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瓯都市 |
[游记]东瓯都市 |
2007-07-29 |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游记) 这就是冠有“小山峡”美称的富春江的最佳写照。在公务期间,组织者策划了桐庐三日游的活动。面对人杰地灵,古迹众多的迷人景色,朋友们总是嘲笑我是个夹生的浙江人,对省内旅游业总能找出各种开脱的理由,好友还将此事纳入到我的处世缺点,我只好陪着笑脸检讨到,多年前因公务外借已经游览了各地的名川大山。 进入桐庐境内,沿路秀峰连绵,山环水抱,层层如画,一直吸引着东南亚等地华侨的观光游览,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每当倚靠在甲板前遥视江中,谈起富春江便联想起千岛湖当地2名无业游民到湖中抢劫船支残害台胞一事,让人不由的记起一把火将数十名台胞沉于江底的惨状。 活动路线安排的并不紧凑,风景有瑶林仙景、外婆桥、大奇山、严子陵钓鱼台。男士们有礼貌把前面的位置让给了我们,路上顾不上欣赏沿线自然景象,聚精会神的看着《最高危机--以911故事为背景》的录象,瞪圆了双目盯着屏幕目不转睛,当出现类似隐型飞机--F16在连接客机碰上气流超时解体壮观场面,忍不禁喊到“上帝啊,那的需要多少RMB啊”,引起了同僚们的大声狂笑,公路的路况较好,一路还算平稳和畅通。 第一站我们先去了瑶林仙景,石灰岩堆积出的钟乳石,观赏的多了就不觉得神奇,据说在后期开发中搜寻出一面小铜镜,推算起来是个遥远的朝代,大该为躲避战乱隐身与此,经常出没在潮湿混暗没有一片光明的地方,欣慰的感叹到现在的生活还算稳定和幸福。出了洞口,驱车赶往红灯笼--外婆桥。红灯笼村建造的古朴典雅,外观乡土味及象醉人的乡村酒吧,我和蓉儿坐在石头墩前望着巨大的水磨转盘商量了一下,将名额让给了带小孩的同僚,为母女俩节省了部分门票。 正午十分,小路上很静,只能听到一些敲打竹筒的声音,很少看到当地人出没,就连行人也寥寥无几,空中的日头有些毒,刺眼泛着眩目的强光,晒的有点发晕,我将紫色太阳镜换了下来戴上了黑色的镶边墨镜,眼前才到一点凉意,一只手插在全是口袋补丁的宽大的牛仔裤里,一只手摇晃着风景点买的那本明皇皇的小册册游荡到小村口。村里人客气的找来一把竹式椅子请我们坐了下来,躲在老樟树下和当地冷坑村的村民闲聊起来,探过货摊上一串串火红的灯笼遥视着蓉儿与沿路贩卖水果摊的商贩讨价还价晃动的叠影。 樟树前流倘着一条清澈可见石床的小溪,隔壁的老板娘敞着后背,一个男人正用蘸着金黄色的菜籽油用勺羹狠命的刮着,这是治疗中了暑(也叫砂气)的土方子,我冷不禁打了个磕颤立了起来,摇头叹到“有伤风化”,沿小石桥蹲在溪边前洗起手来。溪水在午后的强光下,河水有些温,空气中透着一股混杂着阳光气息和樟树的古香气,脱掉球鞋将双脚伸进河床,调皮中不禁用双脚敲打着水面,对面的沙床上一只水牛低着头发出了沉闷的低吟,可惜看不到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情景不在,不由的觉得有些刹风景。 双手撑着石街有些幻觉和困意,意想中的外婆桥应是在烟雨茫茫中一女子芙蓉如面柳如眉,芊芊玉臂撑着一把纸油伞,轻盈的走在延伸到湖中的木桥上的情景,桥被雨水泡浸的有些发黑,一滴滴水珠沿着伞儿横挂到桥的两侧,在雨意中芦苇的陪衬下,让人有种清鹤四顾心茫然,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绪。正遐想浮翩时,“接着”蓉儿将两根带刺的小黄瓜和一个巴掌大的蜜瓜扔到我面前的溪中,南柯 吃了午饭,坐上竹筏顺江远飘,兴致高的就站了起来象孩子似的打起水仗,躲闪不及被同僚们泼了一头江水,全身象灌了浆湿漉漉,才知那条宽大的牛仔分量如此之重。上了岸,几个人躲在山脚下避阳没有上山,我拎着裤脚一副落汤鸡的样子背对着日头爆晒,芳姐抿起小嘴笑着用餐巾给我擦个不停,不时的发出一阵阵叹息声。 旁晚,从一位朋友的孩子手中借来了一本歌曲周刊随手边翻阅着边跟着姐妹们上街散步。趁大家聚在房间聊天,我悄悄躲到电子阅览室里看了会资料,芳姐总是在睡前做着脸部护理,穿着肥大的睡衣在房间游晃就象个巨大的鼓风机,空调开的很大,窗子却半掩着,倚山衬托出的侧景只有在清晨中方能显示出她的秀丽,芳姐闻不惯驱蚊的异香,但不停的往自己白皙的皮肤上洒些香水,她那浙南绵软的口音总让我感觉耳朵边有只蚊子在嗡嗡叫,没多久我在半迷惑的状态中进入梦乡。 第二天清晨,草草的吃点东西便向大奇山上进军,总以为大奇山要爬很高,想起爬山青山差点露出哭腔狼狈的样子,便在车上动员几个同僚取消爬山计划。车子缓行至山脚,这才知道它就是我梦寐已久想来的国家森林公园,于是不顾劝阻,执意跟着导游上山了,朋友们坐在木式的茶房里休闲的堆起长城来,有几个孩子在附近处搭起的木制腰板穿越和翻爬着。 穿过茂林秀竹,缓行走在石子路上,此时的气候宜人,身边还有一丝丝微风刮过,心情极度良好,眺望远处山峦叠嶂,森林茂密,怪石嶙峋,黛色参天。前面穿过峡谷溪流,耳边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鸟语耳语的孜孜声,迂回转身处便能从侧身而过的山涧中听到那泉水丁冬和深山野花淡淡的奇香,一路我们攀栈道、渡索桥,登山涉水,自有一番“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怡然情趣,其乐无穷,我开 来到山的终点处,原想象中一瀑布自天而降,虽然没有银河倒挂之景色,更不盼望有香炉瀑布遥遥相望,可惜时间来的有些不是时候,听导游描述每年三月左右岩石横挂之处常常呈飞瀑如帘壮观,如今瀑布零零散散的只能挂出几条稀疏的水珠来,弯下腰来将手伸进温和的清水中,捧出了一汪山水清洗脸上的汗珠,一股冰心的感觉顿然荡漾起来,虽然有些遗憾但还值得。 出了大奇山,我们坐了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江边摆渡处,坐船到岛上吃饭,游览最后一站---严子陵钓鱼台。听说附近芦茨湾钓鱼岛的白云村,素有“家家都在画屏中”之说,近代有张大千、李可染等均在此处泼墨山水,到了严子陵钓鱼台才听说没安排在游览范围,只好叹了口气站在江边隔岛向望。 饭后,其他人跟着导游到庙里烧香许愿,我对此不太有兴趣,但是喜欢观赏庙宇里的建筑风格,朋友们围着庙外边刚从岛上运来刚上市红的发紫的杨梅,我溜到一边观赏江中摩托艇花样表演,手不停的托着下巴,惟恐发酸的口水流出牙缝,等她们清洗干净我勉力尝了一口,最终忍受不住酸味,顺手扔到笑容可掬笨笨熊的垃圾桶里。 几个人匝在一起感到有些郁闷,无事可做,打算坐快艇先行返回码头。快艇在江面上象打瓢似的在水上飞了起来,船家变换着姿势,调正着船的倾斜度,几乎快接近了湖面,大家哄的狂喊了起来,好在我带着眼镜,江风并不影响我目视前方,绕过一个小岛,船家突然加速直冲山崖,大家都忍不住叫了起来“快撞了上了”,就在千钧一发快要接近石壁,船家娴熟的将舵向左一转,避开了危险,抬起眼帘。突然在几米处外横斜着一巨大黄色浮标,船家直挺挺的开了过去,这下我也沉不住了“要死人了啊”,就在我们低下头不敢看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虚惊一场,没几分种便到了码头。 上了岸,和艇上的主人友好的说声“拜拜”,余光目视着“嗖”的飞驰般脱离水面行驶的小很快的消失在湖面上,边蹲着系鞋带,边看着前面那两位面带桃红,眼睛圈外挂着几滴意大利鳄鱼那晶莹般灿烂的小珠的老姐们,我站起来摇晃了一下背脊,露出大拇指笑着说,要知道这么过瘾,我就跟着摩托艇转回去再玩一次,还没等我话音落地,芳姐娇滴滴的带着恐惧说“太可怕了”,我呵呵的露出笑容对着她的耳朵嚷了一声风一样的溜进了冷饮室。 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我们闲散的靠在码头的凳子上露出了瞌睡的倦容,午后的日头挂在正空,几艘船附着水面漂移着,几个零星的工人坐在上面等着过往的客人,这个时间游客们都停留在严子陵钓鱼台用餐和上香,我买了本当地山水的故事闲翻起来。 突然象发现了新大路似的叫到“夜发严滩,宋/李清照,这个易安居士是我的老乡,在当时封建社会的环境中还能步行千里云游于此,实在不简单啊”。江中响起了船笛声,岸边的气氛有些忙碌,靠在椅子上,斜眼递过窗外,摇着象拨榔鼓似的头发出了一声深幽的叹息“只身漂泊下江南,幽闲静趣作词中,悲叹身世凄楚音”。 嗨~~~~缺了“气压江城十六洲,千古风流八咏楼”的气势。 |
原始链接:http://dongou.net/bbs/dispbbs.asp?boardID=203&ID=12732 |
转自:3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