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西大峡谷之行 |
[游记]浙西大峡谷之行 |
2007-08-03 sina.com.cn |
高考已完了,志愿表也交了.我们十几个同学约好,大家一起去浙西大峡谷玩一趟,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向西.去浙西大约有2小时的车程,行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致飞速变更,有新建的漂亮小别墅;亦有破败的一半倒下的旧房子.看到了某林业局树在山坡上大型的公益广告,好象是保护森林来着;也见到了用大红油漆在老房子墙上刷的严禁烟火.也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我恍惚中有一种穿过了几十年光阴的感觉.原本冗长单调的行程似乎不再无聊.大头约二十多分钟的清唱,更是给我们增添了不少兴致.美女导游在车里给我们关于浙西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用地理课宏宏教我们的知识来讲,导游是在强调旅游资源的非凡性.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约大. 前天下着断断续续的小雨,天气有点阴湿.但由于不需要考虑防晒问题,大家还是很高兴.刚到景点门口,就围上来好几个卖一次性雨衣的,不过好象没几个人有兴趣.看到一个摸约五六岁的小女孩,身着明黄色的短袖,不打伞赤脚穿凉鞋在细雨中兴奋地寻找着水坑,然后快乐地跳下去.水花四溅,小女孩脸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像是看到了专为她上演的喷泉表演.倏然间想起小时侯,顶着乖乖女身份的我穿着有一圈小动物的漂亮的绿色雨靴总是会纵身跃入大水坑,回家后又偷偷地把雨靴擦干净:)因为怕太脏了被盘问出真相挨骂.时光流转,我已不会再干那样的事了,只是安静地站在一边对着那小女孩微笑,也算是对小时候的自己微笑. 第一个景点好象是柘林瀑.景区的导游讲了瀑布的命名是因为这里生产一种经济作物柘树,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有很大影响.走了大概一分钟才看到了那个被导游称为如练如莲(莲是音译,因为没听清楚导游的解释)的瀑布,很小,约5米.一点也没看出多大的气势,失望ing.行走在山路上,因为下过雨,那些着生着青苔的石阶和宽一米的没有扶拦的小木桥使我们提心吊胆,大彪的惊险一滑更是增加了我们的小心翼翼.我感觉自己一路上都使劲盯着鞋子了.谢天谢地,我们一行人成功抵达了另一个较大的瀑布.那瀑布分两层,上层高约七八米,宽约三四米,如一块纯白的帘子从山上平展着挂下来.之于上层,下层瀑布在视觉上就变得矮矮胖胖了.底下有一个水潭接在那儿,水冲下来,就如袁枚在<大龙湫>所说:"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当然了,这有夸大之嫌 第二个景点是由很多个小景点构成的.最让我们汗的是掷笔锋和观音象.我们站在特定的角度,那笔就将就吧,反正一树在那儿的大石头.可我们楞是没看清楚那观音.想起地理课学过旅,观赏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合二为一时,才会顿觉天工之巧美妙绝伦.可观音怎么也出不来,景区导游着急地让我们不要关注观音的脸,一个劲地强调其整体的神似.也许是因为我们是一群刚走出高考的孩子,还是比较缺乏想象力的.就在我心里为应试教育摧残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发感慨之时,那导游说了一句让我绝倒的话,当然了,观赏这样的造型当然要七分靠想象了.她怎么可以如此理不直气壮呢?明明是太不形似了我们才看不明白的. 跳过这一段扫兴的,我还乘了沈从文在<边城>提到的渡船,那个管渡船的非常有专业素养.一上船就跟我们介绍乘船可以欣赏的美景,还告诉我们船上有竹篙和斗笠,嘻嘻,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摆造型.于是,我武装上阵,双手拿篙.大艾竟说我像翠翠,我出于好奇,还拉了渡船的横缆,不是很重,船悠悠前行.呵呵,这才是翠翠.快到码头时遭遇了原始水枪的袭击,原来不坐船的同学比我们先到,买了水枪准备进攻.那水枪非常有意思,说白了就是我们打针时用的针筒造型的放大版本,是用当地盛产的的竹子做的,但是很好玩,等拿到数据线,我一定把照片放上来. 我们上午还去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稻草人广场,在那儿看了侗族的竹竿舞,还有群众参与环节.可惜我对自己的舞蹈实在没信心,所以没敢上去跳一个.我打字累死了,午餐和下午的皮筏艇漂流下次再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ff2f180100097q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