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踏浪风情六横岛 |
[游记]踏浪风情六横岛 |
2007-08-30 tuniu.com |
有从舟山回来的朋友告诉我,想求神祈福要去海天佛国普陀山,想一睹明星风采就去海上影视城桃花岛,想欣赏奇异的沙雕之美要去朱家尖,想品味海鲜美食要去沈家门。但是,如果你想体验海子"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受,就得去六横岛--在那里,你才能找到做岛主的感觉,哪怕只有一天。看他那信誓旦旦的模样,只怕如果不是老婆孩子还在城里,他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受他的蛊惑,我们一群人在浙江地图上找到了那个小点,出发了。 梦想成真--建海上人家、做海岛主人 六横是舟山群岛中仅次于舟山、岱山的第三大岛,陆地面积是113.82平方公里,呈东南--西北向排列。据说,因为岛上从东南到西北有六条山岭蜿蜒横贯,状如蛇,而当地称蛇为横,故名六横。我们要去的龙头跳和悬山岛度假旅游区都在岛的东面。 龙头跳沙滩遍布,滩前碧波荡漾,滩后有合抱粗的参天古树群,数百棵黄连木、沙朴树,高达二三十米,每株树冠遮荫几十平方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树林后的山坡上是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片古树林与海洋、沙滩连成一体,又与村庄唇齿相依,树林阻挡着沙滩风浪侵袭村子,村里的人们也悉心保护着这片树林。 原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的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去悬山岛得坐船,我们把车停在台门的停车场,上了渡船。 渡船在台门港海域行驶,风平浪静。台门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有着优良的港口环境,渔汛时节,这里热闹非凡。20分钟后,船靠上了一座悬浮在海面上的房子,三个拱门组成了一个的木结构的牌坊,上写"海上人家"四个大字。原来这里是处渔业休闲场所。脚下铺设木板,木板下是一个个养鱼的网箱,游客可以随手抄起钓竿钓鱼,也可以拿网兜捞鱼,在这里钓鱼的好处是,即便你是最差的钓手,也不会两手空空。这不,大家一哄而上,谁也不想浪费时间。 "海上人家"网箱总面积大约一千平方米。距悬山岛大约有两百米远。木结构的房子里除了餐厅、工作间,还有四个卧室可以供客人住宿。我真想在这里过一夜。 "它是靠什么固定的?台风来了怎么办?" 经营"海上人家"的俞老板告诉我,这些网箱的下面有12只铁锚,每只锚的重量大约在300到600公斤之间,水深7到8米,这个平台能抗十二级台风。不过,平时只要刮起8级大风,这里就不接待客人了。 俞老板原来是船老大,捕鱼为生。前几年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政府鼓励渔民转产转业,俞老板搞起了海水养殖,现在又利用这些网箱发展休闲渔业。你看,几万条鱼在脚下游着,不必再在风口浪尖玩命,如今的生活可悠闲多了。 让厨师为我们加工了捕获的海鱼,饕餮了一顿海鲜大餐之后,我们离开了海上人家。船沿着悬山岛海岸线向东行驶,不时见有海钓者在礁石边抛竿投饵,其悠然之相,令人羡慕。不过,与海上人家现成的网箱钓鱼比,海钓应该叫做勇敢者的游戏吧,他们必须把握鱼儿的游动和生存规律,必须了解潮汐变化,还得有在海边自我保护的能力。 海潮退后,悬山岛的尽头出现了一排峭壁千仞的石崖,绵延数百米。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潮起潮落,在崖上留下了自然形成的图案,如漓江九马画山般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悬山岛铜锣甩度假村的码头就在这石崖下。一位五十多岁、外貌淳朴敦厚的男子在码头上迎接我们,他就是这个度假村的主人陆伟源。 沿着一米宽的陡峭的石级向上攀登,感觉就像在爬黄山天都峰顶,坡度几近80度。忽然发现简易的铁管扶手外,石崖上有一串仅容半只脚的石窝窝,与石级同方向向上延伸。老陆看出了我们的疑问,说这是过去悬山岛居民下山的唯一通道。老陆告诉我们,因为悬山岛孤悬海上,交通不便,所以过去外面的姑娘不愿嫁到这里来。现在唯一住在铜锣甩的70多岁的王老太,结婚的时候十七八岁,就是新郎把他背在背上,沿着这条山道爬上来的。因为担心姑娘害怕,在新娘头上罩了一块红头巾。后来姑娘 想回娘家,新郎老是找借口不让她去。有一天,姑娘想家心切,独自一人赶往渡口,可是到了崖顶,一看下山的路,她就哭了,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疼爱他的丈夫不让她回娘家的原因。 山路虽陡,却不长,不一会儿就上了崖顶,视野一下开阔起来。茫茫大海包围中的铜锣甩,满眼的苍翠葱绿,翡翠一般。沿着浓荫小路前行,拐过弯,一道木篱笆挡在面前。推开篱笆,是个小院,迎面一株高大挺拔的文旦树,树下是一只古旧的石臼,积满了雨水,生出一 层绿色的苔藓,几畦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这里就是度假村吗?没有高大华丽的建筑,没有停满豪华轿车的广场,没有匠气十足的草坪园林,分明就是一个农家小院,那么亲切自然,就象到了久不走动的乡下亲戚家一样。 穿过蔬菜地,前面是一排木结构的房子,这里是餐厅。走过餐厅,眼前豁然开朗,一幢幢古朴的木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更令人兴奋的是,房前屋后的大树下,吊床、秋千、躺椅随处可见,野趣无穷。我们兴奋地抛下行李,就去抢占目标。坐的坐,躺的躺,一番晃悠,疲劳顿消。 庭院里合抱粗的大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树下正好品茗聊天。几口香茶过后,我们与老陆聊了起来。老陆说,铜锣甩本是个小渔村,近年来,舟山市政府为了改善海岛居民的生活条件,实施小岛迁、大岛 建的政策,住户们大都迁到六横本岛去了。当过渔民、干过企业的老陆看中了舟山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又舍不得铜锣甩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出资拿下了这里40年的租赁权,自己当起了岛主。他相信,在水泥森林里生活的人们会喜欢这里的山水,相信这里的清新空气、不绝的涛声会缓释城里人的心理压力。他的判断没错,现在,这里经常会接待旅游团队,也有呼朋唤友慕名而来的,就像我们一样。 真不简单,号称都市白领的我们面对这些岛主,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奇礁野趣铜锣甩 五月的山野,生机盎然,弯弯的山道,浓阴蔽日。合欢树上缀满了粉色的绒球般的花朵,漫山遍野不知名的小花五彩缤纷。有一种白花长得可怪了,虽然形状象马蹄莲,但花瓣却翻过来,如盖子般盖住了花萼,一根细细的长须高高翘起,素雅而袅娜。我指着花向同行者请教,都说没见过。 悬山岛地处东海前沿,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险要。铜锣甩曾经是军事要塞,大裁军后,留下了许多军用坑道和战壕。沉重的大门里的幽深和神秘磁石般吸引着我们,于是,我们拿起手电,举起火把去探秘。 坑道里黑黝黝的,不见一丝亮光。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发现里面有几条支路,如果不是老陆带路,谁也说不准要在里面摸索多久才出得来。黑暗中MM的惊叫激发了男士们的英雄豪情,让他们趁机当了一回护花使者。 出坑道,沿着战壕前行,不久就到了悬山岛的最东端。海滩上一块50多米高的巨大岩石兀立着,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它仿佛刚刚经历过地震,从山体上分离出来。从远处看,它像一艘张开风帆等待起航的大船,当地人称它为盼归崖。老陆让我们仔细观察石崖的顶峰,不看则已,一看却奇了,只见崖顶有一道裂隙,隙间斜伸出一块细长的石头,整个构图活像一个小孩从一位梳着发髻的老妇怀里挣脱出来,扑向另一妇人的怀抱。"像不像送子观音?" "真像!"我们禁不住啧啧称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多可寄寓意愿的物体,即便是一块普通的岩石,也能满足人们思亲盼归、生儿育女的愿望。 千奇百怪的海礁散落在远远近近的海面,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双龟巡海"在浪花里出没,履行着它们的职责;"龙王宝座"孤悬海上,正等待着主人归来;那些大大小小圆的长的礁石,正应了"铜锣甩"的地名,如铙如磬如鼓如锣,疑似龙宫的吹奏乐队,禁不住龙王的一声大喝,把乐器丢在龙王宝座前,闻风而逃了。 我们来到海边礁滩上采拾贝螺,石缝岩隙里,马蹄螺、芝麻螺、黄螺、辣螺、牡蛎随处可见,不一会儿就大有收获,想着晚上能够享受自己采拾的美餐,心里美滋滋的。抬头看,远处一个小小的身影,在礁石间时隐时现。老陆说,她就是50多年前那个头上罩了一块红布被新郎从石崖上背回来的新娘,儿女们在台门给她安排好了住房,可她就是不愿去,只是每隔三五天,去一趟台门的集市,卖掉自己采的贝螺,买回一些生活必需品。现在,除了度假村的工作人员,她是铜锣甩唯一的留守者。 我用目光搜寻着那个身影,想:真正感悟到生活真谛的,到底是那些号称饱读史书的人们,还是这些寓居偏僻山野的老人? 悬山岛的夜出奇地宁静,让我们有足够的恬静心绪享受久违的天籁。窗外,虫鸣啾啾,远处,涛声悠悠。月光如水,把树的剪影画在窗上,很美。 今夜,我是小岛的主人。 碧山东海吊苍水 悬山岛海岸曲折,绝壁高耸,怪石礁林,岩洞遍布。风和日丽时碧波万顷,海天一色;风急浪高时,惊涛拍岸,蔚为壮观。虽然它只是个面积仅6。94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但历史上曾颇遭磨难。明初和清初的两次海禁,岛民内迁,岛内荒芜。这里曾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张苍水隐居之地。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清人入主中原,浙东抗清最为激烈,张苍水以手无寸铁的书生,凭借卓越的军事天才,竟使清廷措手无策,想不到统治中国已几十年,汉族还有那么大的力量。1659年,张苍水会合郑成功北伐,由于清大军都在西南,回师不及,汉族志士,群起响应,声势浩大之至。张苍水义帜纵横二十年,楼船沉浮三千里,成为威胁清政权的强悍武装力量。然终因独木难支、散军隐居,不幸被捕就义。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历史总是如此地和人类开玩笑,但是悬山岛的一草一木一石仍然让人有迹可循,我们找到了张苍水结茅隐居之地--大平岗。在岗下的一个被称为花岙的小山岙中,遗留着张苍水当年卜居的遗迹,其中一口古井最为注目,据当地老农介绍,这口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井四周用山石垒成,长宽近两米,水不深却从不干枯,旁有一坟,四周芦苇密植,杂树丛生,海风萧萧,夕阳如血,使人遥想起300多年前腥风血雨之夜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一幕。 抗清英雄张苍水虽然离开结茅隐居之地已经300多年了,但他的"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的英雄气概,"死留碧血欲支天"的爱国精神,却象他隐居之地的芦苇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50年前的海上自由贸易港 五月的阳光温暖柔和,早晨九点多,薄雾散尽,天空一碧如洗,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情绪高涨。站在渡轮的甲板上,看远远近近的山透出深深浅浅的绿,不禁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双屿港充满了神往。 双屿水道位于六横岛与佛渡岛之间,对面就是著名的国际深水港北仑港,地理位置优越。 十六世纪中叶,双屿港内欧亚各国的商船云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繁华的自由贸易港,被历史学家誉为十六世纪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那时候,葡萄牙人为了把双屿港作为长期贸易基地,在岛上建房、筑工事、设管理机构,俨然一个自治社会。 双屿港的走私贸易与明朝的海禁政策相悖,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明朝官兵在朱纨的指挥下,围剿双屿港,大获全胜。明军打桩填石,阻塞海道,以防葡人再次入侵。这座历时23年的海上国际自由贸易市场从此在世界上消失了。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之争,至少延续了500年,丧失了很多次机遇,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华民族卓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双屿港的悲剧不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吗? 渡船靠上台门码头,我们改坐汽车,几乎穿越了整个本岛,来到位于六横岛西北角的涨起港村,这里就是450年前的双屿港开埠之处。山岙里一片寂静,只有鸟语和溪水的声音。走过一段歪歪斜斜的碎石山径,陪同我们的地方史专家俞老扒开草丛,指着一眼用碎石封死的土洞说:"就是这里了。"--里边是一座坟。多年前,村民史兴裕家挖宅基,刨到了这座用青砖砌成的墓穴。 "尸骨已没有了,随葬品有壶、杯、罐等,形制当地没有,南方沿海地区,也从来没有过。" 当过中学文史教师、退休后一直热衷于收集乡梓史料的俞老相信,这里就是4个多世纪前葡萄牙人在双屿的统治中心。再现历史的"会说话"的证据,在这山间古墓中即可找到。 山上这样的坟大约有100多座,尽没于茂密的草木之中。当地百姓叫它们 "洋人坟"。除非不留心碰到,没有人愿意惊扰它们。山脚下是一大片农田,从前却是潮平水阔的港湾。唐代后,西边的双屿水道是浙东的明州港(今宁波)对日本、琉球、朝鲜及东南亚贸易的必经之路。而据文献记载,在葡人入据100多年前,郑和7次下西洋、3次赴日本都经行这条水道。 双屿港这段尘封了400多年的历史,引发了我们探究六横民俗文化的欲望。俞老说,有兴趣的话,还是到我们村里的民俗博物馆去看一看吧。 里岙村是俞老的老家,俞老退休后,发挥余热,利用自己调查研究地方史的机会,收集整理了很多有关六横历史民俗文化的史料和实物。村里积极支持,辟出两间办公室来陈列。如今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这里已经成了教育后人和研究六横民俗文化的基地。 走进民俗博物馆,只见墙上悬挂着各种图表和六横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解说,玻璃柜里陈列的是各种实物。有新近出土的2700多年前的瓦缸碎片,战国时期的铜锛;也有为解放六横英勇牺牲的烈士的遗物;更多的是现在已不常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听说过去舟山渔民穿笼裤,但从没见过,这里却陈列着一条崭新的笼裤,宽大的腰身,裤管只到小腿。俞老解释说,这种特殊样式的裤子符合渔民生活劳动的需要,腰身大,冬天可以把棉袄塞进裤腰里,便于保暖;裤管短,便于在船上劳作。 还有一些从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竹制品和铁器, 俞老说,那是滩涂上捕鱼或拣贝螺用的。 一位六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桌旁认真地写着什么,他的身边是一叠厚厚的线装本,有8开那么大,泛黄的宣纸,破损起毛的书边,古朴的文字,在向我们诉说它久远的历史。老人姓胡,退休前在中学当老师,也热衷于民俗文化研究。目前正在帮助一户刘姓家族续修家谱。老人说,盛世修家谱,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家谱也是文化。 望着眼前的两位老人,我的心里一阵感动,六横岛古老的历史养育了这里的人们,而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丰富了这一方土地的文化,这样的地方怎么能不充满魅力呢? 六横,我们还会再来! 六横岛链接 六横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不但拥有沙滩、悬崖、奇石、岩洞、礁滩、原始植被等优美自然风光,而且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旅游开发前景广阔。1998年被列为浙江旅游百镇之一。 六横镇独特的旅游人文景观 1、古文化遗址:抗清英雄张苍水隐居地 史学家据《康熙实录》和其它典籍舆图,考证出悬山岛是明未抗清名将张苍水隐居和被俘之地。现今的悬山岛大平岗山岙,还保留着张苍水隐居时所掘的古井。日前己在悬山岛建造了张苍水纪念碑、遗迹碑等,供后人凭吊。 2、渔岛风情之旅 六横镇悬山岛气候宜人,景色秀丽,天、海、岛交相辉映,石、林、滩相互交融,而海岛生活又与大陆内地迥然不同,构成了独特的海岛风情。 (1)岸边垂钓:悬山岛四周礁滩遍布,鱼类繁多,游人只要携一根钓竿,在礁石上捉一些石蝎作鱼饵,即可垂钓,体验海上垂钓的乐趣。 (2)海滩拾螺:悬山岛海边礁滩上贝类繁多,有马蹄螺、芝麻螺、黄螺、辣螺、佛手、牡蛎、斗笠、藤壶等,游人三五成群到海边拾螺采贝,别有一番情趣。 (3)休闲渔业:驾船出海,钓鱼捕蟹于海角,让您当一回真正的东海渔夫,并亲享丰收的喜悦,戏海弄潮,圆您一个渔民梦。 (4)海上人家:乘渔舟到网箱养殖基地,在海水网箱内垂钓,放下鱼饵就会有海鱼狼吞虎咽,所能钓到的海鱼品种繁多,"海上人家"帮你活杀现煮,海风海景加美酒,伴你尽享海鲜大餐。 (5)神话传说:构成渔村独特的民俗氛围,使观光旅游具有特殊的情调,对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更可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5点26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546928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