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萦泰顺

[游记]梦萦泰顺

2007-07-28    nanpengyou.co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后多次重建都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单檐。该桥拱矢斜度较大,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多米永庆桥,位于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伸臂梁木平廊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建廊屋12间,中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造型雅朴。

胡氏大院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亦称石门楼。胡氏大院系我县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综合价值。胡氏祖居庆元官塘,明天顺年间(1457—1464)

胡道严徙居今泰顺雪溪西岸,为当地胡氏始祖。传至胡东伟一代,家业日盛,遂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住屋。胡东伟,字震仁,号霁园,生于清嘉庆壬申(1812),卒于光绪癸未(1883)。胡东伟于光绪二十年(1894)以子胡一琨遇覃恩,诰封奉直大夫。胡东伟从道光十二年(1832)起至同治甲戌年(1874)先后建造了胡氏大院、凤垅厝、凤垅头厝等民居,前后历时40余年,胡氏大院亦是经过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仕阳镇,仕水碇埠

全长一百多米有两百二十二级碇步

属省级文物

北涧桥座落于上桥村的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1年),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桥长51.7多米,宽近6米,高11.22米。位于泗溪上桥西北,相距有1公里,横跨北溪,故称“北涧桥”,村以桥得名,其结构、造型与上桥相似,桥面呈曲拱状,上建桥屋数十间,正中三间突起成二重叠檐,四翼高翘呈大鹏展翅之状;桥头两侧各建有厢房数间。整座大桥青砖碧瓦,雕梁画栋,漆色丹朱。桥头翼侧石阶处有千年古樟一棵,暮色苍茫下,树阴避天,香味弥远,衬托着北涧桥分外肃穆典雅。

北涧桥周围环境幽美,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溪水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桥,接以步。每当溪水上涨之时,小石桥就会淹没于水下。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较粗的一株直径有两米多。这两株树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土石,保其经受了数百年风雨的侵蚀而无大碍。由远处沿小路向北涧桥走来,两株大树茂密的树冠就像老翁的须发轻轻抚掩着古桥及周围古朴的民宅,若隐若现。桥头的一条石板小街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一边是廊桥,一边是民居。廊桥山花的飞檐与民宅的屋檐犬牙相错在小街之上,自然形成了风雨街道。桥头及屋檐下很适宜地设置了一些石凳木椅,人们可随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无事时便在桥头休憩,谈天说地,买卖交易。

北涧桥在修建之初,就考虑到了与邻近建筑的结合。这一点可以从桥与建筑的连接上看出:桥柱上预留了榫口与建筑相接。桥的造型如民风一般古朴,沿着结构的走势呈“八”字形。桥面上四列方柱,上覆青瓦屋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的中央起重屋,也是歇山顶。斜脊起翘很高,因此显得十分轻盈。结构部分用油红漆木质挡雨板封口,以免风雨侵蚀。整个桥体结构合理,比例匀称,灰瓦红身,与青山碧水相辉映,就成了一幅风景画了溪东桥:为木拱廊桥结构,位于泗溪镇东镇,因为地处东溪的上游,当地人又称“上桥”。溪东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桥由二层共骨相贯而成,由九节拱骨并排与另一层八节拱骨贯穿搭置,自成稳固的梁架。在拱内又置三角形木架,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保护拱骨和梁柱,防止风雨侵蚀,两侧都装有风板。两端拱趾各自支撑在桥台上,桥台用花岗岩块石磊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两头通道均有石踏跺。梁架上建长廊式桥屋15间,当中三间高起为楼阁,两头翼角飞挑。盘龙卧虎,斗角绕云,青龙翘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是泰顺造型最佳的木拱廊桥之一。

该桥横跨东溪之上,故称溪东桥,中为三间高起楼阁,两头翼角飞挑,似盘龙卧虎,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桥下溪水清澈见底。桥的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曰狮子峰,一曰将军峰。据当地人说,此桥及周围的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宝地。在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的秀美,轻灵。

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州岭乡的交界溪上,系贯木拱廊桥,古时候,由三条主梁架设为桥而得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九月十三日重建,现桥清道光廿三年(1843)建,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载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正是这个三条桥,对虹桥技术“诞生于北宋”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曾有记载:三条桥最古……拆旧瓦有“贞观”的年号。据此有人认为三条桥的历史比《清明河上图》中的虹桥更为悠久。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条桥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条桥木栏板上有一首没有署名的词——“点绛唇”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常忆青,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

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6米。系石拱木廊桥,三层楼阁式,廊屋七间,内设扶梯,檐歇山顶,屋脊中有葫芦顶,拱卷青石筑砌,呈半月状,与周围古松,溪水溶为一体,是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毓文桥二楼为文昌阁,原有文昌帝的塑像,后遭破坏。三楼呈正方形,以葫芦状封顶,桥的两旁有大树遮隐。只要拿镜头随便一个角度对照,都是别致的一幅画卷。(来源于简单生活户外运动俱乐部论坛)

转自:http://www.nanpengyou.com/travel_info.asp?id=19822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