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话说周村(二) |
[游记]话说周村(二) |
2008-05-22 sina.com.cn |
第二章 古代的商业由集市贸易和固定店铺两部分组成。《周礼"天官"太宰》对商贾的解释为“阜通货贿”郑玄作注时又把商和贾相区分,“行曰商,处曰贾”,大概这就是“行商坐贾”的由来。周村因商而兴,商旅因周村而聚。“五行八作”一应俱全。这“五行”是:粮行、钱行、丝行、布行、杂货行;八作是:铜器、木器、丝绸、浆麻、腿带、首饰、毡帽、剪锁。工商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分工的细化和同类店铺的聚集。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周村的街道名称上略窥一斑。周村的街道名字绝没有什么六部口、王府井、报子胡同那么多官气,城内因市场而命名的街巷有二十五条之多。诸如棉花市、粮食市、杆草市、箔柴市、菜市、水货市、鱼市、鱼店街、豆芽桥、蓝布市、土布市、窑货市、小炭市、水胶场、丝市、绸市、国货市、肴鸡门、鲍家窑、油店街、油坊街、估衣市、银子市,还有东市场、西市场等综合市场。五湖四海的投资者纷纷奔周村街而来,若水趋壑。“七七事变”前暄赫一时的“西域楼”,创始人是金岭镇的一个回民沙域曾,当年他带着三个孩子一筐一担进周村,穿着破烂,怕店里不肯留宿,便叫两个孩子抬进一个小木箱,说是银钱,其实是满满一箱砖头。父子们从在关帝庙山门下打火烧开始,不想几十年后,竟然成了周村街数一数二的大饭馆。创业者们开始是单个而来,一旦站住脚,便会朋友介绍朋友,老乡接济老乡,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商帮。这些商帮在经营上都有自已的行业和特点。山西帮商人,大都经营银钱业,至晚在同治初年,山西商号已经进入周村,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他们几乎垄断了周村银钱业的市场,既有商号,又有票号,加上资本雄厚,通汇方便,信誉很高。做铜响器和铜盆作坊的,多是江苏帮;经营漆店的则是陕西帮,而最早在周村经商发迹的则是章丘帮,最多时殷实商号四十多家,其中声誉最高的是章丘旧军孟家“八大祥”字号。章丘帮在周村发迹后,逐步向外发展,一直到天津、北京。看到章丘帮在周村发了财,邹平帮急急忙忙打进来了,以药业为多;莱州帮背着褡裢赶来了,以经营皮革为主;青州帮驮着白花花的银子也来了,兴办缫丝业,果然不几年就发了大财。今天,我们还可以从有关资料中看出章丘旧军孟氏家族在周村投资的一段轨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fcf187010007f0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