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兰亭游记 |
[游记]兰亭游记 |
2007-07-21 |
兰亭在绍兴县郊,汽车行了十来分钟,终于在一处山间公路上停了下来,兰亭到了,这比我想象的要远得多。兰亭位于群山之中,青山巍巍,茂林修竹,景致确实不错。走进兰亭,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江南的文人真是太会玩了。 绍兴的山山水水都蕴藏着历史。古越大地,哪怕是脚下随随便便的一块石头,深究下去,它也许就有一段传奇或故事。兰亭对面的印山就是越山墓,号称江南第一大墓,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兰亭位于兰渚山,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东晋穆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40余人宴集于此,他们开怀畅饮,即席赋诗,王羲之将诸人所作之诗编为一集,名《兰亭集》,并趁酒兴写下了《兰亭集序》。王羲之的这篇序辞采飞扬,情理并茂,尤其是它巨大的收法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名士雅集,名书传世,自此,本以山水林竹之胜的兰亭更加声名远播,成了江南名园。 从门口沿着修竹夹疲乏的石砌小径往里走,就到了“鹅池”碑亭。亭畔一泓碧水,即是鹅池。相传王羲之为练书法特地养了几只鹅,他通过鹅头鹅掌的运动体悟运笔的妙处。“鹅池”两个字一瘦一肥,传说王羲之刚写好“鹅”字,忽闻圣旨下达,他慌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写下一个“池”字,所以“鹅池”这两个字的风格不甚一样。一碑二字,父子合璧,遂成趣话。过鹅池就是流觞亭。亭内陈列着幅《流觞曲水图》,画的内容就是当年王羲之与友人饮酒赋诗的情状。流觞亭的前面,有一款弯弯的曲水,相传王羲之等人就是在此地围水而欢。所谓曲水流觞,就是掘地为渠,以石垒岸,人围渠而坐,置酒杯漂于渠中,杯停于某人前,则必须赋诗,否则要罚酒。我们参观的当天,正遇上曲水流觞表演。在扬琴、琵琶等的伴奏下,身着古典裙装的女郎翩翩起舞,一曲舞罢,主持人宣布开始表演曲水流觞,并说明,若酒杯停于某游客前,该游客须表演一个节目,有奖品一份。顿时,水渠的两边挤满了游客,在悠扬的乐曲中,斟着绍兴黄酒的酒杯顺水缓缓而下,场面甚为活跃。只是,现场再也没有吟诗的人。流觞亭的右侧有一亭,亭内立石碑一方,碑上“兰亭”二字为康熙所书,此碑略有残缺,因数十年动乱期间被砸坏,后经修复而成。 兰亭风景最佳之处,应属兰渚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山泉从山脚下欢快的流过,山泉的小桥上,坐满了洗脚的游客。山脚下有一座小亭,名为“信可乐也亭”,此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青山妩媚,惠风和畅,信可乐也。 王羲之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为官。王羲之是在会稽郡上为官时到兰亭的。兰亭远离市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为官所累的王羲之能有一个机会与友人在此欢娱,他的兴致空前高涨,这高涨的兴致使他为后人留下了两件传世之作,那就是作为书法的《兰亭集序》和作为散文的《兰亭集序》。 相关阅读: |
原始链接:http://blog.dukuai.com/10101465/viewspace-86489 |
转自: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