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游记:绍兴东湖 |
[游记]我的游记:绍兴东湖 |
2007-07-18 sina.com.cn |
到过东湖,这些图片看着非常亲切,一切好像是昨天的事情。。。 漫步湖边,走过小桥,远方是漫漫青山,近处是青青湖水,让我们陶醉其中。倒挂的杨柳,好像招着手在欢迎我的到来。 我们坐着乌篷船荡漾在湖上,远方的山,身边的水,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遥看那湖中的点点葱绿,俯视那船边的波波粼光,那是游弋在水面的小鱼。我们坐在船内,贪婪地欣赏着船外的景色,感叹着天地的造化,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看着这良辰美景真让我情不自禁,我大声呼喊:我来了!杨柳岸晓风残月! 古越绍兴,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是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东湖则是古城绍兴景色最为奇特的一处游览胜地,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它以洞深、岩奇、湖洞相连,“虽出人工,宛自天开”,为其特色,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并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称。它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 绍兴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的箬篑山麓,原是一座青石山,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此凿山采石,经过一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凿,遂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看到这里风景绮丽,便筑堤围湖。使堤外是河,堤内为湖,湖中有山,山中藏洞。又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终使东湖宛如个巧夺天工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经调查,对东湖的印象超过西湖,可见对东湖的赞誉并非绍兴人的自我感觉。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人们所以对东湖有如此深刻印象,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人工崖壁对人视觉的冲击,因此,游览东湖最要紧的是对崖壁的欣赏。观看东湖崖壁,远看、中瞧、近观各有不同。沿着古运河旁围墙边小路步行远看,崖壁表面颜色深浅不一,洞穴形状各不相同,富层次,多变化;沿着湖中小径可以中瞧,崖壁及崖壁所组成的洞穴给人以神奇,并禁不住为先人们的锲而不舍发出感叹;近观的形式当然是乘船入洞,在崖壁之下感受东湖,那时的你感觉可能会是自己的渺小。游船观东湖,最奇妙的是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可以说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在目。站在岸上看仙桃洞,只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而你在和仙桃洞零距离接触之时,才能在导游人员的指引下,见到与倒影组合在一起的巨大仙桃。 东湖景区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奇巧景观,还有如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等恰到好处的人工点缀,身处东湖犹在画中。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1916年八月,孙中山先生还亲临陶社致祭。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郭沫石在东湖还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游览东湖的游客不仅会被如画的景色所吸引,而且还会被劳动人民手足胼胝创造的如此奇迹所感动。 东湖是游客在绍兴参观的主要景区之一,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除在湖中观光外,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阳春季节,东湖东北方向的平原风光是外地很难见到的江南水乡秀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1a46bf010008bq3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