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绍兴游记—安昌古镇—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浙江绍兴游记—安昌古镇—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16    17u.com

这个“五一节”就近去了趟绍兴,到了绍兴临时决定去一位同事提起过的安昌古镇。看了在汽车站买的地图,发现古镇在绍兴市、也是绍兴县的西北角。去了大禹陵、鲁迅中路上的几处景点以及小巷深处的八字桥,已经是傍晚时分,打电话问114,发现有公共汽车直达。

几年前开始,江南古镇游越来越热,大概安昌比较偏僻些,或许商业气氛不够浓厚,相比之下还不算很热门。

118路车离开汽车西站,已经是六点半光景。车上的售票员除了按路段卖票,还有三个工作:车辆拐弯时手执三角小红旗,提醒车外行人、自行车留意;到站时打开前后车门;快到站时问过车内无人下车,便对着话筒说“下车没咯”,司机便加大油门,呼啸而过。饶是如此,路上也花费了四十来分钟,到达古镇,已经夜幕沉沉。

摸黑入镇,一番折腾,找到客栈住宿,然后去“宝麟酒家”吃饭。第二天七点沿古镇小河两岸走了一圈。与已然出名的其他古镇不同,这里进镇是免费的,但有几处场馆则另外收取门票。于是买了张套票,先后去了依然保留着旧式柜台以及金库的中国银行旧址和展示古镇风物的民俗风情馆,以及显然近年新修的城隍庙、名头引人的绍兴师爷博物馆、展物平平的石雕馆和别具一格的穗康钱庄。前两处在河南岸的安昌路上,后四处则在河北岸,分处镇东街、镇西街和镇中街。所住的“乌毡帽”以及用餐的“宝麟酒家”,都在河北岸的这条街上。

很快到了中午,午饭居然吃了两处。先是“乌毡帽”,发现刚点的半个巴掌大的一片咸鹅肉要价不菲,便又到“宝麟酒家”。三里长街上只有“宝麟酒家”高高悬挂了一块大黑板,用粉笔写了菜名并明码标价,其余各处显然都很随意,大概也估摸着游客大多不在乎、或者不好意思计较价钱吧。还有一个例外,大概是镇东街上一家似乎属于临建性质的餐棚,一对夫妻在现做现卖早餐,一碗豆浆、一个麻团、一个菜包、一碟煎饺、一根油条只需三元钱。

吃过午饭,天上飘起了零星雨滴,从穗康钱庄出来,则已然是大雨滂沱了,檐头挂上了雨幕,使得几丈外的对岸都朦胧起来。在长檐下踱了几步,雨竟然梦境一样地止了。古镇终于展现出江南的柔美。

安昌古镇的老街全长三里,大多临河,偶尔给房屋隔开。

之前去过苏州吴江的同里和浙江桐乡的乌镇,以及徽南的西递和宏村,但安昌还是特别的。如果硬是要作一番比较,似乎更接近乌镇一些。不过,这里不收门票,而且老镇里可以住宿,更随意一些。虽然同是夹河相望的一条长街,安昌更长些,檐街更多一些,但流水则是乌镇的清澈可爱。在绍兴没有时间乘坐乌篷船,想着在古镇补上,虽然船家都很热心,也都一如“宝麟酒家”主人所言,只收取五元,但看到水上漂浮着的垃圾,非但没有了兴致,甚至有些反胃。很多女人拿了大堆的衣裳,用盆子拨开水上的漂浮物,毫不为忤地搓揉、漂洗着衣物。偶尔也有人在河里洗刷痰盂,对着河刷牙,在河边清洗一只刚刚开膛的大鹅。街上的人家有时传出越剧或则绍兴大板来凑趣。不由得心里笑:这里曾是西子浣纱的古越国。

有河便有桥。安昌古镇的三里长街上共有十数座小桥,不乏明清年代的古物。“宝麟酒家”主人提到一位同济大学的北京姑娘,年年来古镇,吸引她的或许就是这些古桥?

“宝麟酒家”的主人沈宝麟算是安昌古镇上的名人。网上文字介绍,沈自称是安昌古镇的名片。

去“宝麟酒家”吃晚饭,时间已晚,只有两位从上海来的年轻人在长檐下吃饭。后来要离开的时候,大概已经九点半甚至更晚吧,来了一家四口、老少两对北京人,说是直接从萧山机场赶过来的。他们都是慕名而来。

沈宝麟很健谈,甚至有些饶舌。连他自己都说,性格更像北方人。其实,个头也像,大概有一米八。只一顿晚饭,就听他透露、或者说炫耀了这么些情况:

他于1954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警备部队的高级官员,相当于师局级,他在几岁上回到老家安昌。家里有老母、老伴,和两个女儿,平时住在镇外新建的一栋楼房里。只读过四年书(清华大学的教授称他为先生,他因此谦虚地会说不敢当),当年的小学同学投资五千万,在“宝麟酒家”对面建了一个寺,佛像开光之际派小和尚送了一把黄色的雨伞给他,现在还装在纸袋里挂在墙上。他会说绍兴话,也会说上海话,自然也会讲相当标准的普通话,会唱越剧、绍兴大板,乃至京剧和黄梅戏。有一次日本的一家电视台来采访,对方有人即兴唱了《拉网小调》,他便回以京剧片断。他的出名,是因为七年前的一次采访,至少曾经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之后采访以及邀约甚多,其中03年应湖南卫视之请去过长沙,04年带上80岁老母免费上京,还因为山东卫视的节目去了青岛吃海鲜,并因为什么缘故去过连云港。至于到安昌古镇慕名而来者,更是络绎不绝,许多人是各地的莘莘学子,有人甚至每年必来,比如那位在上海同济大学读建筑的北京姑娘。名人余秋雨先生的妻子马兰女士也来过,坐的便是店门口的那张八仙桌,“马兰是什么人?黄梅戏专家啊。我还在她面前唱黄梅戏哩。我这个人就是这样。”

沈宝麟的行头是一双布鞋,一顶乌毡帽,一袭因为尘垢而已然失去本色的白大褂,以及几撇花白的胡子。客人提出要求拍照,他每每欣然答应,还转身从什么地方抽出一根二尺来长的竹烟管来执在左手,右手捋起胡须,或者操起左边墙根桌子上的一只酒壶来,做饮酒状,摆起架势来驾轻就熟,随兴即来。“只要是客人,我都答应。我这个人很爽快的。记者来我还不理呢。”酒壶据说是家传的古物,壶身有几处凹陷,已经扭曲变形。操在手里沉甸甸的,却原来是灌了大半壶的黄酒,还有一些香气飘出来。而沈本人自称不抽烟,烟管只是道具,酒壶则兼作实用,因为他似乎喜欢喝黄啤酒----黄酒兑啤酒。

酒家是纯粹的家族经营,主力军是恬淡温和的大女儿和腼腆内敛的大女婿,以及沈默默寡语的妻子。不过,繁忙时段,沈自己也拿了椭圆的木盘,托了碟子送菜,拿酒,但算帐收钱似乎都是女儿、女婿的事情,点菜单是一叠大白纸,一桌一桌地挨着写。其实,桌子有限,四张八仙桌,其中一张上堆了杂志一类的杂物,另有三张长条桌,只有八仙桌一半大。

沈已经是当地的名人,但餐馆的经营,似乎一半沾了名人之光(慕名而来,远客云集),一半则受了名人之累(明码标价,少了赚头)。

镇上还有两家箍桶店,分别有一位老者在忙乎,做的多是毛竹器,比如茶壶、水杯。还有一家麻衣看相的店,门框边的墙根立了块牌子,大门敞开着,一个长发道士装束的人坐在长桌后,手里握着一管大笔,眼睛则不停地睃着街上走过的人。不曾看到有人问津。有一间布鞋店,一位老者坐在门外的小竹椅上,伛偻着背,有条不紊地纳鞋底,目不斜视,街上人物却尽收眼底,看见游客举起相机,便熟练地调整坐向躲开。还有一些店铺,供应些杂货,还摆售自制的糖块,扎成三节棍样的黑乎乎的香肠,以及闰土头上的乌毡帽。

“宝麟酒家”对出的河南岸那座寺庙正在兴建。临街的一座屋宇已经建好,一班和尚装束的人对坐了,随着木鱼声诵经。

城隍庙对面是个戏楼,台上由本地人演唱越剧,城隍庙门檐下便挤满了人,有人甚至撑了伞坐在雨里。看客似乎多是本地人。其实,即便是五一长假期间,安昌古镇上的游客也不是很多,只有偶尔的一两个旅游团,喧嚣而行,算是另外一种风景。

至于古镇收费的景点,觉着最可看的当数绍兴师爷博物馆(简称师爷馆)、民俗风情馆以及钱庄。

钱庄不很大,在一条窄巷深处,围了高墙,柜台也很高,主要作用说是防范盗抢。柜台里摆了几张桌子,略显拥挤。正面的木壁上有一个小小的祭坛,说是供奉财神的,直通楼顶,取财气冲天的好意头。两边的台子上放了钱柜。主人絮叨着跟进来,热心地打开钱柜,可以望见里边有些硬币。主人于是强烈暗示投币可以祈福,看看没有效果便讪讪地回到门口查验门票去了。

民俗风情馆藏有许多农具、特别是生活起居的日常用具,据说都很有些年头。二楼还整理并展示了许多当地的民谣、以及故事,也颇有趣。风情馆本身就是一处很有特点的江南民居,结构也与苏南的相仿。其实,尚有几处旧宅,也都有些年代,却没有开放,因为里边还住着本地居民。而过往大户人家的宅院似乎都叫台门,有些已经十分破败,断壁残垣,仿佛随时都会倒塌。

师爷馆似乎是娄姓师爷的旧宅,保护的尚且完好。客厅(堂前)挂了“斯干堂”字样的匾额,门口竖了一尊师爷铜像,手握折扇,长袍微微飞起,显得潇洒、伟岸,侧面印证“无绍不成衙”的历史,虽然两边悬挂的缘起同时也坦陈世间对于绍兴师爷历来“褒少贬多”。原来,师爷是“师老爷”的简称,而师爷又有刑名、钱谷、征比、挂号、账房等等之分,以刑名师爷最熟谙律例,以折奏师爷俸禄最丰。娄师爷生前默默无闻,却因为入幕期间抄录了大量的文书,得以留名。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师爷似为徐渭,有文章传世;清末也有一位佼佼者,甚至力承与洋人交涉事宜,且屡次婉拒出仕之荐,被誉为“旋于危险而不展其名,久处脂膏尔不润其身”;而近代可以附会的人物则有汪精卫和周恩来,两人都是绍兴师爷之后。而仔细想来,周其实便是一个好师爷。

师爷馆陈设不多,但所宣资料却颇能满足闲散游客的猎奇之心。有几则很有趣,一是有位刑名师爷受厚禄,深居幕馆,协断天下重案难案,历经数年,未见主人一面,离馆时答应所涉不得外泄,且不再当师爷。后来才知道主人便是雍正帝。还有一则冠以“绯步青云”,说是一位县衙师爷在江苏与一尼姑私通,尼姑倾其所有,为其捐官,平步青云,后来竟然成了原来主人的上峰。另有一则提到《雍正王朝》中出现过的师爷邬斯道,代河南总督田文镜起草了一份奏折,不与田过目便直接寄呈,却原来是参劾雍正皇帝的舅舅,让雍正帝借机杀人,田也因此更受重用,成为红人。

镇上还有几条平行的小河,未遑一顾。大概少了意外的收获,虽然并不遗憾。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3428.html37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