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博物馆亚述珍品展-印象之一 |
[游记]上海博物馆亚述珍品展-印象之一 |
2007-07-16 xieyouji.com |
国庆节从山东回到上海,和同学小静去参观上海博物馆。在上海游玩,我觉得最好的去处是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还有无数的近现代名人故居。当然,还有无数的美食、咖啡、香茶和许许多多的感官享受。 上一次来上博还是四、五年前的事,我还记得书法馆的苍劲飘逸、古朴率真,至今仍有浮云明月在心头。明代家具的简洁优美,简洁到极致,也美到极致;清代家具无限繁琐和奢华。那次有玛雅文化的展览,很多事记不住了,只觉得非常原始和质朴。小小的泥塑人物,那么稚拙、天真、谦逊、憨态可掬,让人爱怜。 这次适逢大英博物馆和上博联合举办亚述珍品展。虽然平时没有考古的爱好,但是进入展厅之后,却流连忘返。也许因为工作养成的习惯,喜欢深入、细致地学习和观察,喜欢有始有终。但是亚述文明的魅力也是重要的原因。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亚述帝国,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即现在的伊拉克。有人说,地球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地方像两河流域那样,屡遭战争的蹂躏。是啊,即使今天,伊拉克仍然饱受战火的摧残。就是这块土地,曾经孕育了多么璀璨的文明,《圣经》的旧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亚述的故事。想起它今天的悲惨处境,更加使人叹息。 展厅的大门是复原的亚述王宫的大门,两边有神气的人面狮身卫士把守,剑眉虎目,长长的卷曲的胡子,穿着盔甲。雕刻是那么雄伟、精致、工整,让人赞叹。展厅内的展览品都是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我细细地看着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说明。那些来自远古的神像或人物、动物的雕塑、陶罐、青铜的器皿、各种各样的马具、精致的泥板(当时的书籍和文件)、印章、艺术品,不仅仅是考古的发现,也不仅仅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它们蕴涵着那片遥远的土地上,三千年前生活的人们的生命、智慧和感情。隔着三千年它们仍有温度,仍然有血有肉,拨动我的心弦。 大多数的浮雕反映政治和军事生活,歌颂国王的丰功伟绩,大气、雄浑、线条硬朗而精致,彰显着亚述帝国的骄傲、勤奋、聪慧、严谨和野心勃勃,是写实主义的杰作,但是又随心所欲地穿越时空,超越了现实的世界。叙事诗一样的战争场面,经常像连环画那样表现故事情节。最大的一个浮雕是提尔-图巴战役,讲述了亚述人征服埃兰(现在的伊朗南部)人的故事。现在遗留的部分表现了埃兰人溃逃的情景。像电影的蒙特奇,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弓箭手和盾牌手配合亚述人武器精良,他们进攻时埃兰人无法抵挡,逃下山被赶入河里,许多人葬身河水中。埃兰的国王和王子被射杀。亚述人把他们的头颅带回亚述的城市巴尼帕尔。浮雕上除了正在厮杀的士兵、遍野的尸体,还有奔腾的战马、车轮滚滚的战车,画面繁复无比,又层次分明,讲述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怪不得,在大多数的史籍中,亚述是冷血的战士,连《圣经》都诅咒它“日子必不长久”。 不过,并非亚述的所有君主都“只识弯弓射大雕”。公元前668年到631年在位的亚述巴尼帕尔,不仅武功卓越,而且极具文化修养。尼尼微的王宫楔形文字泥板图书馆包罗天文数学医药哲学文学 除了战争、祭祀,还有许多猎牛、屠狮的浮雕,十分生动。虽然我讨厌战争,害怕杀戮,毕竟这是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一部分,甚至今天仍然存在,无法回避,每个人都要面对。也许,勇敢地面对,才能更好地理解,才能消除和避免这些使人悲伤和颤栗的事情吧。有一个名为《垂死的雄狮》的小浮雕,大概只有十多厘米长,十厘米宽,却是一幅杰作。雄狮背部中箭,口中狂喷鲜血,弯曲着身体,浑身的肌肉都在挣扎。它的愤怒、它的痛苦、它的绝望深深刺痛观者的心。雕刻这头狮子的人,他也一定是怀着怜悯和痛苦的心情在工作吧。 亚述的艺术成就很高。除了大型的浮雕之外,还有许多小的雕塑。我最喜欢一个象牙的女子头部雕像。她像东方人,像我的一个朋友,有着月牙一样的眼睛和单纯甜美的微笑。 让我觉得亲切的是,我最喜欢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很久。因为她的丈夫是一个考古学家。她的小说《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就是以这里为背景。 鲁迅说,学习历史,就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古已有之。到今天我才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其实,对于普通人 |
转自:http://www.xieyouji.com/xieyouji/china/shanghai/travel-notes/2006/1222/79479.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