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绍兴之行——兰亭

[游记]绍兴之行——兰亭

2007-07-30    sina.com.cn

人皆说,到兰亭,是一次书法朝圣。

不过以中国现在的教育,我们这一群似乎可以称得上知识分子的学生,却在书法上类文盲。我们一拥而入兰亭,整个一野游态势,就差没有足够时间和干粮可以坐在草地上聚餐。

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
因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不过我们到这里并没有看到兰花,其树木花草皆平凡,实在只是一个不太美丽的园子。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其“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景幽”绝对是滥竽充数,至于“事雅”与否,那要看你的个人爱好了。

鹅池里的水浅而不清,碑上的字据传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写的,一人一字。池里放养了N只鹅,有点聒噪。同学们都卖力地给鹅拍照。此时X同学别出心裁地站在鹅群旁边的石头上,高深莫测地深情望着鹅们。后来X同学和他的朋友间有了这么一段简短而经典的对话:

X同学:嘿,别走啊,我们也来和鹅照张相吧。

朋友(拍了拍该同学的肩,无限真诚地说):你已经和它们拍了很多照了……

然后是兰亭碑亭,据说名列中国4大名亭,但我也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它的建筑绝对不是它出名的理由。“兰亭”两个字是康熙所写,作为康熙的FANS,我也耐着性子,在N个人之后,探出一只手去,象征性地摸了摸它。

我喜欢的景点是“曲水流觞”。一条细细水流,不长,却曲折得很漂亮。当年王羲之邀请了41位文人雅士依水而坐,然后让酒杯顺流漂下,众人饮酒作诗。想想那个场景,名士们峨冠华服,觥筹交错,吟诗朗朗,真是无限风雅。旁边的流觞亭里有这一场景的画,值得一看。当年他们的娱乐还是很有成就的,不仅编了一本诗集《兰亭集》,更重要地是王羲之借着酒兴,挥毫一气呵成写出了名动天下的《兰亭集序》。可惜现在已经没有真迹,以下照片的字仅供大家神往一下,那传说中的,至善至美的《兰亭集序》:

后来,我和几个同学终于做了一件切合主题的事情,我们边看历朝临摹兰亭集序的碑,边互相比较他们的字体风格。结果是震惊,然后遗憾。每一个碑的字都很不一样,尤其是宋徽宗(好像是他),大哥,你也是在临摹吗?难道你不是就自己写了一下那些字?看来王羲之的字是不能为我们所瞻仰了。

我也比较认真地看了一下书法展。我最不能接受枯笔,一看到枯笔,我就条件发射地找墨水,想给他;我还不能接受那种写得很扭曲的字;草书看不懂……悲哀中……

最后,我要说下我特别喜欢的御碑亭了。御碑正面是康熙,我偶像,于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背面是乾隆1751年游兰亭写的《兰亭即事诗》。碑很高大,字也很大,看得十分清楚,再加上字迹属于我喜欢的类型,无论是康熙的还是乾隆的,我都看得有点移不开眼。我好喜欢啊!文盲的水平,果然,我默,我飘走……

此图为康熙临写的《兰亭集序》

最后附上《兰亭集序》全文和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释文:

晋穆帝永和九年,干支纪年是癸卯年,这年三月初三,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春禊活动。众多贤能之士都来参加,王、谢家的小辈长辈也来。兰亭这地方有高高的山,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还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这些景物交相辉映,环绕在兰亭四周。把溪水引来作为漂酒杯的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环曲水道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热闹场面,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一天,天空睛朗,空气清新,春风和暖,使人舒畅。抬头纵观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地上万物之繁多,借此来放开眼界,畅舒胸怀,尽情地享受眼观耳听的乐趣,确实很快乐啊。

人们相处在天地之间,一生很快就度过了。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事物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不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暂时感到得志,就会喜悦满足,竟然忘记了人生衰老之年很快将要来临。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感情也随着事物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原先所喜爱的事物,转眼之间就变成了陈旧的遗迹,对这些尚且不能激起心中的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的长短完全由造化安排,最终归于消灭呢。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啊。”想到这一点,怎不令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文章中对死生问题所发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慨的总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自己心中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看成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胡说。人总是要死的,后代的人看不到现代的人,如同现代的人再也看不到古人一样,这真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兰亭集会的人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编成诗集。即使将来时代不同,世事会发生变化,但人们因死生问题而会产生感慨,这个情致是一样的。后代的人读了这本诗集,也将与我这篇序文有同样的感慨吧。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0a6f2b01000a0030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