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游记]西湖游记 |
2007-10-14 china.com |
我总觉得,旅游是需要一份心情的,那是一份平和、一份悠然,又或是一份执着。如果说五度到杭州,一次也没有去游过西湖,只能归咎于现实中的“身不由己”。那么这第六次,几经周折把会议的地点设在西湖之畔的“国宾馆”,会后次日又把回程机票签到晚上八点五十五,意图就昭然若揭了。“水光溅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苏子笔下的“西子”我最终还是没有出离你的诱惑,带着匆匆行色,携着一路风尘,我到底还是来了。 九月的清晨,天公未许我潇潇雨歇,但步履已急不可待。七时许,从宾馆出门右拐穿过鸟唱虫鸣的林荫道,八分钟左右就到了花港公园。太阳刚刚冒头,公园门口人声鼎沸,举着各式各样的旗,戴着颜色不一的帽,说着天南海北的话,四五个旅行社的队伍正忙着排队点名。不禁暗自感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古人诚不欺我也。 还好公园无须买票,可以自由出入。见势不妙的我赶紧踏开流星大步,把男女老少一干人等甩在脑后。进门正对着的,是一块半个人高的石碑,用楷书篆得“花港观鱼”四个繁体大字。素闻苏杭风物源远流长,不想本应该四点底的“魚”字,只点三点。正在诧异之间,恰巧一导游赶到,娓娓道来,原来是立碑人有:只恨池中游鱼太少,惟愿后来人代代增添一点的意思。 一路行去,水池星罗棋布,亭台楼阁、假山拱桥之间,只要有水的地方,必有成簇的游鱼悠来晃去,一时间竟然不知道立于何处才是真正的花港观鱼。鱼,以鲤鱼居多,大小从几两到几斤不等,有通体透红、有金鳞灿灿、有白里带着点点墨痕......注脚片刻思接千古,恍然庄、惠二子立于身旁“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响彻耳畔。不知道为什么,这番大道我浑然不悟,看着数也数不清的鱼儿,我倒特别思念家乡的“炸药”和“鱼网”,明知焚琴煮鹤愧对一汪绿水,历代先贤,依然止不住地想着。 逃不脱睚眦的遐想,我干脆不再观鱼,从一旁小路横插竟然误打误撞到了“苏堤”。历史记载1089年,时任杭州知府的苏轼疏浚西湖,以淤泥和葑草筑成联系西湖南北的长堤,后人遂以其姓命名该堤为苏堤。我虽然有些桀傲不训,但对苏子历来景仰有加,行到此处脚步也慢了下来。 苏堤到如今已经几度修缮,路面浇注沥青平整贯通,宛如一条直线。全长五里有余,共有六座小桥通连。桥很短,做工也谈不上精致,实话说,比之碧潭大桥略有逊色。长堤的两旁,也不是想象中的垂柳依依,夹杂种植着各种树木,章法无度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此情此景,既找不到“苏堤春晓”的清丽雅致,也感觉不出“六桥烟柳”的画意诗情,惟有一路无语走到底,两脚的酸软与麻痛。 独坐在湖边“风雨亭”的一角小歇,眼前正对着的,是湖心小岛上的雷锋塔。这塔被鲁迅先生拍过砖,被“新白娘子传奇”定过性,一打听从坐船到上岛要花五六十块钱,想想不游也罢。点燃一支香烟,四下环顾,才知道这亭取自秋瑾笔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一句,是为纪念这位近代忧国忧民的女中豪杰而建。如今,时移世易,四海升平,这个呼着喊着“拼却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女子,是否在九泉之下也放下了当年令须眉汗颜的纵横锐意,拿捏着她的龙泉剑,在晨光中为自身的健康而微笑起舞呢?思绪象袅袅香烟,眨眼在风中散去,了无痕迹。 于湖边踏上大街,穿过地下隧道,便是岳王庙了。正门口有一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云和月”这首满江红摘句照理都读过N遍,也不知道为什么,硬是将我平静的心,躁得热血翻腾,二十五买了张门票,屁颠颠地随着人流挤了进去。岳飞老爷的雕像栩栩如生说不上,毕竟谁都没有见过他老人家,但描金绘彩,奕奕生辉和家乡大仙山上的老爷们如出一辙。一位导游正在口沫横飞地介绍着,前段总体上是老套的背诵历史,一众哦哦。大概是自己也感觉到这样解说不够力度,这位四十多岁的爷们话锋一转,来了段临场发挥。“诸位,依我看岳王力挺十二道金牌,坚持收复失地,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他不明圣意,不会给当时皇帝考虑,一意孤行的结果,就是缺乏全局观和前瞻的视野,只能算是将材而不是帅材……”此话一出,果然满堂麻鼓,群情激奋。我哑然失笑,突然感觉到一种“黄健翔”效应扑面而来,时间要紧赶快脚底抹油。 中午在湖边饭店草草吃了顿极不合口味的饭菜,我从断桥插入漫步“白堤”。断桥相传是许仙与白娘子初次见面的地方,不过如今整座拱桥早已经浑然一体,不见半处断痕。这里本来有个景致叫“断桥残雪”,可惜来得不是时候。数十步走过又数十步跺回来,都说苏杭美女多,我没带伞勉强冒充一下许仙,只叹白娘子也找不到个形似的,惆怅若失继续前行。 “白堤”两边是西湖的里湖和外湖,同样是柏油路面铺设,但两岸的柳树却比苏堤要顺眼得多,几乎没有什么杂树。信步迈去,清风徐来,柳枝漫舞,倒还真能找到几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的感觉。“白堤”比“苏堤”要短一截,十几分钟就到了“平湖秋月”,虽说此际有风无月,但流连的人不在少数。有拍照的,有戏水的,也有不少肆意高声大发感慨的,莫不盛赞白居易公德无量,为后世留下如此风雅而又实用的功业。我无言一叹,心中暗道:真正香山居士所修筑的白堤哪里是在这里?不在钱塘江荒废着吗?这堤不过是他老人家喜欢过来散步,后世人为纪念他改“白沙堤”为“白堤”罢了,我狂晕你们!正打算纠正,想想人在江湖拌蛮拍砖,恐理未分说,反招臭揍,一笑而过。 由白堤拐角,踏过苏堤,就到了“杨公堤”,据史料记载是明朝时杨孟瑛用西湖的淤泥、葑草,修筑而成。到如今,当年的风貌是不可去揣摩了,成了一条比“苏堤”“白堤”更为开阔的大路。路边此起彼伏林立着的,都是为来游西湖的旅客提供住宿的度假酒店。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等几个景点由北往南散布着,个个看遍已经是下午的五点多钟。很想打个的士去“武林门”找家合适的湘菜馆吃顿对得起肚子的晚饭,然后再乘机场巴士去萧山。无奈杭州的的士恰恰是这个时候交班,彬彬有理的解释之余,坐车是没得指望。只能拖着两条无力胀痛的腿,艰难地走完了杨公堤。待费尽周折搭乘公交赶到巴士站,时间已经无多,只得匆匆买个汉堡路上充饥。 华灯初上时分,霓虹闪烁,车流熙攘,让这座历史的名城交织在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氛围中,既生涩而又自然。凭心而论,单就风光秀美,我本出生在一个山明水秀的所在,所以即便是西湖,也不能给我惊艳之美。也许,凭栏对景,更多的是在品味一份历史的余韵,咀嚼着一份悠悠千载,代代传承的沉淀和厚重。所以杭州有湖,名播天下,游人趋之若骛。而我的家乡山光水色待字闺中,有待不懈宣传。确实,比历史的东西,家乡肯定是比不过杭州,比不过西湖的,但谁人不望家乡好呢?似乎也可以找到突破口的,这个突破口在哪儿呢?思索伴我一路前行。 如果说旅游是一份心情,好想有那么一天,我也有今天的心情,注脚在家乡的游人如织的山间,嬉笑沸扬的水边,静静地去吟哦,静静地去感悟…… 本文转自中国游戏中心网络台球论坛 作者:自在啼123456 原文网址:http://union8.chinagames.net/bbsv2/nr.aspx?id=3557403&b=92
|
转自:http://qbux.blog.china.com/200709/944109.html5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