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游记-普陀山悲观音泪(下)

[游记]旅游游记-普陀山悲观音泪(下)

2007-07-16    

第二天的一大早,我就开始了新的游走历程。
从居民楼出来,过普陀山大酒店,相邻不远处就是普济医院。虽然这不是什么景点,但我觉得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这体现了佛家“济世益人”的大悲情怀,应更值得一观。“愿将杨枝甘露水,救治人间四大身”,普济医院是由普陀山佛教协会出资兴建的、管理现代化的慈善医院,里面拥有很多高档的仪器设备,还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地大的一流医院建立了对口业务和电脑连网会诊,而患者在里面使用检查仪器按国家规定价格50收取,所有药物皆按出厂价供应患者,并免收挂号费、诊疗费,据说这在全国为首创。我在里面匆匆走了一圈,也许是时间太早的原因:6点多一点,我没有看到几个医生或者护士,也没有看到几个病人。我想:这也许是地方位置所限,来普陀山多是游人,而不是病人,而真正的需要帮助的病人又心向望之但力不足或者不知道所致吧!但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此处,也但愿有越来越多的为病所困的人能来此感受普陀观音的富佑,我也更希望其能走出去,发扬光大,普济世人。
出了普济医院,我查漏补缺去过普济寺周边的磐驼庵、普慧庵,以及让我难过不已的法华灵洞等,我就过玉堂街到了朝阳洞。此处附近有仙人井、六观亭、象岩、朝阳阁、揽霞亭等。象岩以东临海处转折而下,就是一天然的洞穴,不是怎么大,这就是朝阳洞。我到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刚到,正准备为数不多的香烛。朝阳洞无疑应当是个看海上日出的好地方,但是今天天阴的厉害,而且要下雨,因此对于普陀十二景之一的“朝阳涌日”我只能来日方长了。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小时学过的作家王鲁彦的〈〈听潮的故事〉〉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看着礁石千疮百空但却一言不吭,我为石岩的忍受与意志而沉默;听着潮水一波一波的冲击与咆哮,我为海水的坚持与执着而赞叹。
“远看海不兴,近听浪有声。坐在礁上看,胆战也心惊! “
在潮水与礁石的一次一次的冲击与对抗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海的力量。这里人很少,可是我却在海边的礁石上坐了很长的时间。普陀山的奇石真是无处不在的,在朝阳洞下面的海岸边乱石从中,一块黑黝黝的条状石头给我的印象特深,其随着海浪互隐互现,特象一只在汹涌波浪中奋斗的鳄鱼,形似神似,惟妙惟肖。这是我冒险走下去的发现。不知道过了多久,又下起的细雨打断了我与海的对话,中止了我的深思与停留。我没有按原路返回到公路,而是直接沿岸边礁石向北跋涉到了千步沙。出乎意料的是,长长的千步沙上在雨中只行走着我一个人。真是抒怀,没有去百步沙,我却独享了千步沙。但很快,越来越大的雨、越来越急的风就打湿了我的窃喜,吹散了我的高昂的游兴。我的伞杆断了,我只得用手握住伞骨,使之勉强撑开;我的千层底布鞋也完全湿了。在密雨中,顶着海风,我艰难地走着,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绝妙的上联“迁步千步沙”。真是好,我为自己的偶得而极度的高兴!可是下联呢?马上我又陷入了苦思冥想。但在风雨中,这却让我感觉不到身上越来越大面积的湿冷。在千步沙的尽头,有两块巨石: “听潮”与“观海”。 “听潮”犹在,静卧在沙中,从内向外如一牛角浮于沙面之上,而从外向内,则如一个太阳帽;而“观海”已在石墙中。在这里,看水在沙上漫流,既犹如一层薄膜覆盖其上,又象一面巨大的镜子平放于沙滩上。由此两石处上坡,就是望海亭,亭后为石室三间,为净土堂,内有“五祖碑”石刻。我置身亭中,收了伞,抬放眼。啊!真是一望无际:亿万重浪、千步金沙、海上卧佛洛伽山均在眼中!
从望海亭出来,我就沿公路向梵音洞景区走去。过飞沙岱,在此处不大、但此时雨大的祥慧净院,我稍做了一下停留。寺内倒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庙前青石湾可以一观:附近海岸皆沙,唯此处青石累累,沿湾铺叠数百米。继续东行,离开公路,向左沿山路爬山,即到“善财洞”。其型如龙首,洞口为龙嘴,洞内一石如龙舌,洞顶两石耸立如龙角,内奉“西方三圣”。只是,我觉得其中修饰的全是人工的痕迹,没有什么天然本色了。
梵音洞其实是两悬崖之间的一缝隙,高有百米,峭壁危峻,直若斧劈,气势磅礴,气魄逼人。洞腰处、两陡壁中间凌空有建于石台之上的两层观佛阁,令人叹为观止。走进梵音洞庵。其照壁之上“唵嘛呢叭咪吽”的六字大明咒特别醒目显眼。大殿内奉为手持净瓶、脚踩螯鱼的飘海观音立像。顺石阶迂回而下,就到了观佛阁。看佛的人很多。我也渴望在这里我能看到观音现身法相而不虚此行,我相信这无形的、非铜非木、非铸非塑的观音才是真正的我想看的观音。我低声祈祷,我虔诚注目。洞隙中,光影叠加、明暗交错,我真的隐隐绰绰看见了如一白衣女子的影象,我越看越象,我知道我看到观音了。可随着我也越看越清楚,我变得不知所措难以置信:因为,我发觉我所看到的观音不是那永远飘逸飒爽、神采飞扬的观音,在我眼里,她更象一个因惧怕外面的风雨而躲避其中的柔弱女子:神色凄楚,表情幽怨。这,这,可怎么回事?这,这让我不敢再看下去!我狠命地摇了摇头,我急急摘下了眼镜,观音消失了!我眼中还是那明暗相间、深浅不一的山体石质。佛阁下,海潮入洞,推石拍崖,如龙吟虎啸,震人发溃。我的如愿、我的所见让我的内心有些不安:也许,观音在目前在普陀山过的并不好!!我不敢想下去,我害怕这不是我“杞人忧天”,我害怕这不是我替观音多虑。
离开梵音洞,我原路走回,直奔法雨禅寺。法雨禅寺俗称后寺,为普陀山第二大寺。寺前为一莲池,有海会桥横跨池上,将池分割为东西两潭。桥为单孔石拱桥,两侧石栏板图案雕刻精致,只是与普济寺海印池相仿,其栏柱所雕石狮子也在文革中受伤。穿过“天花法雨”就进入巨樟浓荫的寺内,首先看到的就是与天王殿面对的九龙壁。此壁与故宫等处陶制九龙壁不同为多块青石雕刻拼接而成,但天衣无缝,犹如一整块大石板。寺内的大圆通殿即九龙观音殿,据说为国内目前国内建筑规格最高的佛殿。殿内有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而下,中间就是高大的毗卢观音坐像,甚是威风,让人不由肃然起敬。在殿前,与月台青石栏板上二十四块明朝石刻浮雕精品的《二十四孝》图无人注意相反,有两株柏树甚得导游和游人的青睐。一个为形态奇特的龙凤柏,一个为曾是传奇的“古木逢春”。只是前者是叶翠枝展,后者已不然:在前两年的一次狂风暴雨后失掉了最后的绿色。树旁有一牌写着:“古木能逢春,人亦然也,年有春秋,人有老死,木亦然,……”当中具体文字如今我已经记不得了!反正意思就是古木逢春的不在与逝去是自然规律使然,留给人们也只不过“诚一憾事也”。看着满院子的浓烟缭绕与接踵不断祁福求财的匆匆游客,再看看眼前那无皮无心但曾发出新枝的树干,我感觉让“古木逢春”逝去的不是自然的风雨,而是人间的香火。因为自然风雨带来的只有坚强与营养,而同社会香火与之俱生的却是软弱与受伤。“古木逢春”在香火旺盛中的消失真正是一种绝对的悲剧,这说明:人如果太强了,即使神都只有无奈,古树即使逢春但还是要死,哪怕你就在神的面前。我想起我此前所看到的畏缩于梵音洞的观音,我明白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出法雨禅寺,过智渡桥,相伴青玉涧,人就到了直通佛顶山、有一千多石级、长约一公里的香云路。香云路曲折多致,林木交柯,清流不绝,秀石险峰,应接不暇。香云路中途有一香云亭。此处两涧相会,小亭连大亭,上下有洞有潭,甚是清雅。过了香云亭继续前行就到了一拐弯处,有一方形巨石矗立路旁,这就是“海天佛国”石刻所在。其上又累一长方形石,上书“云扶石”。据说当年郭沫若在佛顶山上以“佛顶山顶佛”求联,同行者苦思冥想无词以对。后有山民以“云扶石扶云”对之,一时间传为佳话。望着默不作声的云扶石,我感觉真的很羡慕被誉为才子加流氓的郭沫若,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迁步千步沙”的下联。唉!不知道我,或者何人,何时才会有下联?在这里,云扶石边、 “仙人锯板石”下,有一潭如碗若钵,内有泉水,不期而遇 无独有偶,又一个卖仙水的:不过与梅福庵不同:他是个男的,他也没有按瓶计算,而是一元一杯。慧济寺位于佛顶山中间的谷地,俗称佛顶山寺。还未到山顶,我已听到山上的佛乐阵阵,尤其是《观音灵感歌》: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发慈悲心,功行海洋深,驾慈航渡迷津,感化有缘人,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化身,千手及千眼,降服众魔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莲座涌慈云,随处现金身,杨枝水撒凡尘,甘露润群生,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永离八难一切灾殃,苦厄化为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直指心灵,不绝于耳让人感觉至深,一心向佛,此外,还有《快皈依佛陀座下》、《三世因果歌》等等,一遍一遍的不停的重复播放,与弥漫在山边的云、院落里的香一起形成了海天佛国特有的空间氛围。走尽蜿蜒的香云路,就到了佛顶山天灯下的平坡。可是人却看不到寺庙的影子,只见一条如巷的石板通道在郁郁森森的树从中延伸。入口处“入三摩地”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往前,两边绿荫如帘,感觉幽深莫测。行走中,忽然一缕的黄色便直扑眼帘,寺庙就到了。“佛顶山顶佛”真的是给人不期而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慧济寺规制恢弘壮观,是普陀山第三大寺庙。其布局因山制宜,天王殿后,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室等同列一平行线,与左右厢房相拥,颇具浙东园林特色。因本寺为山中最高的寺庙,因此与其他寺院不同,其主殿供奉的不是观音而是释迦牟尼佛像。观音殿原为大悲殿址,为近年所建造,殿内除中间观音圣像外,四壁也嵌雕了历代名画家所绘的一百多尊观音菩萨石刻像,可谓是观音荟萃集锦之地,让我见到了前人心中不同印象的观音,虽然我心中也已有了。出了佛顶慧济寺后门,我急忙去寻普陀山三宝之一的普陀鹅耳枥,我面对此当今世界珍稀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感觉非常的意外:普陀鹅耳枥树看起来朴实无华,枝条棕色与其他相近树种无异,叶椭圆形,顶端渐尖叶面被长软毛,叶背被细柔毛,为雌雄同株异花。据说,此树种为缅甸僧人引进,其原产地已经绝迹,世所罕有。我感叹:真是不可貌相,人若不知其身份来历绝对不以之为然。在我驻足照相的一段时间里,人来人往,除了我,再无第二人留步或与之合影。看过刀劈石与猴子岩,我从香云路原路下来。在法雨禅寺车站,我向右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我缓步走进了杨枝庵。庙小,少有人来,作为老年僧人活动处,杨枝庵是不收门票的。在最里面的殿堂,一群老的和尚正在举行法事。他们对我的到来很是目光诧异,不过我行我素,我来我觅,我在佛像的后面终于看到了杨枝观音碑。碑高2.5米,宽1.2米,中间刻观音菩萨: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胸跣足,端庄慈祥。上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句。《步辇图》作者唐初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传世之作甚少,至于佛像,仅此一幅,此碑也是根据碑拓本所刻,数百年来,寺院几经兴废,但仍能保存至今,足见其珍。我痴痴的看着碑上的杨枝观音,突然我看到了观音的左眼下面有一个点,那也许是拓本上历史沧桑留下的痕迹,可此时,在我眼里,那分分明明、真真切切却变成了泪。唉!今天,为什么呀!为什么今天让我在梵音洞看到了风雨中的幽怨的观音,现在,又让我在这里看到了流泪的观音?我不仅暗自叹息,是的:时过而境迁,物是而人非,这两天我所的所见全部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没人注意的莲洋午渡,渐被遗忘的短姑圣迹,高高的被挖了墙角的的山坡山立观音铜像;不复存在的石与景,即将消失的法华灵洞;不见了古木逢春的法雨禅寺,以及许多已经名不符实、移作他用难以回归与还原的庙和庵,……,是的,一切的一切,让普陀山在失去原有,回不到从前,找不到本原 ,越来越淡漠与功利的人心,唯物的物质力量左右了对神的虔诚,没法让人不流泪呀!
从杨枝庵出来,虽然按图索骥我还有大乘庵等极少的景点没有去,虽然时间还允许,现在只是下午2点钟左右,可是我已经决定回去了,不是因为普陀三宝我已经全看过了,而是因为此时我觉得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我居然发现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神通广大的观音流泪了,在我的面前流泪了。原来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与膨胀的时代:观音也感到了无奈,观音也有难处,观音也有苦楚呀!
坐在去码头的小巴上,我一次次回头向海中的海中的卧佛洛迦山望去,我不再渴望观音能为我而现一次海市蜃楼,因为今天来的人太多了,而不是观音所希望的,如果今天为我而现一次海市蜃楼,那么势必会给普陀山带来不尽的游人与投资,会给普陀山带来更多的喧嚣与干扰,而岂不是观音自寻烦恼,这是观音不愿意接受的,这也更不是我所希望的,我理解处于这个时代的观音,我同情已经陷于现状的观音:
观音当年不肯去,只因此处好净土!
隔海隔岛远路途,清心寡欲离凡俗。
如果人间唯利图,利润熏心兴土木。
纵有香火燃无数,要留恐也难留住。
矗立在返程的船上,我怀着游历中的忧郁,我回首普陀:掠过码头,掠过山门,掠过短姑道头,当我的目光停留于与短姑道头附近的慈云庵时: “辞云慈云庵”:我脱口而出。终于在我即将告别普陀,告别观音的时候,让我自己完成了自己的“迁步千步沙”的下联。此时雨又细细的下了起来,我知道这也是观音的泪 ,我明白这也是观音的泪!观音呀,不要哭泣,不要伤悲,佛在心中,住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净土关键是意味着静心,对吗?人类发展了,自然人到的地方也就多了。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观音呀!我想:即使普陀山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你也不要感到不快,因为普渡众生,是你的愿;顺其自然,利乐有情,人们总有一天会皈依与明白的!况且,人间还有许多尚未为尘俗所完全蒙蔽的心灵,比如我,已经感应到了你近来的心情!观音,过去的岁月请多多珍重,未来的日子请多多保重,只是你不要走,这里毕竟曾是你当年不肯离去的地方.

张春耘

原始链接:http://www.3723.cn/yjdetail.asp?id=1955
转自:2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