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的帝王,有亲戚关系。 杨家是北周的随国公,李家是唐国公。 隋文帝杨坚,娶鲜卑贵族的女儿为妻,即著名的独孤皇后。 李渊的父亲李昺,娶独孤皇后的姐姐,跟杨坚是担儿挑。 唐太宗李世民,应该管隋炀帝杨广叫表叔。 隋亡后,炀帝的一个女儿转入唐朝后宫,成为唐太宗的宠妃,那么,李世民还应该称杨广一声“岳父大人”。 炀帝的女儿杨妃,生得丰神俊秀的儿子吴恪,他聪慧颖悟,天资极高,文功武略都在众兄弟之上,他的身上应该有他外公杨广的遗传基因哦。唐太宗十分偏爱这个儿子,曾经想立他为太子。 他的妹妹高阳公主在爱上辨机和尚之前,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怀着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后来兄妹两个都死于长孙无忌的阴谋。 如果不是李世民的一念之差,将大唐盛世的操控权交给懦弱的李治,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没有机会粉墨登场、占尽风流。 所以毛泽东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燃遂听长孙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如果不是有杨广这个外公,李恪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隋炀帝与李渊父子,有君臣之义,如果不是炀帝提拔李渊为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何以能够乘天下大乱之际起兵太原,又趁关中空迅速攻下长安呢? 即使李家夺取长安,最初也没有立刻反隋,眼看着大好江山唾手可得,毕竟大家是亲戚,该走的过场总是要走一下的,李渊以代王杨侑为恭帝,遥尊躲避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 大势已去,穷途末路的隋炀帝,日日宴饮,坐以待毙。他呆呆望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暗然神伤,苦笑道:“好头颅,谁当斫之?” 公元618年三月,杨柳刚刚返青,琼花正在含苞,宇文化及发动江都宫变。 杨广换了便服,仓惶逃窜,被令狐行达用刀逼住。这时候,炀帝的小儿子,十二岁的赵王杨杲,依偎在父亲身边嚎啕大哭,斐虔通极不耐烦,一剑刺死这个不幸生在帝王家的小男孩。鲜血溅满隋炀帝的衣裳,作为父亲,该是肝肠寸断,作为帝王,他应该会要求一个体面的死法。最后,令狐行达用一根白练缢杀了杨广。这一年,杨广五十岁。 隋炀帝被杀后,初葬于江都宫中流珠堂下,后改葬雷塘。 现在,为盛唐气象奠定坚实基础的隋炀帝,背负千古骂名,孤零零躺在连天的荒草之下。 不过,他应该不会孤单。这座陵墓里面,有个萧姓的江南女子,炀帝的皇后,已经陪伴他千年。 说起南朝的萧梁,人们最熟悉的就是杜牧那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些遍布江南的寺庙,很多都跟四次出家以赎身钱修庙的梁武帝萧衍有关系。萧后正是他老人家的嫡系后代。他们的故乡在江苏的丹阳,几天以后我会去到那儿。 萧后性情温婉,聪慧善文,深受炀帝敬爱。如果他们不是皇族,也应该成为江南粉墙黛瓦之下的一对才子佳人吧? 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将萧后带到山东,后来被收入义军窦建德部中。突厥的处罗可汗是萧后的粉丝,专门派出使者,将她接到北方。贞观四年,唐太宗破突厥,以礼迎归长安。十八年后,萧后病死。唐太宗为她举行隆重葬礼,并派三品官护葬,送到江都与炀帝合葬。 亲手把惨死的丈夫和儿子抬进简陋的棺材,草草下葬。之后, 置身于政治倾轧,辗转于战乱纷纷,萧后靠什么走到生命最后一息?与炀帝合葬,是传统中国妇女不可逆转的宿命,还是她为情感所系的遗愿?如果有时间,我倒想去翻翻史书,看看史家在她身上倾注过多少的笔墨。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隋炀帝陵,破败冷清。 而秦始皇兵马俑,黄金周的日接待量竟高达十万人次。 隋朝的富庶应该超过秦、汉和唐朝。隋炀帝把国家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用在修凿大运河、巩固疆域上,近五十岁都没有给自己寻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伟宫殿。 从这一点来讲,他也不算个坏皇帝吧。  这个规划,不知道是不是有实现的那一天? 什么时候,每一个游人都不要人云亦云,而是用自己的脑子去对历史人物做一个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