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游记游普陀山观千年古樟

[游记]旅游游记游普陀山观千年古樟

2007-07-16    nanpengyou.com

云彩细微/文

那年初夏,随旅游团去浙江舟山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除了闻名的寺院庙宇外,普陀山的名木古树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去西天景区游览,来到半山腰的普慧庵,进入大门,便见园内有一巨樟赫然在目,伟枝四出,矫然横空,宛如群龙游云。郁郁绿叶,荫蔽庵前数亩广场及前殿屋面。导游指着该树介绍,这就是被称为普陀山樟木之最的千年古樟。树高19米,围粗7.5米,体积约70立方米。据考树龄已有九百余岁。看着这巨大古樟,不由得让人生出敬畏无数。
前殿广场近崖边的一排栏杆铁链上,挂满锈迹斑斑的同心锁无数,似乎印证着永结同心、海枯石烂的决心,在古樟面前结锁,则更显虔诚。进得前殿大门,但见殿宇厢房众多,却是晾衣晒被无数,显眼的空调外机悬挂在雕梁画栋之下,全无三百年古寺之风范。西边墙上,赫然写着普陀山疗养院字样,让到此游客大倒胃口。
据史载,明万历年间,闽僧如见创建此庵。清康熙时又重建,并建退居室,额名“般若精舍”。清.释通旭有文记载说:“磐陀、普慧禅院,宅幽而势阻,地廓而形隐。自西天门盘结而下,庵院步履坦如,乔木覆荫,实为藏修胜地”。可惜百年之后,藏修胜地变为疗养之院!
导游劝说,寺院已非,古樟依旧,还是继续看古樟去吧。我们众人随导游逐级下到山脚,过“西天渡口”石右转,便来到磐陀庵。
磐陀庵前右侧一株古樟十分奇特。树高18米,围长1.2米,树根底部将一块高1米、宽0.4米的石碑紧紧地抱裹起来,大有把石碑“吞并”之意,形成“树抱石”奇观。导游介绍说,此树已有上百年历史,为全山第二大古樟。碑石原为庵前的旗杆碑,碑旁的小樟树逐年长大,竟将近旁的碑石包裹于树身之中了。
导游介绍,在宋元时期该处原有静室数间,明代海宪人方应明捐俸改建为庵院,周应宾题额为“应身宝殿”。明崇祯时承乾宫贵妃及皇戚对该院均有所赐。又经清康熙、光绪年间的修缮扩建,规模壮观。庵前的莲花池形如半月,名为“洗心”,有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植古樟,两侧围有石栏,幽静清逸,为憩息之好去处。可惜现在该院已改为普陀山管理局办公用房。众人听到此,齐声叹息,唉,又一处官占古寺!
导游引导众人向右走去观赏勒在庵门墙上的“磐陀庵”三字,介绍说这三字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崇祯二年(1629)当时的礼部尚书董其昌来普陀山,寓白华庵,适逢妙庄严路重修竣工,便为白华庵书“入三摩地”路碑,竖在妙庄严路南端右侧,并为磐陀庵题写庵额。
游客急切围上前去观赏。这“磐陀庵”三字无论从结构、用笔、气韵等几方面欣赏均佳,实为董书之上品。本人对董其昌书法十分喜欢,驻足墙前端详多时,经导游相催多次方肯离去。
此处附录一些董其昌的介绍: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这位曾听过董其昌讲书的皇帝,即位伊始,就想起了那位昔日的讲官,马上任董其昌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虽然泰昌朝的短命,没有让董其昌走上教育天下英才的国子司业职位,但他还是在天启二年(1622年)被招入京,参修《泰昌实录》,并在宦官魏忠贤大残东林党的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
由于当时党祸酷烈,董其昌在任一年后即奏请还乡。家居期间,董其昌悠游于山水与书画之间,倒也自得其乐。普陀山的“磐陀庵”、“入三摩地”等题,亦是此期间所书。崇祯四年(1631年)再度被招入京,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1634年)。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82岁的董其昌走完了他的生命历程。
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 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 》,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 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康熙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 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普慧庵前的千年古樟

普慧庵前殿广场栏杆上的同心锁

董其昌所书磐陀庵庵额

树在妙庄严路旁的董其昌为白华庵所书“入三摩地”石碑

普陀山妙庄严路上古樟成荫

转自:http://www.nanpengyou.com/travel_info.asp?id=685125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