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凄美沈园 |
[游记]凄美沈园 |
2007-12-06 lyd.com.cn |
凄美沈园 绍兴是美丽的江南水乡,亦是地灵人杰的名士之乡。在星罗棋布的人文古迹中,婉约的沈园,因见证了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爱情悲剧而风流千古。 去沈园宜乘水路,坐着乌篷船,沿着护城河,带乌毡帽的船老大坐在船尾,单桨悠然轻打着水面。河水因太多的历史积淀呈暗绿色,人也似在溯游岁月的长河,迷离恍惚间,听得一声“沈园到了”,抬头正看见该景区影楼的一个招牌:光阴的故事。顿悟:我们都是光阴的过客,而沈园才是经典的场景。 沈园乃宋代越中名园,几经沧桑,现经修缮,老园区基本恢复了当年的格局风貌。沈园的美是一种清丽、婉约之美,师法自然,楼台亭阁没有刻意的精雕细凿,一扫浓艳奢华之气。园内的数棵高大的古香樟树浓荫匝地,鸟鸣婉转,池塘里的残荷一片枯槁,池畔的垂柳尚未漏泻春光,唯夹道的腊梅正灿然怒放,香气馥郁——这便是诗人反复吟咏过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见梅花不见人”的梅么?在陆游的眼里,那绰约的暗香袭人的梅花,仿佛是可爱的表妹唐琬的倩影离魂!哪里飘来古筝清音,水泠泠,清幽幽,正契合我的心情。穿过梅林,南园墙处,青石照壁上,那笔墨酣畅淋漓的“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八百多年前风雨飘摇的南宋,融入大诗人陆游深深的沈园情结之中。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在美丽的沈园,是命运多情的恩赐还是残酷的安排,诗人在游沈园时遇见了日思夜想的前妻唐琬,这时俩人被陆母拆散已过十年了,各自也另嫁再娶有了新的家庭。诗人平添了几许沧桑,唐琬依旧美丽,然十年的刻骨相思“剪不断,理还乱”。唐琬当即在园中布下酒菜,与诗人斟酒把盏,他们或忆及燕尔新婚的恩爱缠绵伉俪情深——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诗人可以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却难违母命要恪守孝道,他恨自己的软弱,他更恨汉代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相见时难别亦难,胸中块垒,哪堪这浓浓的黄酒,诗人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流芳千古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正是这首至真至性的词,使唐琬咏之、叹之、和之,感伤过度,不久竟郁郁而殁。陆游的本意是想说出自己和唐琬一样承受着离别之痛,而唐琬的死,却在他心上留下一道终身也没能愈合的伤口。从此,每年春天诗人都要来沈园凭吊唐琬,每往必有诗词寄情。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感人至深:“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直到84岁,诗人还由儿孙扶着最后来沈园,留下“玉骨终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感叹。 陆游遭逢乱世,仕途坎坷,为官三十余年屡遭贬损,他极力主张收复中原,虽壮志未酬,却留下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诗篇。然在诗人的心灵深处,除了国仇家恨,还始终为唐琬存有一缕柔情。正如沈园双桂堂的一副楹联所书:怀国仇金浩气长留剑南竹;喻钗见义人伦宜叙沈家园。 游览沈园不须良久,但沈园在我心中留下的凄美印象,却久久挥之不去。
|
转自:http://www.lyd.com.cn/forum/dispbbs.asp?boardid=63&id=43605&star=12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