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又一东白山游记;东白山草原,我们来了!

[游记]又一东白山游记;东白山草原,我们来了!

2007-07-16    baidu.com

下文摘自: http://www.zjxcb.gov.cn/dispTable.asp?tab=image&id=26

东白山,连绵逶迤,是诸暨最有名的山脉。
东白山的主峰太白尖,是诸暨的最高峰,也是绍兴的最高峰。
长久以来,东白山始终只活在我们的口头上,或者是文章上,却很少能直接进入我们的视线之内。是她太高了,还是她太僻壤了,以致让我们仰之弥高,却又敬而远之?
东白山不言。她依然与大地同生,与天地同在,依然一如既往地扼守在诸暨的东南一隅,寂寞,却又坚毅。如长龙般绵亘的会稽山脉,因为有了她,而有了一个精彩的“龙尾”。
5月下旬的一个双休日,市领导一行十余人远上东白山,近距离地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东白山草原,让我看看你的脸

任你再有无穷的想象力,你没有去过太白尖,你就永远无法想象得到,太白尖,竟会是这样的一种奇特景象。
都知道太白尖是诸暨“第一高峰”,她那1194.6米之高的身躯,只有亲自去触摸过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才叫高山之伟岸,什么才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处不胜寒啊!上山之前,我们先就心存了这样的一种敬畏。
爬坡,再爬坡,曾经不可一世的青山一座又一座在我们的脚下臣服,500米、1000米,慢慢的,我们离开尘世,正向天际进发……
冲上了又一个陡坡,拐过了又一个山湾,山路突然变得平直起来,视野也突然变得空旷起来,紧随着,我们的眼睛也突然间就定格了:这,就是太白尖吗?
不是说高处不胜寒么!没有皑皑白雪,我们能想像得到,可怎么着也得是陡峭壁立、乱石成堆、荒凉萧瑟的,怎么会是如此一片绿意盈盈的大草原?
高山之巅,茵茵草原!若非亲临,谁敢有这样的想象力!
江南山水,塞外风光!世上再有丹青手,又有谁敢做这样的“拉郎配”!
唯有大自然自己!它的伟力,它的丹青手,世人永难企及,除了敬畏,还是敬畏。
大自然还真有着一双丹青神手!在它的巨椽神笔之下,你看不到跌荡起伏的诡异,看不到壁立万仞的险峻,有的只是舒缓有序的缓坡,绵绵软软的草甸,平坦,旷远,呈现着一种流线型的流畅之美。头上,云忽来忽去,雨后的初阳,也是一阵阴一阵阳的,洒在草原上,就像是泼上了一块块浅深不一的彩墨,平添了一种层次之美、立体之美。草原中也有石头,但绝不是煞风景的乱石,也不是平凡无奇的砾石,而是一块块的天然巨石,青黑青黑的,它们或镶嵌在草甸间,或占据在山坡一隅,垒叠着,挤挨着,粗看,并不显什么玄机,走近了,方知这都是一些神石、天石,无不透着一种神的力量,庄重,而又神秘,要不然,为什么它近看像是一个迷宫,走远些看,竟又像极了欧洲中世纪的古城堡了呢?
这样的一种景象,并不只是太白尖主峰独有,匍匐在她周围的一个个山头,一面面山坡,无不都是一色的草甸,一色的柔绵,就连一个个山尖,也全都唯太白尖“马首是瞻”,削去了嶙峋,抛却了乖戾,成了一座座圆润可爱的“馒头山”。
这样的一种景象,畏意,渐渐消遁远去,敬意,却愈来愈浓了。
这样的一大片高山草原,更能诱发人的无限想象。随行中就有人说,新疆的南山草原,内蒙的塞外草原,不就这个样吗!生活至高享受的高尔夫球场,不就这个样吗!
然而,东白山还是东白山!东白山,以她自己的特色,书写了江南山水的又一隆重的篇章。拥有了这样的草原,我们更欲何求!
能在自己的家门口,一嬉草原之乐,谁还不是欢喜雀跃的,最是几个没见过真正大草原的人,欢呼着,蹦跳着,一头就蹿进了草甸。进去才发现,草甸完全不同于平常所见的草坪,它其实就是密密匝匝的灌木,有野草,有一片片的野金针,更多的还是树,只因高处不胜寒,又不胜风力,这些树,才始终成不了高大秀颀的“林”,而只能成为永远也长不大的“丛”——按术语说,这叫“灌丛草甸”。
身高一概不超过小腿肚的“迷你树”、“盆景树”,就这么与野草和平共处着,你开你的花,我吐我的蕊,一番斗艳争宠,展示给我们的便是一个绿的世界、花的世界。
“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这样的景象,又何止在敕勒川,何止在阴山下,在东白山大草原,你一样也能感受到。
现在正是初夏,如果有幸,你还能见到晨昏披雾的妖妍,以及云海雾罩的诡秘,到了秋天,一待彩霞满天,与满山满坡金黄金黄的野金针花,相映成趣,美不待言,而冬天,一种叫“雾淞”的又会悄然将太白尖精心装扮……

东白山湿地,养在深闺谁人识

如果你至今还没弄清楚湿地姓甚名谁,在东白山巅,湿地的真面目怕是相逢了也未必能相识。养在深闺,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期待。
以东白山草原之奇秀,当然会让人乐而忘返,因为这样的美,是显性的,是张扬的,是与我们的梦相吻相合的,人人都会乐意与之共享。
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从太白尖下来,你可千万别只为脚下成片成片的野生金针喝彩,还应将你的热情留下一些,留给前面不远处的那一片狭长的草甸。这样的话,或许,你会很愿意听,接着,你还会走过去,甚至走得很近,可走着走着,你的眼中出现了迷茫,这是什么呀,不就是一片烂泥地吗!于是,你也很可能像许多人一样,在一种上了当受了骗的嘟哝声中,急急而去。
在你还在太白尖时,看够了平坦坦的草原,极目四眺时,蓦地发现北坡之下的一个山坳处,竟有一排排葱郁挺拔的秀树,还围裹着一片同样绿意盈盈的草甸,是它的高低错落,是它与草原迥然不同的异趣,才诱使你急欲上前去一探究竟的。然而,且别生这块烂泥地的气——
你实在有所不知,你并没有枉走这一场,你已经与“东白山一奇”有过一次亲密接触了。
这里确实是一片烂泥地,且是一片连着一片,最大的一片足有几十亩。几十年前,有几个人也是被这烂泥地所吸引,其中一人还禁不住诱惑,一脚蹿了进去,不承想,茵茵可人的草甸之下,竟如红军走过的草地一样,才进去几步,人就陷了下去,竟还陷到了胸部,去拉他的人,差一点反被他拖了过去……这事是真是假已不待考,只是他们是否知道这“烂泥地”的价值,倘若知道,他们一定不会“口称晦气”的。
如果你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往前走,并一直走到了烂泥地的尽头处,你一定会恍悟:原来这烂泥地,竟还有着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名”,还立有一块保护它的铭牌呢——“东白山高山湿地”!
湿地,听着总觉得有点陌生。在平时,我们习惯管它叫“烂泥地”,因为肮脏,因为蚊蝇的滋生,我们还习惯把它铲除、填平。是近来,杭州把一直唤作“污染老大难”的西溪定性为“湿地”之后,“湿地”才慢慢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湿地不是烂泥地,它其实是调节洪水、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是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减轻土地侵蚀的“自然之肾”。湿地,自1971年起,就受联合国《湿地公约》的保护。
不过,东白山巅能出现这么一大片高山湿地,乃江南之罕有。这是东白山之幸,更是诸暨之幸。
这“幸”可是实实在在的。既有“长江源”、“钱江源”、“太湖源”,那么,诸暨的饮水之源东白湖又源在何处?就在这高山湿地!
只要你有心,你就能在这片湿地的尽头处,除了听到风声、鸟声,还能听到一种极为细切的声音,脆脆的,轻轻的,待拨开密密的草丛、荆棘,“东白源”或说“陈蔡源”赫然就见了天光,水清清的,流细细的,却又顽强地冲涮出一条小沟,然后又穿行在密林草丛中,一路过山爬岗,慢慢的,成了山溪,成了急流,成了下山时依山道而行蔚为壮观的高山瀑布……
只要你还有心,你就能在秋风秋阳中看到,眼前的这一片青翠欲滴的芦草,届时就会叶黄花开,满目皆白,粉粉的,糯糯的,一个芦花的世界……

东白山文化,掀起你的盖头来

名山之名,不仅名在其山水美景,还必名在其传说,名在其风情。一年又一年,传说不会老去,风情依然美丽。
一山跨三市,一山分三水,这样的一座山,何尝不是一个传奇。
太白尖之巅,裸露着一块天然的巨大岩石,岩上,三只深深的“大脚印”呈犄角而生。于是,富于想象的人便说,这天然形成的“鼎立”的“三足”,很自然的鼎分了诸暨、嵊州和东阳。在“三足”之旁,还有一块东阳人立的碑石,上书“太白峰”。有趣的是,同样的一座山,诸暨人叫东白山,东阳民间却有人叫西白山,这主峰,诸暨人称其为太白尖,东阳人则称其为太白峰……
都是最高峰,都是第一山,一衣带水,山水相连,高山草原、高山茶园、高山天池,乃至高山殿宇,谁也分不清这是诸暨的,还是东阳的。其实,谁也不想真正去弄清,风景是不分你我的,文化更是不分你我的,能同乐,够风情,就比什么都强,不是吗?
东白山独有的“七夕节”,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种风情。
在诸暨,关于东白山的传说,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神,什么南齐时有楮伯玉隐身此处,什么魏末有赵广信在此修炼成仙,更有天上的七仙女闻东白山之名翩然而来,余留下多少的仙气……
不知东阳是否也有这样的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人见人爱的“七仙女”一定也撼动了他们的心,一座专门供奉七位仙女的“仙姑殿”就这样坐落在了太白尖之巅。殿堪为小矣,但它的“无梁殿”之名却声名不小,传得更远的,还是这里的“七夕节”风情。
“七夕节”的热闹,是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开始的,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无论诸暨人东阳人,无论路远路近,都会在这一天赶到这里,烧香、叩拜、守夜,人多时,竟有上千人之众。到了晚上,香烛缭绕,诵经迭起,还又唱又跳的,颇有一种“庆典活动”的热闹与隆重。更有精明的生意人,同样不会放过这个人气极旺的机会,一时间,庆典活动,又多了一点庙会的味道。
庆典也好,庙会也罢,发生在1194.6米高的山巅上的风情故事,再怎么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化乐事。不过,这些男女老少们,既能冒着风餐露宿之苦,山高路险之艰,其实还心存了另一个念头——亲身体验“太白观日”奇景、体会“看巧云”之喜。
东白山,你总有一种记忆,能让我永远的牵挂,永远的守望。

"东白山草原,我们来了!"

转自:http://hi.baidu.com/tigerhead/blog/item/a1534d08f6fc95950b7b8229.html33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