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神清气爽。逢手中有票可参观温州民俗风情展,于是和大姐、明明一起去看看。我并没有多少期待与兴奋,因为对温州办这种文化展的能力有殊多怀疑,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或许我显得有些苛刻,然则也算是爱之深,责之切吧。但是泰顺木偶让我眼前一亮,着实兴奋了一次。 入中山公园,一路的灯笼虽然有些粗制劣造,但红红绿绿的颜色也确实渲染出了一些氛围,毕竟如今谁家会去讲究一个灯笼的模样呢?从小路走过来,树木倒是郁郁葱葱的,颇能深呼吸一下。而沿途的池塘里则让人倒胃口,黑绿的池水,上面飘着一些垃圾,还泛着沫。上面排列着活动用的荷花灯,大概也由于今天是最后一天的缘故,荷叶也都有些坚持不住,东倒西歪了。看了几幅图片展,没有过多的介绍,甚至连标题都没有,有些不知所云了。明明吵着要去别的地方。 之后看了三个龙灯,它们决不是普通的灯,一看那阵势,绝对为其做工感叹的,这要花不少时间。有两个灯身长3米,都是以船为模型,又不是普通的渔船,如果是真的话,我想应该和泰坦尼克差不多架势。共5层,每一层上面都是人物,还有古风俗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事情,比如打铁、磨面等,煞是能看出作者的用苦良心。还有一个鳌山灯,最下面是一个鳖,龟壳上顶着一个阁楼,有5层,也是有许许多多的人物,红红绿绿的,远观还真是佩服他们,近观还是得佩服,就是感觉那些做工实在有些粗糙劣质了。如果有部门有人专门地投资把这些东西好好地打扮一下,或许真能让后人叹为观止,再过若干年,不知道还有人愿意做或者会做吗? 然后就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场地搭着一个戏台,然而广播里播着流行音乐,音响很难听,声音很刺耳。前面空地上若干个凳子,稀稀疏疏,对面则是到处都在兜售的臭豆腐、冰激凌、烤羊肉等,似乎像一个不伦不类的小吃广场。前两天刚看到嘎纳的电影节的介绍,里面有那种儿时经常经历的周末电影,一个空地,然后大家都搬着凳子到广场上去看,还能听到放映机嘎达嘎达的响声,但是他们把地点选在沙滩上,凳子也很漂亮、休闲,而且井然有序,我想那确实是一种享受了,近乎让人神往。想到这,我们笑笑地走过广场,买了3个冰激凌作为纪念。 泰顺木偶让人还值得期待,但时间还没到,于是我们坐在一棵被冠名为心愿树的树底下,工作人员已经不见踪影了,或许生意惨淡,或许知道上当的人不多了,留着也没什么意义了,于是我们堂而皇之地坐在他们的位置上了。悠哉游哉地吃着冰激凌,看着来来往往参观的人,有些戏子浓妆艳抹地往前面走过,不能想象当年颜色,已是人老珠黄。头上不时掉下几颗成熟的小果子敲打着我的背,这个周末的午后还挺生动。 看准时间,我们赶往木偶台。去时已有一些人已经侯在那里,前面都被一群孩子占领了,幸好我是大人,看起来倒是也不很费力。我看到不到2米的戏台上,有一块蓝板遮着,两边有各种各样的木偶,身上牵连着很多线,对于一个小木偶而言,应该说也是无数了。现在,演出开始了。 第一幕戏是“真假美猴王”,蓝板后面站着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个木偶,吊着很多的线,随着锣鼓的敲响,美猴王也翻身上台了,瞧它那抓耳挠腮的样子,腾云驾雾的本事还真是一点不落下。后来再上来两个中年妇女,手里各拿了一只猴子,它们要为谁是真正的美猴王战上一回,锣鼓声很激烈,我们都看得眼花缭乱,无论老老少少,大家对美猴王这个形象实在是烂熟于心了。 接下来的节目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了木偶戏的精华所在。演出剧目是“十八相送”,也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梁祝”里的选段。戏台上立着两个非常清秀的“人”,衣服还是人物都很新,感觉很清新。尤其在刚才一阵喧闹之后,更是觉得越剧的声音是如此地甜美、纯净。英台急于暗示山伯自己的情愫,可惜这只呆头鹅哪里知道女儿心,心底的那种爱慕和娇羞,很想表露但又不好明示的无奈,一会儿甩袖,一会儿遮脸,宛如真正一个英台就在我们面前如此婉约、动人。山伯的不明就里,忠厚又有点蠢笨,一心不会两用的模样也一点不逊色于那些著名演员。而它们只是木偶啊,怎么就像个真人一样呢?我顺着线看到了表演者的表情,一个口里随着音乐唱出木偶的台词,随手则做着它该有的动作,行云流水般;一个则带着笑容,非常亲切。我忽然很感动。如今,有多少人面带着笑容在做自己的事情、工作呢。他们该有多少热情和执着才会一直坚持地做着这个可能为很多人不屑的职业呢,我想对他们而言,那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爱好。 后面还有三个节目:耍葫芦、舞狮子、济公。旁观的人纷纷地走了,但我坚持到了最后,甚至觉得节目有些太短了,但我怎能苛求呢。我感受到了这项民间艺术的精华,足矣。 临走时还看到在门口的“西洋镜”,剧目是“神笔马良”。回想起以前所看过的动画片,还真是很想重温一下,刚凑过去,听到一个中年妇女大声地说她知道其中的把戏,她把他的“西洋镜”戳穿了,呵呵,我观看的兴致也没了。我想时代不是进步了吗?真是没人要看这个了。 此行余味颇足。 2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