井泉所在处即龙井寺旧址,然考诸史籍,这是明正统以后的事,此前的龙井寺,位于风俗篁岭西晖落坞,也就是现在出产正宗西湖龙井名茶的西湖乡龙井村内。尽管现在从爱喝的以散茶撮泡为饮的“西湖龙井”其初步形成大约在明初以后,但辩才居龙井植茶待客,无疑是龙井以茶出名的滥。明、清以还,龙井茶声誉鹊起,一则有文人的推崇,如田艺衡《煮泉小品》载:“今武林(指杭州)诸泉,唯龙鸿人品,而茶亦唯龙鸿山为最。”
又如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
称:“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每还乡上上上见管坟人家送一杯茶,水清茶绿,富贵人家所不能吃者也。”二有皇帝赏识。乾隆帝游江南到西湖每每到龙井赏茶,在龙井村狮峰下封了十八棵‘御树’,又在龙井寺题了〈龙井八景〉,至今崖壁间仍可觅睹其为数可观的留题手迹。他还曾写过龙井茶歌。一九八五年,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从此,不仅这里的茶叶,而且连这里的风景也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香溢林下。游人慕名访茶尝新,询问茶史、茶趣,堪称春游第一快事。

景点名称: 黄龙吐翠

景点地址: 中国杭州外西湖后孤山路1号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地处栖霞岭北,茂林修竹,奇岩幽壑,一派洞天福地气象。景区中心,碧水满池,假山、亭台环绕。苔岩上一只鼓目、掀鼻、翘须的雕塑黄色大龙头口吐清泉下注水池,叮咚奏乐,其下有峥嵘.巨石兀立水中,镌刻唐刘禹锡《陋室铭》名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近年这里辟为圆缘民俗仿古游乐园。黄龙洞依傍山岩,竹林挺秀,庭园内外处处苍翠欲滴,风韵萧爽。竹多,笋也多。每年清明前后,小雨初霁,暖风拂面,墙边、路旁,山脚、庭后,随处有春笋破土而出,或掀翻石头,势不可挡;或两三丛生,竞争激烈。宁静的山林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景点名称: 云栖竹径

景点地址: 五云山麓

云栖地处五云山麓,距西湖约15公里,远离了繁华喧嚣。一道幽径,西起三聚亭,蜿蜒伸入山林深处,古木荫翳蔽日,万竿萧萧秀竹,编织起一片巨大的绿色浓云,淹没掉世态红尘的炎凉,摇曳出山野蓬勃的生机。举目所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情,无处不在。历史上,这里曾有吴越始建的云栖禅院;明末,净土宗高僧莲池大师重振山门;清康熙、乾隆二帝,再三来游屡有品题。1985年,挟“湖山第一奥区”的盛誉,云栖竹径众望所归名列新西湖十景首席。云栖竹径,自然本真最可珍贵,蝉鸣声声的炎夏,是她一年中最佳的游赏季节。行走在幽幽古道上,犹如潜泳在竹海碧涛,绿荫连着绿荫,山风追着山风,清凉裹着清凉。若有幸邂逅雷雨,除了舒畅,还是舒畅

景点名称: 吴山天风

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南界,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吴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区,其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元诗人萨都刺有诗曰:《天风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近代巾帼豪杰秋瑾则留下了传诵一时的《登吴山》七绝:《老树扶疏夕照红,石台高耸近天风。茫茫浩气连江海,一半表山是越中。》新西湖十景中,充溢着天、地、人同造化共凝聚意味的山水杰作,首推吴山天风。吴山多古树。八百岁高寿的宁樟,经历六百年风雨春秋的龙柏,是吴山悠久历史的见证,令人敬仰。这里三百五十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达十五株之多。吴山多奇岩。金地山西南坡的十二生肖石,从一定的角度看去,酷似龙、虎、兔、猴等十二生肖的造型,文人雅客却将它们解读为《巫山十二峰》。另如垂云峰、飞来石、吕字岩、泼水观音石及瑞石洞、青霞洞石景,无不令人叫绝,难怪明末张岱在《西湖梦寻》中要大书一笔道:吴山石皆奇秀一色,《一岩一壁,皆可累日盘桓》。吴山为山不高,主位独好,林茂泉丰,山上山四通八达,南宋以不,祠庙寺观越建越多,至明清,商业店肆纷纷挤入,步步楼台,处处寺庙,香客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城隍庙是吴山上最大的神庙,仿宫殿式建筑,基址可寻。庙内空庭中古木参天,气象森严,大时樟树至今郁郁葱葱。在人们心目中,当年的城隍庙不可等闲视之,以至连山名也因此庙而顺口叫做城隍山了。旧时众多的祠庙寺观,使吴山四时庙会不断,吸引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成为杭州地方民俗风情活生生的展鉴馆。农历新年、二三月间香市、端午、立夏等节期,山上山下人如潮涌,熙攘喧闹。各庙宇里的菩萨、神像,凡有点《来历》的,年年要过《生日》,必有一番喜庆热闹。庙会盛,游客众,招来了大批特殊行当的从业人员,算命、看相、测字摊位,还有卖字画、变戏法、耍杂技以及普通店家小贩设摊做生意,不胜枚举。吴山上还曾留下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踪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为吴山有美堂撰记文说:《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南宋陆游晚年曾多次来游吴山,留下了《阅古泉记》等名篇。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徐渭和陈洪绶曾先后寓居吴山火德庙西爽阁,创作诗画作品。清代,文人雅士第第结队上吴山聚会雅集,谈今说古,怡情林泉。至如李渔那样的文艺全才,竟举家迁居吴山铁冶岭上,他为新居层园撰题楹联云:《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市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民国初年,划时繁盛喧阗的吴山大观景象,随着杭州湖滨新市场的开辟而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后,吴山以其城市山林景象与野趣,成为人们休闲、嬉戏、探幽、访古的好去处。紫阳山巅有美堂遗址上,巍然高耸起江湖汇观亭;旧太岁庙、药王庙改建为极目阁、茗香楼、先贤堂等,游客闲庭信步,小楼凭栏,流连忘返于美景佳茗的陪伴之中;东岳中兴观遗构得到妥善保护,供人凭吊两宋遗事,探寻杭州古建筑变迁轨迹;宝成寺修复一新,寺中元代造像麻曷噶喇像人微言轻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观赏;山东麓,当年的南宋太庙遗赴随城建施工而显露鳞爪,一座南宁太庙遗赴公园已经显现在蓝图上。 

景点名称: 阮墩环碧西湖有三座人工岛屿: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庆五年(一八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公墩。又因其泥软地低,常为湖水浸漫,俗呼其为阮滩。阮公墩成岛后,杂木葱茏,蔓草萋萋,天真未凿。一九八一年,岛上建环碧山庄。这是一座仿江南私家另墅格局建造的庄园式园林,芳名《环碧》,告诉人们她借景湖光山色的独特优势。庄内揭出大于林杪之上,随风招摇,颇存古风。岛上矮篱围出庄园,园内茅屋竹阁,有环碧小筑、云水居等,轻盈灵巧。庭前屋后,植有香樟、枫杨、丹桂、紫薇、秀竹、芭蕉、常春藤等,既求其幽宁,又讲究朴质。岛边近水处,别设忆芸亭,取追想阮芸台(阮元号芸台)治湖堆岛、留绩西湖之意。环碧庄建筑内部陈设古朴淡雅。日间,乘船来访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庄主《员外》率一帮《家仆》、《侍女》着古典戏装与来客共行仿古游乐文娱活动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3f89801007vx3.html10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