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青藤书屋感悟大写意-旅行游记

[游记]在青藤书屋感悟大写意-旅行游记

2007-07-25    

会稽满城都是用文化包装过的茴香豆、霉干菜和乌篷船,它们急不可耐地想要充当这座古城的代言人,于是绍兴几千年的历史只好沉默地退居幕后,仿佛深埋于地底的老酒,只待有缘的访客闻香而至。

我不愿跟随旅游团听导游千篇一律的讲解,独自漫步古镇。四明之地,每块砖说不定都是宝贝。转过一个幽静的巷口,迎面一块横匾,上书“青藤书屋”四个字。我心里为之一动。小时候学过几天国画,虽不成才,但青藤画派的名字还是知道的,难道该派的祖师爷徐渭竟躲在这里?

小巷很寻常,窄窄的,墙高近一丈。在巷子深处抬头望天,云霭茫茫,而处身之地又是如此逼仄,我不敢相信这里真会孕育出那种气势豪纵的大写意。四尺之内,转身也难,如何能破壁成一方天地?推开一扇式样普通的小门后,从几竿疏竹的缝隙中透出了青藤书屋的黑瓦白墙。

书屋庭院,建筑风格脱不了江南的秀气,鹅卵石铺路,通向照壁左侧的月洞门,前后不过十米。进门左侧是棵上了年头的树,一株虬曲的古藤,顺着墙壁攀缘,青叶繁茂,一派欣欣向荣,所谓青藤的来历就在于此了。

看屋的老人是个风雅之人,而这时只有我一个访客,听他用夹杂着绍兴口音的普通话吟诵: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字文长,其机智过人的逸闻趣事在民间传诵,不过他能成为明朝最有影响的文学人物之一,却是因他的诗文书画。可惜他一生落寞,穷困潦倒,靠卖画为生,但因识宝的人不多,卖画所得仅能果腹,死时惟有一副铺着稻草的床板,境况之惨,令其追随者唏嘘不已。

自喻为“青藤门下走狗”的郑板桥虽也是一生穷酸,不过比起徐渭来,他已算十分富有了。旧时仕人一心走科举正途,屡试不第的徐渭常自嘲:绘画不过是雕虫小技。可见舞文弄墨不过是衣食无忧之人的闲情逸致,并不能靠此养家糊口,当然更谈不上光大门楣了。

身后名,换不来生前的一碗稀粥。看透了,来至此处何妨回头是岸?老人却指着书屋两侧的抱柱联对我说:这是徐文长留下的一幅警联,含义深远。我观之,“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字体遒劲中见奇幻,语意从惕,这应是徐渭对多舛命运发出的一声叹息吧。恃才多半傲物,就算知道自己的孤傲性格容易处处碰壁,徐渭似乎到老也不想改正,因此,在屡屡失意后,他认为自己不是个“能知”之人。老人长叹,徐先生那么聪明,却那么执著,可见聪明也误人。我一时沉默。“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现实中的窘迫并没有拘束住徐渭那支纵横汪恣的笔,他从随意中入手,率性而为,以水墨浇胸中块垒,开创出意象空阔的奔放大写意。“短檐侧目处,天际看鸿飞”,在老人那奇异的声调中,我仿佛明白了一点什么,也许正是徐的遭遇成全了他的画,困境中的鸟儿对自由更充满了渴望,用这样一股意气泼墨,自然别有一番天地。

告别了热心的老人,我也把青藤书屋抛在了属于它的时空里。信步走进了书屋对面的一扇门,这里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天井,内种花草,自来水畅快地响着,家家屋前晾有咸鱼咸肉,里面的人守着煤球生的炉子,安静地过着日子。

小巷很清静,青石板的路只回响着我孤独的脚步声。明珠不会在人多的地方,正如幽兰只盛开在深谷.

原始链接:http://ourtour.com.cn/txdestination/art_detail-id_227.html
转自:10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