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海天佛国”普陀山 |
[游记]“海天佛国”普陀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普济寺是全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它坐落在梅岭山东,灵鹫峰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建筑面积达15288平方米。圆通宝殿是全寺之主殿。初建于宋嘉宝七年(1214年),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重建,1987年重修。大殿琉璃黄瓦,重檐歇山顶,疏朗博大,巍峨宏伟,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志书》称它“宏制巧构,甲于东南”。全山重大佛事活动均在普济寺举行,有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的“活大殿”之称。殿内供奉着8.8米高的毗卢观音像。两侧分列观音三十二应身像,展现了观音在“十方世界”随类逐行、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之迹和法力。千里之外的善男信女渡海南来,同登彼岸,正是要朝谒、礼拜这尊正宗圣观音。在中山门与天王殿之间的通道两侧,耸立着钟楼与鼓楼,分别悬挂着七千余斤的巨钟和五尺直径的大鼓。每到夜半,钟鼓声远荡海天。有人说:姑苏寒山寺钟声清悠,普陀普济寺钟声宏亮,各有千秋。 佛顶山踞岛西北,为普陀山之主山。主峰白华顶,又称菩萨顶,海拔291.3米,居群山之中,为全山最高峰。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其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峰巅呈圆平状,宽广约20余亩。其上旧筑有石亭,内供奉石勒佛像。后建塔,塔上置灯,为附近海空指向导航。登高远望,犹如身入天际,可观赏辽阔的山海景色。海中岛屿或如覆杯,或如培楼,参差环列。近瞰全岛,则峰峦绵延,水沙烁金,寺院精舍,错落在翠绿丛中,美不胜收。佛顶山时有云雾缭绕,誉称“华顶云涛“,为普陀十二景之一。每年每逢香会节,前后三天,海天佛国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成千上万香客赶在观音菩萨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日)、得道(六月十九日)和出家(九月十九日)香会期,涌进佛教名山进香观光,形成一年几度的空前盛况。在通往佛顶山的香云路上,行人尤其密集,上万名香客云集在那长约1000米,宽不足2米、由1088级石步阶组成的曲屈幽深的香道路上,常有千百信众,三步一拜,五步一叩地上山,场面极为壮观。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悬空于一石之上。相传它是观音大士说法处,石上刻有“磐陀石“斗大三字遒劲有力,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题书。磐陀石顶部平坦可坐30余人。数百吨重的巨石全由面积不过0.4平方米的三足立于岩石之上,“上承一石状如菱,底平一线曾不连。”危若累卵,有推之欲动,撼之欲坠之感,却任凭狂风骤雨,巍然屹立。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一绝。据说《西游记》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相似,因而近代有许多电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有不少朝山的妇女登此石后,拿着自带的金属钱板在石上磨光,带回家去佩挂在儿孙身上,以“壮胆”、“祛灾”。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e3b73010003oh.html27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