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肯去观音院边上有一块碑,上书“禁止舍身燃指”,据说是古时有一信徒,为求菩萨现身,就在此点燃手指,舍身求佛。观音大士竟真的现身救他了。之后很多年,不断有人在此用此方式试图让菩萨现身,最后,官方不得不立碑明令不得在此烧手指。因为信佛固然是你的自由,可是以这种自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就是你的不对了。所以,之后许许多多年以来,即使确有很多人在此燃指,也未再引得菩萨现身。 不肯去观音院里面有个潮音洞,是当年慧谔禅师由船上岸的地方。潮音洞和梵音洞隔着海水正好相对着,古时有很多人从这里跳下去,想直接得到菩萨渡化。后来定海总督专门建亭让大家不要轻易舍生。 看时间时,已是11点,赶紧离开返酒店,轮流快快地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整理好包包,11:50,下楼退房。而后把行李寄放在行李房,到中餐厅吃了午餐,味道同样不错,200元。 餐后,去普济寺。普济寺附近的东西好象都便宜,问了一下西瓜也只有1.5元/斤。据说普济寺附近有一家上海捷强连锁超市,东西和上海价格差不多,不过我们没花时间去找,因为我们已带够了宾馆里自己准备的冷开水,岛上饮料一般小店都要8元一瓶,是贵得离谱。 普济寺坐落在灵鹫峰南麓,为普陀山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与法雨寺、慧济寺构成了普陀山的主要观音道场景观。普济寺旧址,唐始建,1080年宋神宗诏令改建并赐名“宝陀观音寺”,专供观音菩萨,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额,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道场。1421年明朱元璋实行海禁毁寺,正德十年(1515),僧淡斋募化兴复殿宇,迎佛还山,重建寺院,至万历三十三年(1605),朝廷拨款重建,并赐额敕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规模宏大,一时甲于江南。很有意思的是普济寺的正门是关闭的,这里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下江南,都曾微服上山。不过,他似乎没有给普陀山留下好东西。一个御碑——有的高僧认为,刚好镇住了海潮上岸,并阻止潮水自然汇集。他企图用皇权压倒神权。一道御旨——普济寺的大门永远不许打开,只许走侧门,直到现在,这圣旨还很管用。第一次去,乾隆看见和尚坐满了山门外的路边石上或树下,谈天说地,听到敲梆打板的号令,就齐集斋堂应供吃饭。更有一些三五成群地赌起钱来,乾隆不高兴了。第二次去,那些和尚像有意和他过不去,一齐把他围起来要钱,化了钱就去吆五喝六起来,问和尚为什么要如此,和尚说这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你就是皇帝老子,也管不了我——当然,和尚不晓得他就是皇帝。乾隆又生气了。第三次,他对普陀山不怀好意了,带着兵船驻在海上。他自己又微服上山,看见和尚依然在赌钱,心想让我也来赌,把他们输光。结果相反,乾隆自己输得一文钱都没有了,他气极了,把帽子押上去,被一个和尚赢了去,往头上一戴,乾隆把衣服也押上去赌,结果又被尼姑赢了去,往身上一披。乾隆派兵捉拿和尚,发现皇冠被一尊很庄严的菩萨戴着,龙袍也在菩萨身上披着。乾隆这才明白,那群和尚,是菩萨的化身。这个故事的解释各有不同。研究文化的,可以探视宗教和政权的微妙关系。 普济寺门前的海印池满是荷花,虽然我们去时荷花开得不是很好,却也是看上去感到相当美丽,于是在此拍了好多张照。 随后从息耒小庄往西天景区走,想去看那双龟听法石、磐陀石和心字石。磐陀石在梅福庵西,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似一阵大风会将上面巨石吹滚而下,二三十旅客在其顶嬉戏,它却安稳如磐,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大奇观。相传这磐陀石是观音大士说法处,石上刻有侯继高书“大士说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