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溪东狂放北涧娴泗溪冠群伦——泰顺六桥游记(上)-程派青衣-.

[游记]溪东狂放北涧娴泗溪冠群伦——泰顺六桥游记(上)-程派青衣-.

2007-10-09    tom.com

泗溪镇是我泰顺廊桥探访的第一站,镇上的溪东、北涧两桥在廊桥论坛上鼎鼎有名。尽管早已在网上领略过这一对“姐妹桥”的雄姿,但走近桥头,我还是为她们的峻拔张扬、沉静婉约的气质深深拜服:

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廊屋高10米,净跨25.7米。桥由二层拱骨相贯而起,下层九节拱骨横向并排与上层八节拱骨呈斜角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对浙南廊桥之一见钟情,缘起于早年记忆,孩提时曾在街头见游方艺人,用几把竹筷搭起一个构形,成年人站立上去,构形沉稳如山,一时惊为神技!回到家里,多次用筷子尝试,却百试不就,只好把失败的懊恼尘封。直到几年前在朋友处见到一本《乡土中国·泰顺》,看到书里介绍的木构廊桥,这才唤醒了童年记忆,进而立志要圆这廊桥之梦。

收起记忆,回到现实,再说这溪东桥。桥身两侧装有风板,防止风雨侵蚀,既保护拱骨和梁柱、过桥休憩的人们,又增加了桥的美观,可谓一举多得。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垒筑于东溪两岸山崖边,两头通道均有石阶。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多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青瓦覆顶成篷,两头翼角高挑,龙气氤氲。

与桥相伴的居民,许是沾染了溪东桥的倨傲风骨,远不如网友所说的“和蔼厚道”,想到桥头一户人家的楼房顶层去拍俯视的照片,却被冷冷地拒绝。

当地人把泗溪双桥分别称为“上桥”、“下桥”,北涧桥是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位于上桥村东、南、北三溪汇合处。北涧桥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结构、造型与溪东桥相似,却没有溪东桥张扬狂放的声势,代之以深沉婉约的娴静,如果把溪东桥比作血气方刚的青年,那么北涧桥则好似“待晓堂前拜舅姑”的新妇,不过不消再“妆罢低声问夫婿”了,因为她的画眉之美,完全称得上“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北涧桥周围溪水汇流,清可见底,风景绝美,整个桥身结构合理,比例匀称,桥两端与民居自然相接,灰瓦红身,浑然一体。桥头两株胸径约两米的千年古樟树与桥身、民居和谐共处,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天然画轴。

北涧桥头是旧式民居,上屋顶拍照是不合适了,桥头的小贩却热情地向我推荐一种木制的工艺篮子,只见她手把篮子,耍魔术似的忽而变为提篮、忽而变为果盘、忽而又变为挂饰,煞是有趣。本来看中了一个鹅形的篮子——因为一瞬间想到了写鹅的王右军,本打算附近再看看风景,回来买定,孰料过桥不远,看见班车路过,一问之下,正去往要去的三魁,遂立即上车,甫一坐定,想起桥头的漂亮提篮,徒唤奈何。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739969&blogid=783003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