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绍兴游记—新昌七盘仙谷行—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浙江绍兴游记—新昌七盘仙谷行—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31 17u.com |
离开新昌市区,沿西南方、大约经过10几分钟,就到了七盘仙谷风景区。七盘仙谷位于“唐诗之路”中心点,距新昌县城仅五公里,从属于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新昌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是新昌旅游界新近显现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一走进七盘仙谷,就感觉如同一处不受空间约束的绿色园林,又象一座硕大无朋的盘景,且看西首那座山峰象什么动物?对,是一只展翅飞翔的蝙蝠。中间的山体是蝙蝠的身躯,两侧低而开展的峰峦、便是它鼓动的双翅,一待夕阳西下便是赏景的最佳时刻。这是七盘仙谷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由于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同音,我们炎黄子孙往往将蝙蝠作为福星,故而这一景点就叫“蝠星迎宾”,它无限深情的迎接团友们光临,并给诸位带来福气。 相传凡是灵秀之地,均有狮象守护,瞧,与蝙蝠相对应的就是一头雄狮威慑八方,昂首俯视谷口,前方还有一只似在滚动的绣球,这就是“雄师护谷”,以确保仙谷的游客的平安,让我们带着这份福气,平安和吉祥. 开始我也有点纳闷,为什么叫七盘仙谷,后来问景区工作人员,才得知传说王羲之在七盘仙谷采药,于危崖上采撷得稀世之物紫芝一茎,欣喜之极乃大书“七盘仙谷”四字,惜原书早已散失。现匾额乃集其传世之书帖制作。以记“书圣”与七盘仙谷一段因缘。所谓七盘仙谷,顾名而思义,一是仙人聚集之谷,二是七盘仙谷即有七道弯,七个谷山贵崎岖,不喜平直,景随弯移,变幻莫测,就构成了绝妙的境界。 七盘仙谷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影视界诸多著名人士,一些影视精品如《大唐双龙传》,《永乐英雄》,《武当》,《谁主沉浮》,《书剑情侠柳三变》,《精卫传奇》,《新白蛇传》,《朱元璋返乡》,《飞天舞》,《侠影仙踪》等竞相在此拍摄制作。景区为此建筑了气势恢宏,金碧交辉的仿唐古建筑,被誉为“唐诗之路”上的“唐城”。从而成为我县影视文化基地中的闪光点。穿过唐城,左侧建有“七仙楼”,传说晋唐之时,有七个与仙谷有关的仙人,曾在此饮酒赋诗,休生养息。按照年代排列:一为东晋“书仙”王羲之。一为六朝“医仙”顾欢,顾欢隐于剡山,以医活人难以计算,年64尸解成仙,故以医仙称之。一为六朝“游仙”谢灵运,谢灵运为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后受谗贬为永嘉太守。七盘仙谷通往天台之驿道即为谢公所开。后辞官隐于剡中,我县城中之康乐里即谢公栖隐之处,谢公纵情山水,随处题咏,世人称之为游仙。一为唐朝“悔仙”司马承祯,我县之司马悔山和司马悔桥皆其遗迹。后仙去,因其悔于被朝廷徵聘,世人称之为“悔仙”;一为唐朝“醉仙”贺知章,贺曾拜秘书监,名动京师,天宝初李白求见,贺奇其才,惊呼为“谪仙”人也,乃解金貂换酒,与李白痛饮而烂醉如泥,不久即请为道士还乡,得摄生之妙术而成仙。因贺好酒,世人称之为醉仙。一为唐朝“谪仙”李白,这一称呼出自贺知章,因李白诗酒风流,世人亦称之为“诗仙”与“酒仙”。一为唐朝“逸仙”吴筠。吴筠因考进士不中,就跟潘师正做了道士,成为著名的道家学者,天宝初,在剡中(剡中多指新昌一带)与李白,孔巢父诗酒唱和,其文辞传京师,玄宗遣使召之,李白亦因吴筠所荐一同待诏翰林,吴筠之诗文词理宏通,其诗名不减于李、杜。年百余岁,童颜鹤发,常若三十余,后人因吴筠逸伦超群,故称之为“逸仙”。以上七仙与七盘仙谷均颇有关连,而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当是李白与吴筠。据《南乡新书》载:“白游会稽,与吴筠隐剡中谷”,剡中谷一般专指新昌,剡中谷可能有脱字,不能排除剡中谷即是剡中仙谷之可能性。 自“七仙楼”沿溪而入,小径幽寂索行,奇峰送青叠翠,流水淙淙,如鸣佩环,被称着“鸣珂谷”。我沿溪而进,看到右侧有一奇石,宛如一只屁股翘得高高,向前拚命奔跑的老鼠,而后面较高的一座山峰则是猫头了,它静伏在那里眯着眼睛,紧盯前方奔跑的老鼠而蓄势待发。水绕山环,步移景换,我回头再看原先那只老鼠早已消身匿迹,而一只利目钩喙的雏鹰正待振翅雄飞,这就充分展现了该景区移步换景的妙处。再将目光投向前方,只见一只巨龟正在蹒跚地爬行,还不时回过头来,看那雏鹰起飞了没有?以往只听说龟兔赛跑,龟行虽慢,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而兔子则掉以轻心,管自酣然入梦,待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爬到终点了。如今巨龟的对手老鹰比免子强大快捷得多、但巨龟还是不急不躁,稳步地向前爬着,而那雏鹰则枉生了一双翅膀,或许它不屑与不同档次的乌龟比个上下,始终没有飞了起来,这场龟鹰竞赛,结果还是乌龟赢了,这就是耐人寻味的“巨龟回眸”景观。 沿溪而入,来到了水磨坊,这是一个以前劳动人民利用水的冲击力代替人工,用来椿米,磨粉、捣年糕之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化,早已被机械所替代了。不知是怀旧,还是向往自然,人们对这原始的磨坊还是寄予莫大的兴趣。对这硕大的木轮子如何被水冲得转了起来很想寻根究底一番,磨坊旁设有茶室,团友们可在此品茗、听水,稍作憩息。由小径沿山而上,有茅亭名曰“雨华”。取佛家“天雨妙华”之意,亭上危崖壁立,有小瀑临空飞洒,似雾如烟,恂奇观也。 峰回路转,我已来到“大象谷”中,南面有三个山峰形似三头大象,或络首,或役鼻,或垂身似都在向北朝拜,而北首一象则已老态龙钟,蹲踞不起,组成了一幅维妙维肖的“三象拜寿图”。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感人的传说,话说南首三头大象在仙谷中受日月之精华,得谷中的灵气,一一得道成仙,上了天庭,而那头老象则因无力飞升,仍孤凄地流落谷中,光阴荏苒,转眼就到老象百岁寿诞,三头大象想回人间为老象拜寿以尽孝道,然而天规森严,岂允擅自下凡,三头大象长吁短叹,不思饮食,终日以泪洗面。它们的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象牧,就不顾自身安危,放三头大象回转人间。当大象为老象拜寿,乐享天伦之际,不料此事被玉帝觉察从而赫然震怒,下旨将这一带的生灵全化为顽石,永世不得超生。 俗语说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活,如果山是仙谷横翠的秀眉,水就是仙谷灵动的美目。仙谷中的水碧莹透澈,明净纯洁,路随水移,脚傍水转,整个景区都有水相伴。忽然听到哪里传来湍急的水声。转了一个弯去,真是“双峡龙湫垂素练,七盘烟雨涤尘襟。”两条高达80米的瀑布,一南一北,一大如惊涛,一细如散珠,从山巅奔腾飞洒而下,如同管弦乐队和江南丝竹合奏,一气势滂薄,一浅吟低唱,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为了让游客便于观瀑,这里已随着地势建有“观瀑亭”和“听水轩”,现为仙谷中自然景观的一大亮点。双瀑周围多危崖削壁,拟用人工引水,形成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无限壮观的大瀑布群,看得仔细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北首那条瀑布的左上侧停着一艘石船,这条船怎么会到山上去呢?传说天上的七仙女早就被仙谷的秀丽风光和澄澈的溪水所吸引,便偷偷驾着仙舟,来仙谷的大瀑布下嬉游,正当玩得痛快,意犹未尽之时,忽然心血来潮,知道玉帝已察知她们私自下凡,正待降旨问罪。仓促之间她们只得弃了仙舟,飞身回转天宫,奉旨前来问罪的天将迟了一步,迁怒于躲在一旁偷看七仙女沐浴的猪八戒,把这倒楣的老猪连那艘仙舟全都变成了石头。在右侧那扇着大耳朵,眯着小眼睛,垂着大鼻子的便是八戒了,“八戒”不“戒色”,活该吃苦头。 转过一弯,见前面一峰拨地而起,峰巅有亭翼然,我已来到“醉酒谷”。峰上之亭即名“三仙醉酒亭”。三仙均好饮,即对七盘仙谷关系最为密切的“醉仙”贺知章,“谪仙”李太白和“逸仙”吴筠。亭下之北麓,随山势建筑“吴筠草庐”。亭之西南方截溪建坝,形成一“新月形”湖泊。山色空蒙,碧波荡漾,水光潋滟,野渡舟横。“三仙醉酒亭”和“吴筠草庐枕奇峰而临秀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乳水交融,有相得益彰之妙。登上三仙亭极目远眺,四周景色尽罗眼底,在亭中可醉酒,可清谈,可舒啸,可抒怀,可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全都抛向九天云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似诗非诗,似画非画,似乐曲又非乐曲,似童话又非童话,这种感觉若非亲历其境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依山而下,我脚下的道路就是一条“古驿道”。驿道又作驿路,为我国古代的交通大道,供传车(驿站间的专用车辆),驿马通行而开劈。连接各州县的驿道,其地位相当于如今的国道。驿道多为碇石路,新昌县之驿道相传为南朝宗(公元420-479)谢灵运开凿,当年谢公就是经过这里经天台前往永嘉的。我县的驿道多为山路,须逢山越岭,遇水架桥,在仙谷驿道上就架设有“永宁”、“万福”两座石拱桥。驿道边逐段建有路亭、俗称“路廊”,“泗洲堂”,供行人小憩和纳凉避雨。仙谷内尚存“泗洲堂”一座。这些驿道多已改建公路,少数荒废,仅存遗迹。而七盘仙谷还是很好地把这段驿道保护了下来。关于“泗洲堂”的来历,新昌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已记不清是哪朝那代了,有一个名叫泗洲的孩子,相传是天庭雨师的外甥。有一年新昌灾情深重,百姓穷得没有供品去祭灶神,灶神去玉帝那里谎奏一本,说新昌民众不敬神明。玉帝大怒,下旨罚新昌大旱三年。一日,小泗洲游至新昌上空,见新昌一境全成不毛赤地,百姓啼饥号寒,苦不堪言,小泗洲见此惨状,顿起怜悯之心,遂趁雨师娘舅上朝之际,偷得“施雨金牌”,为新昌普降甘霖,解除了早象。玉帝闻知此事,竞将小泗洲贬落凡间。新昌人民为了纪念小泗洲,就将“茶亭”、“路廊”等都改称“泗洲堂”。早先,堂中供奉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菩萨,那就是慈悲为怀的小泗洲了。 出万福古桥,即可看到一道堤坝,坝上建有廊庑,中有大门以供出入,看门上悬有匾额,上书“槛外洞天”四字,旁边是两付颇有意思的对联: 中间一联的上联是:“莫回头,回头还是尘中客;” 下联为:“须入槛,入槛方为世外人。” 旁边一联的上联是:“槛外洞天,返朴归真四象外,” 下联为:“阆中福地,寻仙仿道五行中。” 一些清高的人士自称“槛外人”,意即脱离了尘世的铁门槛了。“阆中”为神仙所居的地方,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入“槛外洞天”即有豁然开朗之感,呈现我前面的是一圆月形湖泊,周围还有广袤的天地,这里没有名利纷争,没有环境污染,是“饱经尘俗喧嚣之苦,身心俱惫的都市民众”得以回归自然,休生养息的静土乐园。现“桃源”内已遍植果木园蔬,建有回廊,四季繁花如锦,周围林木幽深,“桃源胜景”已初具规模。谷中建有错落有致,风格不一,形式多样房舍,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各投游人所好,不仅能让游客们能在仙谷中舒意畅游,体验仙中生活,在这里景可随意赏,鱼可自己钩,果可亲手摘,蔬可率意采,鸡可林中捉,茶可学着炒……团友们,眼馋了吧,七盘仙谷随时都迎候你们的光临。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7899.html3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