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峡谷,最后的伊甸园

[游记]怒江峡谷,最后的伊甸园

2007-07-16    cnlv.net

由于海拔气候适宜,这里是兰花的天堂,村里家家都养有兰花,阿那说她姐夫常进山采摘出来精心伺候,每年要到丙中洛的市场卖出几十盆,好的百多元一盆,差的几元钱。也有兰花贩子专门来村里收。这里虽处深山,但村子人口少,种的青稞、小麦基本够吃,每家都养有牛羊猪鸡。我问阿那年轻人外出打工吗,她说有是有,但不多,因为村里的生活比较过得去。她边和我聊边抚摩着床头大堆各种民族文字的经书,缓慢的言语间透着一种安详。我想,这里的好气候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祖辈笃信天主教,村人都心性平和,容易满足于现状吧。

晚餐很美味,阿那用核桃油熬鸡汤,把火塘上烟熏得乌黑的带皮猪肉用香葱盐末煮烂了,到地里新摘了豌豆尖,自家种的花菜炒得香香的。家里的狗、公鸡母鸡、猫猫和小牛都挤进屋来凑热闹,大妈赶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无奈地说连动物们都高兴哪!喜欢小动物的我们很为这种生灵与人同处的生活场面感染。村里的姑娘小伙知道有客来,都跑来和我们一起喝水酒,有怒、藏、傈僳族的,各着不同的民族服装,喝得微熏后,围着火塘尽情唱歌并跳起了锅庄。阿那一次又一次在我耳边说,大家真高兴啊,你们能来到这里,来到我家!连老爹也边唱边舞,高声唱起了“今天我们在一起各桑罗,跳起欢乐的锅庄各桑罗,祝我们大家吉祥各桑罗……”我将所会的藏歌全唱尽,兴奋得彻夜不能眠。

清晨,细雨绵绵,四围雪山全笼在飘渺的云雾里,满坡的青稞田在雨雾洗刷下更青葱碧绿。雨里踱步小村,一块块篱笆环绕的田园间隔着高大的树木,树荫下是鳞次栉比的木楼,小路旁木槽一根接一根把来自山上的雪水引进每一户庭院,连接不同人家高低错落木楼的,是整根粗滚木雕挖的台阶。家家木楼都有廊棚,老人握着手炉频栏而坐,男子在给兰花换土,妇女于廊下织那种用于怒族服饰的长条纹麻布,小孩抱小花牛坐在门廊嬉戏。村子高处,若隐若现的雪山下,洁净肃穆的天主教堂回荡着晨钟……——这幅景象,俨然超凡脱尘的伊甸园!

我进山坡上一户人家烤火,从高处俯瞰,云雾如牛乳薄洒山乡,如轻纱拢在山林,幢幢石片垒顶的房舍在雨水折射下发着淡淡的亮光,飘升的炊烟与山岚交融着,云雾不停地变幻着,美得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

回到刘家,阿那新挤了牛奶,连同炒香撵碎的核桃末一起打到酥油茶里,香极了,还新炸了软软香香的粑粑给我们作早餐。然后忙着蒸新酒,以一种红红象蘑菇又象鸡盹肝的叫“鸡素子”的植物果实来发酵煮熟的苞米杂粮后,猛火蒸出酒来,连糟一起煮热喝,这就是我们昨天在山脚杨家一路喝来的“水酒”,补身得很。这里的习俗是新蒸出来的高度酒要请客人先尝一杯,发酒前的酒糟也让客人先尝一口,这样酿出的酒才更香醇。寒冷里被又浓又甜的酒香熏着,心里暖融融的。

看我们要走了,阿那以她亲手织布做的怒族、藏族服装和垂着流苏的方块麻布片制作的头饰“吾普都阿”装扮我和燕子,和我们在青稞地里尽情合影。全家又留我们吃了丰盛的午饭,煮水酒,打酥油茶,把我们的几个水壶灌得满满,帮我们披挂好雨衣,这才送我们出门。微雨飘着,阿那拉着我的手,依依地说,天在留人哪,多呆会吧!我们走下了山谷,回首高高的坡上,阿那还站在雨里招手……

五里寨: 终生难忘的画面

过下秋那桶时,雨越来越大。快要经过来时看到的美丽的五里寨了,看表已下午4点,加上对秋那桶村居生活的意犹未尽,四个人异口同声:别走啦,到那里避避雨吧!于是在秋那桶村委会小卖部买了点茶叶、盐、糖、烟和糖果,准备到网友快捷介绍过的农民张华家做客。
贴着山崖古道走1里路,来到哗哗的溪谷前,长长的吊桥连接着对面翠绿的山坡,几十栋木楼散落在青青麦田间,彩色的核桃树、板栗树三两零落着,看似漫不经心,却构成了毫不落俗的一幅村居图画。 我们来时经过这村子就这么感叹:怒族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经过几幢木楼,狗吠出了屋里的主人,都热情地邀我们进去烤火。到了张华家,一进屋,火塘的温暖扑面而来。邻居们听说有客到,都挤进小小的屋子里来帮忙,煮热喷香的水酒让我们暖身,争先恐后为我们烤干湿透了的衣服。到村外尼玛堆那边参加法事的张华闻讯赶回来,他是个腼腆的青年,秀气妻子眉眼含笑也很少话。熟络后邻居们倒是活跃了,说到先祖的传说,怒族是真正的怒江峡谷的先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古时叫黑水河,由于上古时代怒族就生活在这峡谷里,因“怒族人居住的江”而得此名的。本寨怒族已居住了几十代了,张老爹就能背诵出长长的家谱。怒族年老的男性都会唱叙事长歌“牙扒可歌亚”, 有时可唱三天三夜, 寨子27人组成的赛歌队还在全乡拿过第一名呢。现在寨子属秋那桶村委会管辖,共有两个组,63户人家,对岸那20来户是一组,这边的40户是二组,400来人的村子有怒、藏、傈僳等民族,张华夫妇是怒族,信奉藏传佛教,邻居余大哥信天主教,做礼拜要到下秋那桶的天主教堂去。谈到教育,整个秋那桶村委会范围只有小学4年级,没有完小更没中学,孩子们升初中要到丙中洛去,因这里是穷困乡,每学期只缴学费170元,但能上到初中的还是很少。

张华夫妇和邻居把卧室腾出来,安顿好两张铺着毛毯的床给我们,再忙晚餐,杀了鸡,张罗了炖鸡汤、核桃油炒蛋、比包谷水酒更醇香的小麦酒,一屋子的人一定要看着我们先吃,说是怒族待客的习俗,要客人吃了主人才能上桌。我们只好厚着脸皮在众目睽睽下大嚼起来,真香啊,质朴的村民看我们吃得香,高兴得合不拢嘴。待我们吃完,他们才过来一起吃,用一只大口杯轮着喝酒,酒兴上来,都放开了,一首首欢乐的民歌从嘴里飘出来。寡言少语的张华妻子和邻居嫂子竟然有那么嘹亮高远的歌喉,歌声绕上了屋梁,余音在袅袅地回旋。我也跟着唱起了藏歌,村民仿佛遇知音似的更加兴奋,十几个人围着小小的火塘和屋中间的柱子边舞边和着号子齐声高唱,舞步把木楼震得嘭嘭响。微醉的老秦燕子什么英文歌、蒙古歌都唱开了,老秦流着欢喜的泪,感慨一辈子没这样感动过,最后竟醉倒了!

我踱出屋外,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下了整天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已停了,漫天都是星斗,欢快的歌声在夜色里直飘向激流哗哗的江岸远方。

清晨醒来,推开小木窗,这样一幅终生不能忘记的画面跃入眼帘——温柔缓慢的怒江对岸,淡蓝的天幕下,初升的太阳照在银光闪闪的卡娃卡布雪山顶端,雪山下深深的峡谷里,大朵大朵的白云悠闲地游走着,散落的村庄若隐若现;江的这边,雨后初晴的山峦云蒸霞蔚,晃若仙境,一条牛乳般的云雾如白纱低低环绕在山腰,下面碧绿青稞田坡坡上几十座飘升着淡蓝炊烟的小木楼和零落的五彩树木就在这仙境里凸显出来,几声长长的鸡啼和牛铃,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五里这个小小的村子,开始了新的一天……

半生四处游荡,大气磅礴的风景见得多了,可在这样一个早晨,在怒江上游边这样一个只几十户人家的安然小村,这样的一幅图画,竟胜过我见过的所有风景。当你爱上一个人,许是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和心境。当你爱上一个地方,或许是由于那时特定的心情和风情。正如我们遇人无数,能成为知己的也只有寥寥数人一样,这个晨雾缭绕的雪山下的小村,病中的我受到的照顾和温暖,让我心底生起了深深的感动和眷恋——如果心灵藏着伤痛和忧郁,这里会有最好的抚慰!

张华一家按怒族的习俗在门口核桃树下的石坑烧了祭祀的纸钱烟火,挂了经幡,开始忙乎为我们做早饭。喷香的酥油茶,新炸的热粑粑,还有新鲜香甜的粗麦馒头,真好吃!这夫妇俩还有一直坐在火塘上手的老爹实在太老实了,从昨天到现在他们说得最多的只是让我们吃,喝,其他的话总共没超过三句。我们走时,张华一直送到吊桥边。我不敢回头,怕太过不舍的情结会牵住我;不敢回头,怕看到那双质朴单纯的眼睛,我们素未平生,得到他一家如此的盛情和照应,那在艰苦旅途上如亲人一般、家一般的感受和温暖,我们何以为报?……

过吊桥,溪谷上小磨房里磨麦粉的乡民也迎出来,叫我们“再来啊”。走在贴山崖的小道上,两个从四川移民来的乡民和我并肩而行,热情告诉说他们住在溪谷再往里2公里的另一个寨子里,邀我去玩。里边莫不是更美?那里离雪山更近,还有淙淙的溪流……可我毕竟只是一个匆匆的旅者,一切美丽风景的过客,摆脱不了身上固有的烦躁和生存的压力,在那遥远南方的水泥森林,上班的期限快到了,还有无数的凡俗事务在等着我,不能再率性停留了……

走吧,让这些美丽的遗憾,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我快步出了江崖古道,过石普桥,到对岸的简易公路口,才敢回首。逆光的五里寨在峡谷的庇荫里半明半暗,石板屋顶闪着亮亮的光,变化多端的光影给它更添了仙境般的层次和色彩。我恋恋不舍地把相机里剩的最后一张胶卷,定格在云朵、江岸、麦田、寨子构成的绝版画面里,然后,一步一回头。五里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象一个梦,没有抓住它,再也看不见了。

回重丁村丁大妈家取了行李,负重徒步到丙中洛。正午的光线照得村子洁亮无比,雪白的天主教堂掩映在板栗树荫里,花花的牛群散布在层叠的梯田上,冬日农闲的田野一片慵懒的气息。外人对这样的田园生活,怎不羡慕万分,把这里当作世外桃源?爬到高处眺望深深的怒江峡谷,又看到了那怒江大拐弯处的桃花岛。我把目光,又投回了峡谷北部最深处——那里,我永远无法忘怀的连绵的雪山下,滇藏交界山谷里的村庄,和善良的乡民……

那片信奉天主教的安和的土地,上帝会永生佑福于你们。

攻略:

一、 住:
六库:车站边上的交通宾馆,60元/标间,有地毯,热水哗哗很舒服。
福贡:车站楼上的福熙宾馆,60元/标间,新净,老板桑朝顺是彝族人,我们来回两晚都下榻于此。
贡山因由此徒步独龙江的人较多,所以旅馆餐馆不少,吃住便利。在贡山和丙中洛我们都没住宿,路上在重丁村丁大妈家住了一晚。这个网友吹起来的家已搞成了一栋三层楼的招待所,20元/人,只有一张床,连洗手的水都不方便。在她家吃了两顿,饭菜比贡山街上的还贵,味道毫无特色。这个以管理重丁村天主教堂为职的怒族老妈妈虽还算热心肠的人,比如免费帮保管行李什么的,但她的儿女亲戚已把这个家族完全商业化运作起来,不但专做徒步秋那桶的驴子的生意,而且丁大妈在迪洛麻天主教堂的妹妹、在秋那桶村的弟弟也流水线地接着翻越碧罗雪山去德钦、到秋那桶的驴子的生意呢。
建议抵丙中洛当天即住镇上的简易招待所,没必要下榻重丁村。从秋那桶回来可以搭农用车直接到丙中洛,然后赶到贡山或福贡都没问题了。
秋那桶和五里寨的乡民都非常质朴,吃住在村民家,很难忘。

二、 吃:
六库:大街上很多清真的牛羊杂碎店,味道好极了。水果很多,物价虽比峡谷外高但还是很方便的。
福贡和贡山:贡山物价较高。春节期间福贡的晚上很冷清,过了8点多餐馆都打烊了。我们在福贡的几顿都以福熙宾馆出去拐左角的山西人开的刀削面解决,味道好分量足。
秋那桶和五里寨:村民以醇香的热水酒、加了核桃末的酥油茶、核桃油炒的鸡蛋和炖的土鸡、烟熏的猪肉、小麦馒头和油炸粑粑招呼我们,味道一辈子忘不了。

三、 行:
腾冲——六库:240公里弹石土路,中巴51元,5个多小时;
六库——登埂:12公里,的士30元,摩的5元/人。
六库——福贡:132公里柏油路,中巴36元,春运为了安全要限速度4小时到;
福贡——贡山:111公里土路,在修,非常烂,四人合包微型面包直达丙中洛,300元,需6小时;其中丙中洛——贡山:52公里弹石路,路况尚可,中巴和农用车很多,10元车费。
丙中洛——重丁村——石门关——上秋那桶:17公里,其中到石普塞的10公里左右不下雨时可以搭乘农用车,5元/人,下雨则打滑危险得徒步;到石普吊桥后徒步5公里抵秋那桶村委会,再沿秋那桶河爬山2公里到上秋那桶村。
六库——大理下关:走瓦窑方向的新路,过澜沧江大桥之后上高速,约300公里,快巴86元,近6小时抵达。
以上交通费均为春运价。

四、 其他提醒:
到秋那桶、五里寨村民家留宿,带上点村民必需的糖、盐和茶叶等礼物,主人已经很高兴,再给上20元吃饭的钱即可。村里人对接待外来游客是没多少价值观念的,切记不要把城里人的经济头脑带给那些朴素热诚得让人直想落泪的乡民

转自:http://bbs.cnlv.net/viewthread.php?tid=71030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