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缙云仙都 |
[游记]游缙云仙都 |
2008-05-22 sina.com.cn |
老远便看见那高高矗立着的鼎湖峰,就那么孤零零地状如春笋般直立在练溪畔,直刺云天,通身是裸露的岩石,仅在峰顶有一片植被。鼎湖峰高170.8米,顶部面积为710平方米,上去过的当地人说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片湖,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白居易有诗曰:“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更多的就留下让游人去遐想吧。远远仰望可以看见峰顶有几棵树,当地人视这些树为神树。1976年一下子死掉了三棵最大的树,也正是这年,我国一下子失去了三位伟人。鼎湖峰下部,有“鼎湖胜迹”四个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浙江巡抚常居敬和浙江布政使曾士彦、按察使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鼎湖峰旁还有一座较小的石笋,称童子峰,高40.7米。近代海宁干人俊有诗云“大石气盖世,小石乐天真。天真不可复,大石误千春。” 景区门口一牌坊上有南宋王十朋的“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的诗句,将鼎湖与西湖扯在一起真的不以之为然;二者各有自己的特色,看水西湖比鼎湖强,看山鼎湖则更胜一筹。在鼎湖峰下仰止亭小驻,此刻抬头仰望山峰,恰如一叶偏舟,以天为海,破浪长空,直入九霄。 鼎湖峰后为步虚山,海拔364米。“步虚”乃道家词汇,道教斋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为步虚。步虚山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尖柱状的石柱。元《仙都志》云“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由索道登步虚山顶,四周美景一览无余,似有奉化溪口雪窦山妙高台的感觉,泛起蒙蒙薄雾,山如龙蛇,烟村暮树,瑰丽非凡。再行数步,便到步虚亭。据说建这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此刻,那鼎湖峰,从前方地底深处森然隆起,状如方柱,气势磅礴,正如谢灵运在《山居赋注》中所云“方石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九曲练溪,如丝如带,环绕而至,仙山横列,山风松涛,徐徐而来,令人如痴如醉。步虚山有一火山口遗迹,远古时代喷发,塌掉半边,至今仍留有比较完整的火山口风貌。想一览火山口必须登非常陡的台阶,一步石阶只能踏上半只鞋,向下看去摇摇欲坠,有种玉树临风的感觉。不过一旦登顶,景致是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一面是鼎湖峰,另一面是古火山,可以在火山岩洞穿梭,可以欣赏远古时代遗留的风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7c4b1010007fb.html3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