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的古鹦鹉螺化石 |
[游记]普陀山的古鹦鹉螺化石 |
2008-05-22 sina.com.cn |
鹦鹉螺最初出现于我国东北晚寒武世地层中,体形很小。在距今二亿五千年至五亿年左右的奥陶纪,志留纪时期,体形增大,趋向全盛,曾在海洋里大量繁殖,遍及世界各地。泥盆纪开始衰落,到三迭纪,直壳型的鹦鹉螺灭绝了,它的亲族后代至今只剩下一种鸟类,乌贼和鱿鱼。而壳曲型的鹦鹉螺也极罕见,现残存仅见于菲律宾至新喀里多尼岛之间的南太平洋海底。 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外壳亚纲的海生动物,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的60--140米的海底,少数则在潜水地带生活。它的躯体象一个鹦鹉的头,体壳是由石灰质组成的,体内则有一道道隔膜,隔成一个个气房,隔膜的数目往往是随年月而增加,每月添一个。有趣的是在它的隔膜与隔膜之间,还生长着一道道生长线,这种生长线,是每天增加一道,对于每个气房来说,总是带有30道左右的生长线,所以它就象是记载着这么多年来地球,月亮运动的一本天然历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b7f0ad010009zf.html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