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普济寺旅游普陀山普济寺游记普陀山普济寺评论 普陀. |
[游记]普陀山普济寺旅游普陀山普济寺游记普陀山普济寺评论 普陀. |
2008-06-13 luopan.com |
详情 游记 评论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灵鹫峰下,坐落在白华山南,为普陀山寺院之首,又称前寺(相对于法雨禅寺的"後寺")。它的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唐咸通年间。 唐咸通四年(863),日本僧慧愕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载归本国,舟过潮音洞附近遇风涛,留像于洞侧,居民张氏请去供奉,称“不肯去观音”。 后梁贞明二年(916)在张宅故址梅岑山凹(山上有今称观音、灵鹫双峰,时称双峰山)建“不肯去观音院”。后北宋元丰3年(1080年)内股承旨王舜封出使三韩(朝鲜、韩国),归遇风险,望山作礼有感,以事上奏,诏改建,赐额“宝陀观音寺”。庆元年间(1195—1200)准卫工史弥远奏,列宝陀寺为江南“教院五山十刹”之一。从元朝开始几经毁坏几经修整、扩建,清康熙(1662-1723年在位)时赐名普济寺,现有建筑为雍正年间(1723-1736年)所修,有殿宇10余处,楼栋12座,加上堂、轩等共300余间,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是岛上最大的寺院。主殿为大圆通宝殿,由于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人称"活大殿"。此殿供奉观音大士,和一般寺院主殿供奉如来佛不同。观音坐像高6.5米,莲花座高2.3米,庄严慈祥,极为气派。四周还有三十二化身像,为观音教化众生而化出各类人像。寺前有海印池,植有莲花,池上建有八角亭、御碑亭,东南侧为元代(1206-1368年)多宝塔,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郁的元代雕刻和建筑风格,为珍贵文物。寺后有一石,状如鹫鸟,名“灵鹫石”,又名“慈云石”,石隙间有清洌泉水流入寺内。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zh_CN/316000L000026.html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