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创“锦绣风水洞”游记 |
[游记]原创“锦绣风水洞”游记 |
2007-07-19 yyly.net |
-- [原创]“锦绣风水洞”游记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去了无数次了,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和同事们又去杭州,这一次是去西湖区周浦乡云泉山的“锦绣风水洞” 游玩。早晨7点乘车出发,上杭甬高速,没有明媚的阳光,也不见秋风萧萧,沿途天高气爽,一派金秋的独特风光。车窗外农家一幢幢漂亮的小楼房,田野里一大片金黄的稻谷,集镇里一排排高大的建筑物次第晃过,很快就到了美丽的杭州。出杭城,扑入眼帘的是郊外的山光水色,远山如黛,峰恋起伏,树木青葱,湖水清凌,一派迷人的秋天景色,汽车向西大约行15公里,“锦绣风水洞”风景区便到了。 下车,我们沿着杨柳依依的小河边行走不远,但见前方陡壁峭崖下一个巨大的溶洞口闯入眼帘,是锦绣风水洞了,我心里说道。古朴庄重的“大快一窍”四个大字镶嵌在洞顶石壁上,洞边磨崖石刻,显久远疑重。我们快步来到洞口,向洞里望去,里面一片漆黑,有阵阵凉风袭来。前行入洞,里面装有日光灯照明,洞中的潺潺流水声引我们步入风水洞的第一景点---“盘古裂谷”。相传盘古开天劈地之前,便隐此洞中。慢慢前行,洞中更显幽暗,人不能并肩而行,只好一个挨着一个贴着峭壁向深处进发,整个通道是一条石缝,幽深凉静。时而有钟乳石渗出的水“滴答”从高处落下,滴在脸上,凉凉的。突然,前面传来几声惊呼,我不由加紧步伐,拾级而上。行了70多石级,只见头顶石壁上石花点点,如飘舞的飞雪,煞是好看,两边的石壁上则嵌满了一颗颗晶莹的石珍珠,我用手一摸光滑湿润,真是难得一见的溶洞奇观。这些石花和石珍珠怕是经过了上千年的“修炼”吧,如此极品景观,怪不得游人惊呼。 台阶曲折向上,大约攀登了200多级台阶,正当气喘吁吁时,我顿觉视野突然开阔,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宫殿,原来是“锦绣蓬莱”到了。虽然灯光还是暗暗的,但能一眼就看出对面是一尊白色钟乳石观音。观音面色安详,神形惟妙惟肖,旁边还有两名武士,反手握箭,威严挺立。左前方石壁上龙腾九天,壮观之极,是被专家称之谓“天下第一九龙壁”的“九天飞龙”,果然名不虚传。抬头仰望,才发现洞非常高,有一百多米,石壁左右两边各垂下一根白色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幽红色的光,酷似《西游记》里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美伦美奂,美在天公造化,美在神奇虚幻,美在妙不可言,令人想象万千。踩石阶展转一圈,还可见“孔雀回眸”、 “云坝瀑帘”、“玛瑙玉壁”、“大象踱步”等溶洞景观,或壮观或精美。“仙境尘寰咫尺分,壶中别是一乾坤。” 据史籍记载,风水古洞早在东晋时即为“湖埠十景”之一,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历史上许多名人墨客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林和靖、苏东坡、朱熹,清代的魏源、沈九如等都到过风水洞浏览并留下大量诗文碑刻,对风水洞景致大加赞赏。 举起数码相机拍照留念之以后,我们依依不舍告别“锦绣蓬莱”,行至洞顶,却见一股涓涓细流自顶部岩缝垂直而下,形成一个雾状瀑布,让人感到有些寒意。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随水流而下,果真有三百多米的“舟行龙脉”通道,水上有轨电车——国内唯一的水上电气列车,将送我们悠悠返程。只见铁轨铺在小溪上,水浅而清,车行处,水花四溅,引来一连串惊呼,狭窄处,躬身擦崖而过,有惊无险。至洞口,顿觉豁然开朗,见出洞口石壁上方,刻有清晰的“云泉灵洞”四个大字,是为北宋太守祖无择所题。 出了梦幻般的蓬莱仙境,洞外面亦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千般,可爱万分,蓝天上白云朵朵,草地上木芙蓉开得正旺。随溪而下,但见小桥流水,凉亭轩榭,绿树成荫,其间有各种供游人玩乐的器具。有用圆木和麻绳做成的秋千,有送人到半空观景的轻气球,还有射箭场,太级图,大伙儿玩这玩那,一片欢声笑语。最有趣的是电动斗牛了。同事小汪在大家的鼓励下,换装跨上牛背,还颇有几分骑士风度呢。雄壮的斗牛曲响起,牛头便左右舞动,人在牛背上尽管紧握缰绳,但还是前俯后仰,晃动剧烈。小汪神色紧张,面红耳赤,一不小心,就被“牛”狠狠地摔在地上,引得大家开怀大笑,纷纷拍照留下精彩一瞬。 时近中午,我们一行在出口处集合,在刻有“锦绣风水洞”的石头前拍集体照留念。游兴未尽,乘车回程。山青水秀的杭城远了,雄伟多姿的锦绣风水洞远了。但似乎都已留在相机里了,留在心中了。(11月7日晚 草) |
转自:http://bbs.yyly.net/TopicOther.asp?t=5&BoardID=3&id=6667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