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网上有个“驴行天下”的组织,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自称为驴。后来,老校长告诉我,“驴狗头”乃游山玩水,不务正业也。确实,驴友们或老或少,或中或青,都是些热衷于户外活动的主儿,但他们绝不是不务正业,而是那些既有正当职业又懂得生活的人。 今天,我第一次参加了活动:风雨无阻东白山之行。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的交界处,是当地的最高峰,地处会稽山脉南端,主峰太白峰高1194.7米。七夕时节许多人披星戴月前去仙姑庙朝圣。听说东白山还是个观日出、看雪景的好地方!可惜现在难以看到九月飘雪,那么去看云海也不错! 一早,大大小小的驴,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有车的和没车的,都因同一个目标:登上太白峰而从四面八方赶来。集合完毕,鱼版主一声令下,九辆自驾车,四十多个人,准点出发。每辆车都开着防雾灯,路人一看就知道是同一个车队的。那阵势浩浩荡荡的,感觉整个人都激动了,振奋了,全身充满了力量。 人心在飞扬,车子仿佛也有灵性,跑得特轻松。车子进入东阳地界,钻进狭窄的盘山公路,放眼望去,满目是绿,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山脚下的小溪流,水清得碧绿碧绿的,一些白鹭在水中央嬉戏着,女儿兴奋地吟诵起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真羡慕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不正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走完了盘山公路,进入一条泥泞的乱石子路,车子似乎也累了,缓缓地向前挪动。本想下车走上山,让沿路的风景慰劳慰劳自己的眼睛,可是山上刮风下雨的,驴友们又穿得不多,冷得受不了,只好虐待车子了,谁让它是四个轮子的呢?听说车子能到山顶的,驴友们决定干脆坐车上山顶了。 哈!看客们千万别替我们高兴得太早啊,凡是若那么顺利的话,又怎能体现出驴友们的精神风貌?这不,没过多久,前车来报,一部挖掘机坏了,硬生生地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大家只得下车,穿上雨衣,撑上雨伞,带上各自的私人物品,还有一大堆共用物品(中午的菜肴)呢。于是,弱点的驴干轻便活,强驴们当然挑重担,小驴们自强自立,不要大驴背就行。总之,量力而行,人人都有事做,谁也不偷懒。 大部队冒着雨,顶着风,一路跋涉,苦不堪言。鞋脏了,衣湿了,伞破了,人冷了,力气没了,发个短信向朋友报告“灾情”,朋友回复:“受罚!谁让你不听我!成落汤鸡,回家让人补身子!”哭笑不得。山上雾蒙蒙的,走了好久好久,都不知道自己离主峰还有多远。大家就这样,朝着那主峰的方向不断地走啊,走啊,为了少淋点雨,有的还跑着爬上坡呢。跑不动的,就只好淋雨了。我真想放弃返回到车上啊,但谁都没有说想放弃的话,我又怎好意思说出口。但忍不住唠叨起来:“这样的鬼天气,怎么回去啊!冷得发抖了,怎么办啊!……”听我唠叨,一女性驴友说:“你是新加入的吧,不知道我们驴友的精神。乐观点,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能挺过去的。”一席话说得我再也不敢牢骚了。是呀,平时在讲台上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如何如何的。“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经典话语我还让学生背下来了呢。怎么自己在困难面前却显得如此懦弱呢?小驴们都没在那儿叫苦不迭的。我只好忍着冷,忍着饿,沐浴着风雨强装乐观,前进,前进。 终于看见了一户人家,驴友们开心地跑过去敲门,但主人不在家。我们只能挤在门外,照样淋雨,吹风,受冻,挨饿。眼看大家都快受不了,强驴们只好当一回劫匪了,一抬脚,一用力,破门而入,大家欢呼着拥进屋内,把整个屋子挤得水泄不通。小驴们在山民的大床上欢天喜地的追打着玩,大驴们在商量着下一步的打算,强驴们去探路了,看看还有多远能到主峰。 一会儿,探路的来报,说再上大约八百米的石阶就到山顶了。一听这八百米石阶,又有人害怕了,担心小驴们无法超越。一阵犹豫后,大家还是决定拾级而上。于是,那陡峭的已经风化了的石阶上,又出现了一支看似弱势却十分强劲的队伍。半小时左右,驴友们征服了四百多级石阶(那是小驴们数的),来到了太白顶峰。可惜,雨更大了,风也更猛了,站在山顶,只看见弥漫的浓雾,其他的什么也看不见。于是大家只好热火朝天地开始做中饭,慰劳慰劳自己的肚子喽。吃完中饭,有些驴友急急忙忙下山了,有些还在山上露营,他们要等在那儿看明天的日出呢。 第一次参加驴行天下的活动,经历的是一次登山,但收获却远不止在登山上。它让我感受到组织者的热心肠,驴友们对生活的热爱,更可贵的是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驴队精神。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不正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吗? 让我带你也去体验东白山之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