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云南香格里拉游记

[游记]云南香格里拉游记

2007-07-16    ynguide.net

到达第二个休息处时,我们要了一壶酥油茶,喝了暖暖身子。刚好一批从云岭乡来的转经人也在此休息。他们共有十个人,都是同村的,最小的是8个月大的婴儿,由父母背着转经。小女婴名叫康珠拉姆,父母都很年轻,都才20刚出头,母亲年龄比父亲稍微大些。母亲不会说汉语,但看起来非常友善,冲着我们微笑,离开的时候还想我们挥手告别。

我喝完茶,走出这个小小的休息帐篷,站在路边欣赏风景。迎面走来三个游客,我向她们笑笑,她们也都特别友好地冲着我笑。忽然觉得她们特别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我不太确定地问他们:“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她们打量了我一下,我忽然想起我与她们曾在飞来寺有一面之缘。她们也都笑起来,人间果真有这么巧的事情,我们真的又在这神奇的地方相逢。张老师第一次见到她们时就说,我们会再见面的!也许这就是缘分吧,由于对这片土地的喜爱而产生的缘分。

休息之后,我们又继续往前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拣松茸的藏民。张老师说很快就到垭口,我感觉空气越来越凉,赶紧披上外套。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路途比较泥泞,马道不是很好走。可接近垭口时,天气特别晴朗,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穿射下来,那一缕缕的光线照在身上十分温暖,也给这片墨绿的世界披上一层洁净的光芒。这是个拍照的好机会,光线极为充足,张老师下马继续他的工作,我们俩谈谈笑笑继续往前走。
终于到达南祖拉山垭口。两位牵马人突然喊出一声:“嗬——啦嗦罗——”洪亮的声音响彻在垭口的上空,从高亢渐变虚无,充满着对山神的崇敬,盛满对梅里雪山无尽的敬意。我们下马休息,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圣地迎客第一家”。这是张老师两年前来此朝圣时给主人提议命名的,没想到主人竟然采用了!两年前的垭口仅此一家相当于茶馆的休息地,如今在它隔壁也坐落着一家。这家的主人是个能说会道的小伙子,为我们热了一壶酥油茶。木质的墙壁上挂着一把吉他!在这么偏僻的地方竟然能看到现代乐器,不得不讶异!我们请求小伙子弹唱一首,但是他怎么都不肯答应,害羞吗?或者是“摆摆门面”?但既然人家不答应,我们不能强求。

我和尹平坐在板凳上,欣赏着这世外的风景。此时我好像就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整个人飘浮在仙境里,静静地聆听鸟鸣虫叫声,仿佛天籁之音,从远处缓缓飘来。如果是张老师在此,定然疯狂地杀用胶卷,想尽一切努力留住这美好的景致,记录这奇妙的感觉。我只用心来体会,用心才是最真实的,最真的经历即使人老珠黄,即使弥留之际,也将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永不淡忘。

过了垭口就得下坡,我们选择不行。骑马下坡太累,颠簸得过于厉害。况且真正的转经必须徒步行走,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选择坐车骑马,在我看来是非常不虔诚的。如今终于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背着行囊,我就迈步前行。下坡轻松自在,心平气和,一点都不喘气,除了肩膀比较酸痛之外自我感觉良好!走了不久,我们遇到几位拣菌子的藏民,他们来自雨崩村。这些藏民友好地跟我们打招呼,并主动帮我们背行李,我还想拒绝,毕竟他们都干了一天的活,应该很累,他们却摆摆手说没事,冲着我们微笑。看到这样的笑容,突然间特别感动。

肩上没有重量,我就更加轻松,慢慢走太麻烦了,我就小跑着往下,好像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一会儿我就把他们甩在后头。

下午7时左右,到达雨崩村。天色已渐黑,朦胧的夜色更加衬托出雨崩村的魅力,她静谧得如同月色中迷人的昙花,我都害怕这邈远的神话会如同昙花一现,永远地从我眼前消失。葱葱郁郁的森林,黄澄澄的小麦地,淙淙流动的山水,这一幅自然的大作令我着迷。飘扬在屋顶上的经幡,高高低低的玛尼堆,圣洁肃穆的白塔,这一切神山的象征让我不由自主地诚服。调皮嬉戏的孩子,农作归来的妇女,自由自主的牛马羊,这一幕宁静的生活让我神往。近在咫尺的梅里雪山依然展露着迷人的光彩,缅茨姆峰的姿态端庄无比,那美丽的躯体躲在云层后面,只微微地露出姣好的面容。我该如何形容?如何形容呢?我想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雨崩村面前都要逊色几分吧,武陵人若来到此地必定惊叹不已,更为欣喜!如果我得以在如此诗情画意的仙境生活上那么一段时间,哪怕就几天我也心满意足。

初拜都吉活佛

我们住在村口的第一家的梅里雪山客栈,两年前张老师与师母就曾住在此,当时它的名字是“阿说客栈”。

在路上,张老师就打听到雨崩村如今住着一位活佛,我们稍微收拾一下张老师领着我们去拜见活佛。这是我第一次拜访活佛,真想马上见到在我想像中特别有智慧的人。

穿过大门,爬上窄窄的楼梯,再走过一个堆满物品的小房间,跨过一个五十公分高的门槛,我们才到达活佛住的地方。这是个非常狭小的房间,只有一扇窗户透进些许的自然光;白炽灯散发着昏黄的光,给屋里的人披上一层淡淡的黄色的外衣;墙上挂满许多高僧的画像和照片,红黄相称,显得极为吉祥;墙边堆放着佛经佛书,经书的近处有两尊佛银白色的雕像,雕刻得极为精细,颇为逼真,面色柔和,在黄光的映衬下,好像浑身都散发出金光,又像是被一层薄薄的吉光笼罩着。

屋里坐着两位僧人,看二者的坐垫,我猜想坐在那看起来比较舒适华贵的毯子上的僧人应该是活佛吧,再者另外一僧人对他毕恭毕敬,应该不会猜错的!果不其然!这活佛特别面善,脸型与房里画像中的僧人极像,圆润高贵,面部柔和,笑起来很有亲和力,不像某些僧人那般满脸皱纹,坑坑洼洼,他却十分年轻,脸色红润!

张老师非常尊敬活佛,在靠墙位置盘腿而坐,我和尹平初见活佛,具体礼节都不清楚,当然不敢造次,也恭敬地、小心翼翼地坐在板凳上。张老师想来话多,看到活佛当然不能错过向活佛请教的机会或者说交流的机会。他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又讲述此行的目的以及关于自己的许多事迹。活佛听时就一直对我们说“了不起”,说得我们极不好意思,我们只是普通的人,来此感受藏文化的魅力,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

活佛也很善谈,汉语说得也相当不错。他对我们的拜访以及我们对藏传佛教的兴趣特别是对张老师十分赞赏。我想也许在他眼里,我们作为外来者能对藏传佛教如此又兴趣,并能尊重他的民族文化,是该值得庆幸的事情。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的信仰如果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它就有更大的机会能继续存在下去,被后人继承并发展,并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渗透。来此之前,我以为我只是作为游客走过香格里拉,仅仅为观光旅游,欣赏传说中美妙绝伦的胜景。但从白转经塔开始,我就明白我不是一名“匆匆闯入的游客”,我不能挎着相机只顾拍照,我不能走马观花,我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我只是一名学习者,来了解的是圣地子民的生活、信仰与习俗;我是一名朝圣者,与所有的转经人一样,我也怀着一颗真挚和虔诚的心;我想成为他们的朋友,与藏民一起努力保护这片圣地,维护伟大的信仰。汉族人又能如何?我们所谓现代的文明引来多少人为灾难,我们生存的地方被我们野蛮的行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这个民族,懂得与自然真正和谐地相处与融合,表面看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所谓文化教育,但他们拥有最本质的美丽与智慧!

来到这个地方,我的心境逐渐变宽,好像灵魂被放大,心灵容纳的世界也正在扩大,能无限伸展。这是净化心灵的圣地!

张老师和活佛依然热烈地交谈着,并请活佛为我们三人“加什”,活佛欣然答应。我不知道什么是“加什”,但我相信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有意义,而对于张老师这个仪式的意义更大吧。活佛依次为我们“加什”。在这过程中,活佛为我念经,我只觉得周围充满经声,在我耳边缭绕。我内心十分平静,感谢活佛为我们祈福。其实心里有种被迫的感觉,毕竟张老师并为征求过我和尹平的意见。但心里还是非常高兴,活佛对藏传佛教颇有造诣,对藏文化也了解颇多,从他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他今年才三十三岁,13年来已经在德钦这个地方主持建筑了一百来座白塔。这可以称为功德无量啊!

活佛还分别赠送我们一枚金刚结和一个佛像,金刚结用红色绳编织而成,十分精巧;佛像的一面是千手千眼观音,另一面的佛我不认识,张老师也不了解。戴着它们表示吉祥如意,平安有福。我小心翼翼地戴在脖子上,活佛嘱咐过我们一定要收藏好,不能弄脏了或者随便把它们搁置在某个地方。对于我来讲,这是佛赐予的吉祥物。出来乍到,我

转自:http://www.ynguide.net/xglltour/xglltour_4466.html21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