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游记之四香格里拉 |
[游记]云南游记之四香格里拉 |
2007-07-16 live.com |
云南游记之四---香格里拉 从丽江到香格里拉,有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沿途经过一个不得不提的景点:虎跳峡。虎跳峡是长江第一大峡谷,横穿于哈巴雪山与玉龙雪山之间,因猛虎跃江心石过江的传说而得名。沿石级下入峡谷,carol一路走得战战兢兢,使劲揪住栏杆不敢往下看。水流激荡的咆哮声很远就传了过来,气势磅礴,撞击到岩石上四溅开去,看得人心惊眼晕。以其山高谷深,滩多水急,雄奇险峻闻名于世。 乘坐的游览车在快到香格里拉处停了下来,这里有一片铺天盖地的杜鹃花海,矮种杜鹃正盛放得如火如荼,大家欢呼一声就都手持相机冲到海里去了,哈。还看到马啊牛啊猪啊什么的正悠哉游哉地自由活动,这里的动物都是散养的,游客们对猪也散养很是好奇,围上去一看,小猪个头不大(实际上年龄已经不小了昂),毛长嘴尖,跟野猪比就差俩獠牙了。 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carol几回梦萦的地方: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有没有人跟我一样马上联想到王力宏的歌?这里原名中甸,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我们在这里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属于清康熙皇帝和五世达赖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外观布局酷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整座寺庙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来到这里会感觉到浓郁的宗教气氛,游客入大殿不能大声说笑喧哗,戴帽子的必须脱帽,不能拍照,规矩是左脚进右脚出,即进门时先迈左脚,出门时先迈右脚。carol屏息在香火缭绕的殿内表情严肃地看酥油灯,唐卡,班禅活佛像...一个黑瘦的小身影映入眼帘。是个正在给长明灯添油的小喇嘛。喇嘛与和尚不同,终生不得还俗,终生不娶。在藏民心中喇嘛是非常神圣和崇高的职业,一家如果有几个兄弟,通常会有一个会被送去做喇嘛,被选中就是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村寨的荣耀。可是这些孩子,被送去时还都太小什么也不懂,却没得选择了,作了喇嘛,一作便是一生。可能carol按自己的想法来推断这些小喇嘛是不快乐的并不准确,可能全民信教的氛围里这些孩子慢慢长大慢慢也会有坚定的信仰而不觉得不幸,所以宁愿相信,那个小喇嘛故作平静的眼神里闪过的一丝好奇和渴望,是carol多心。出了大殿,我们排队转了寺里的转经筒,拍了照,不管心诚不诚,也算是礼佛了。 出寺后到了香格里拉城里,此段行程的藏族导游拉姆安排我们先去宾馆休息,carol的差体质又一次成功滴丢人现眼:俺高原反应。这里的海拔已经是3700米左右了,缺氧导致俺头痛欲裂无法忍受。无奈的老公跑去买了一个氧气筒,全团二三十号人,包括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carol是吸氧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脸红啊。俺甚至又嫌不够出彩地迷迷糊糊地问老公:青岛的海拔多少啊?老公当场噎住。想了半天才敷衍道,十几米吧。估计他当时已经担心高原反应是不是影响智力了,青岛就在海边上啊。现在想起来几乎笑死,其实carol的意思是想知道自己到底经过了多大的海拔变化才折腾得这么惨。 到晚上高原反应并没缓解多少,但去藏民家的诱惑实在太大,carol咬着牙硬撑着去了。以前来这里作藏民家访是很随便的,哪一家都可以,但可能很多卫生条件生活条件都很差,影响很不好,后来当地政府就设了限制,符合标准的人家才可以接待游客。县城中的藏民家访有敦主藏家园、歌洽热旺、义当康司等25家,我们去的是歌洽热旺家。刚下车就听到卓玛们(藏族男称扎西女称卓玛)清亮热烈的迎宾歌,主人家已经端着青稞酒,捧着哈达候在门口了。据说之前藏民迎客上来就是三碗酒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看看这样很多游客根本受不了,就改为三小杯,到我们这里导游说喝一小杯就可以了,实在不喝酒的客人可以用食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不算失礼。carol本来是从不沾白酒的,可是歌声中洁白的哈达恭恭敬敬地挂在了脖子上,客客气气回上一句“扎西德勒”,一下子就觉得盛情难却了,于是一口干掉。那可是藏民自制的酒精度达38度的白酒啊,辛辣无比,差点呛死。当时就发晕的carol跟着大队人马进入藏家,忍不住惊叹:漂亮啊。房子是全木结构,堂皇敞亮,雕梁画栋,色彩缤纷出十足热闹的气氛。大厅有四根柱子,三根是方的,只有一根是圆的。看藏民家是否有财势,就看着这根圆柱了。柱子是一整棵杉树做成的,没有拼接,越圆越粗就表明越有钱。高原地区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我们这里生长百年的杉树,在那边可能就需要二三百年的时间,而这种两人合抱都几乎抱不过来的,大概就得上千年了,能不值钱么?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是,藏家的神龛里,是把毛主席像和活佛像一起供奉的,想来汉族都未必如此虔诚吧?入座之后,桌上早已摆好藏族的特色食物,有青稞酒、油渣果、青稞面、藏白糖、奶酪、荞麦饼、炒青稞,客人落座后又斟上了酥油茶。油渣果跟我们的麻花差不多,只是更酥更香;炒青稞应该就意似我们待客的炒瓜子,吃起来有点像爆米花;奶酪并不像我们通常所接触的很甜很腻,都是极酸极酸的,没脑子的老公抓起一块大的不假思索就扔进了嘴里,结果一张小脸立马皱成了抹布;一碗酥油茶喝掉三分之二后,剩下的三分之一里倒入青稞面,用手和一下,捏起来就是糌粑了。得声明整张桌子上你一件餐具也看不到,完全都是靠手的。carol好奇又兴奋滴忙活着,不料一会青稞面放多了一会酥油茶加多了,很快就捣鼓了满满一大碗,自己守着哭笑不得。青稞酒放在那里是坚决不敢碰了,倒是听说酥油茶可以缓解高原反应,于是不顾那咸咸的奇怪的味道,猛喝。这时一阵喧哗,主菜上场了!我们团的是一只烤牦牛、一只烤全羊、两只烤全猪,当然都是乳牛乳羊乳猪了,否则来一只老牦牛撑不死你也得把牙硌光。切割后端到面前,老规矩,下手吧。我和老公抓满了面前的盘子,看着彼此油漉漉的双手搞笑的吃相,差点喷了。后来主人怕大家吃不惯吃不饱,还体贴地上了烤土豆供大家充饥,哪知道我们这群适应性特强的游客们早已经入乡随俗地大吃大喝热热闹闹过足了瘾。 吃得差不多时藏家的兄弟姐妹们就唱着祝酒歌出来敬酒了,这里有一个很逗的插曲。按照习俗藏民唱祝酒歌时客人是要跟着唱副歌的,其实就是插空喊一段号子。扎西祝酒时应唱:“扎西爽扎西爽扎了西巴爽”(音译),卓玛祝酒时应唱:“雍嚓爽雍嚓爽雍了嚓巴爽”,意思都是干杯干杯再来一杯,结果很多带方言口音的特别是南方口音的游客都给演绎得一塌糊涂,前者成了“炸厕所炸厕所炸个稀巴烂”,后者成了“用厕所用厕所用了七八次”,全体狂笑,carol差点没气。不过不得不说藏民是天生的歌唱家,嗓子亮开来半点不比那些专业演员差,几首歌下来掌声如雷满身哈达,游客们现学现卖又把自己脖子上的哈达献给了喜欢的歌者,甚至冲上去合影,一时间还以为到了同一首歌现场。喝彩也是新鲜出炉的藏式风格:大叫“亚雄亚雄亚亚雄”,(很棒真棒再来一个的意思),同时跺脚兼鼓掌,连喊两遍,然后以一个很综艺化滴“耶”伴V字手势结束。感觉很傻,但确实很出气氛。甚至最受欢迎部分都跟综艺节目一致:互动。游客入场跟藏家的兄弟姐妹一起手拉手跳起了锅庄舞,锅庄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当然我们学的是一种舞步极为简单的,可是歌声里就是觉得那么开心那么放松,这就是热情藏民的魅力所在了吧。 不知道是晚上狂喝的酥油茶真的起了作用,还是导游说的休息一晚上之后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应高原,第二天一早起来,CAROL发现自己不头疼了,惊喜不已,于是兴致勃勃踏上新的行程,穿着因温度骤降不得不租来的军大衣,形象欠佳地抵达纳帕草原。纳帕草原又称纳帕海,这有个有趣的原因:纳帕海是个季节性高山湖泊,夏末秋初雨季来临时大量积水,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的湖水,此时称为“海”;而到了到冬春季节天气干燥了,湖水日渐缩进终至于无,这里就变成了广阔的沼泽草甸,也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纳帕“草原”。如果我们来得再晚一些应该就能看得到草随风动鲜花盛开的怡人景象了,可惜现在只有短短的一层小草皮,但这并不影响开阔的整体感觉和我们的心情,既然不骑马就枉来香格里拉,CAROL乐颠颠滴爬上一匹小马。说小马大家可别以为俺不人道滴欺负弱小,而是这里全是身材矮小的矮种马--滇马,虽然这种马长得怎么看怎么像一头小毛驴(老公语),可别小看它,这是云南十八怪的又一怪:大马没有小马快,小马很适应云南的崎岖山路,相比之下大马倒显得呆笨了。不过可惜了小马的身手,CAROL是打死不敢让它快跑的,一路上让卓玛给牵着,还紧张得揪着马鞍揪得自己手都红了,半路上小马猛一低头吃草,突然的大幅度倾斜吓得CAROL大声惨叫,真是丢人丢到千里之外了,HIAHIA。 小小滴过了一下骑马瘾之后,我们全副武装向主要的目的地--碧塔海进发。整个碧塔海景区应该算是以碧塔海这个湖泊为中心的原始森林,海拔高达3800米,且最要命的是,五月中旬了,这里居然在下雪!CAROL不再抱怨那土了吧叽的军大衣把自己整的像个下乡知青了,裹得严严实实,在木栈道上一步一滑地蹭着。“碧塔”藏语的意思是栎树成毡的地方,湖畔四周的苍松古栎遮天敝日,天气晴好的时候据说清晨湖水幽黑如墨,中午则蓝如碧玉,倒影了四周景色,是香格里拉雪域高原上最美丽的湖泊。可惜我们又赶上了下雪,到处灰蒙蒙的一片,想象中的秀丽半点也看不见,不过自我安慰一下,雪中游碧塔海倒也别有意趣。高大挺拔的树木大片大片地披了银色,散养的牦牛和马在湖畔成群地散步觅食,飞雪飘飘里倒显出几分悠闲,一切都是原始、自然的味道。感觉上碧塔海也不是每年这个季节都要下雪,被雪掩盖的春色这里那里的悄悄透出来,小溪依旧潺潺,一丛一丛的高山杜鹃原本都已经开了,这时花瓣上都托了雪,倒象是刻意化了素妆,美得奇特起来。落在草甸上的雪已经有些融化,草色茵茵可见,树上满挂的松萝也带了浅淡的绿色,越发显得一切都是冬与春的奇妙的边缘交接,让人惊叹。吸一口清冽的空气,carol忍不住默念:3800米,我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我来过了,怎样复杂的心情呢。美丽的湖泊有着美丽的景观故事:湖畔遍生高山杜鹃,花谢时花瓣随风飘入湖中,被鱼儿吞食,因花瓣里含有麻醉成分,游鱼们便都翻了银白的肚皮漂浮在水面,而山空人静时林中的熊就会跑出来捞鱼吃,这便是有趣的“杜鹃醉鱼”和“老熊捞鱼”,听得CAROL恨不得在这里搭上一个帐篷住上个一年半载,一定要亲眼目睹免得抱憾终生。 香格里拉,一个心目中纤尘不染的圣地,只能说此行是成也天气败也天气,没见到别人见到的天外化境,见到了别人没见到的雪域谧林,也许“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原本就只该成为一种意境。 PS: 六一儿童节万岁!CAROL的上传限制解除了!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噜拉勒 相关图片见相册 《云南蜜月游之香格里拉---沿途花海及虎跳峡》 《云南蜜月游之香格里拉---嘎丹.松赞林寺》 《云南蜜月游之香格里拉---歌洽热旺藏家 |
转自:http://caroldjerry.spaces.live.com/blog/cns!4706DF614991F90D!4616.entry3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