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若岩游记 |
[游记]大若岩游记 |
2007-12-22 lwyzzx.cn |
大若岩游记 初一(3)班吴紫千 每逢十一长假,我们一家子都要去大若岩游玩.但这不只是单纯玩玩罢了,还要烧香拜佛,祭祀神灵,保佑一年都有个好兆头。我向来不信这些,但又因为实在想看看那儿的美丽风光,就随家人一起去了。我不得不说一下这沿途的山的秀丽风光。因为去得早,山上的淡雾还没有散开,就这样像轻纱一般笼着山顶,看得越远,山影也似乎变得很远,很轻。淡雾经晨风一吹,散了,山的轮廓立刻清晰了起来,层峦叠嶂、雄伟壮丽。而它们又将自己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江水里,欣赏着,也感叹着。山水两者结合在一起,甚是美妙!虽说有美景作伴,但路途遥远,也让我略觉困意。可我似乎才打了“一小盹”,大若岩便到了。来到大若岩,第一感觉便是热闹,一条并不宽敞的街上,充斥着忙碌的身影——采购的人们,游玩的人们,当然也有像我们一样赶去求佛的人们。一路走去,发现去陶公洞(就是拜佛的地方)的人还真不少,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不禁感慨陶公洞这个第十二福地的名声之大!走进陶公洞,不由得一惊:好一个巨大的奇洞。它在千仞绝壁之下慢慢地成长着,直至今天被人称作天然奇洞,这过程该是多么的艰辛啊!据介绍,陶公洞高56米,深79米,宽76米,洞中可溶纳数千人。望着这天然奇观,我想就只有别有洞天这个成语来形容它了,洞内殿宇亭台,楼阁塔鼎,一一具备,塑像如如来、观音、十八罗汉等,栩栩如生。石梯上去是一个天台,从而也可以更好地欣赏一下洞里的景观。只见拱形的石壁上,因为潮湿,在烛光的照映下,白光粼粼,忽明忽昏,再加上香烛烟气缭绕,更突出了“第十二福地”的悠静与繁旺,这也让我想起了“溪声带雨直穿户,山影随之飞上楼”的诗句。走下石梯,见妈妈仍在虔诚的烧香拜佛,便走出洞外。之后恍然发现周围怪石嶙峋,江水清澈,还不时传来孩童银铃般的笑声。抬头仰望,山峦叠嶂,云雾幻变,高空湛蓝,别是一番好景。我又向洞内望去,里面一排排的红烛烛光随风摇曳,映红了洞内的石壁;缕缕青香烟气带着人们的愿望徐徐透过洞内,向九霄云外升蹿……洞外山青水秀,风光无限,洞内香烛摇曳,别有洞天,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大若岩之旅结束了,但陶公洞内的香火依然会这样旺盛下去,山水秀丽的大若岩造就了别有洞天的陶公洞,陶公洞也寄托了善男信女们那诚恳的愿望,让他们那颗虔诚的心执着地去信任,去祈祷。我想,这便就是传统,也是一种信念吧! [简评:我经常怕写景点的文章:写实了,文章就没了色彩,没了灵性的东西;而到处是浓艳、是绚丽、是用第六感去捉摸的东西,又太虚,太飘。这篇游记真是朴实和灵动的可爱。初一的学生能写出“只见拱形的石壁上,因为潮湿,在烛光的照映下,白光粼粼,忽明忽昏,再加上香烛烟气缭绕,更突出了“第十二福地”的悠静与繁旺,这也让我想起了“溪声带雨直穿户,山影随之飞上楼”的诗句。”这样的句子,又不仅仅是勤奋而已了._____鱼子]
|
转自:http://www.lwyzz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763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