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找孙中山写的普陀山游记 |
[游记]寻找孙中山写的普陀山游记 |
2007-07-16 folkw.com |
附录1: 《游普陀山志奇》 余因视察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肩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迓送于道者。纤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凭高放览,独迟迟徘徊。已而旋赴慧济寺,方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千。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晾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急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既入慧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然当环眺于佛顶台时,俯仰间大有宇宙在乎手之慨。而空碧涛白,烟螺数点,觉平生所经,无似此清胜者,耳闻潮音,心涵海印,身境澄然如影,亦即形化而意消。焉呼!此神明之所以内通钦?下佛顶山,经法雨夺,钟鼓镗鞳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宜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民国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孙文志 附录2:《游普陀山志奇》真伪考 煮云法师曾抄录印顺法师答复这一问题的话,证明此事实非后人伪作,其内容大致如下: 关于中山先生《游普陀山志奇》一文,有的说是陈去病代笔,但有的不相信是代笔。然无论是伪是真,而在普陀山,确乎见到奇迹,这是不可不论的。 民国二十三年旧历五月,我(印顺法师)从武院回普陀,上佛顶山阅藏楼去阅藏,知客师月静、颂来告诉我,说普陀山新近发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墨宝,他们手拿照片给我看,我对于如何发现一层,探问了一下,觉得也还入情入理。 事情是这样的:前寺的大智客万松,虽是十方人,却在普陀山过得很久,对山中之事很熟悉,这年夏天,他接任了净土庵的住持,在办交卸手续时,接到此文件。净土庵的原住持僧怎么会有这个呢?据说孙中山先生游普陀时,前寺方丈是了余和尚,他陪同先生等去各处游览,游览归来在前寺方丈室用晚餐,谈起在佛顶山所见的瑞相,十分惊喜,了余和尚当即请先生留个纪念,先生在前寺方丈室写了这篇《志奇》。孙中山先生等当晚就下山上船去了,了余和尚送客归来,一时忽略,未将此墨宝收藏好,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四处寻找查问竟已不知去向。却原来,后来去净土庵做住持僧的那位,当时是普济寺方丈室的侍者,当年他年纪还轻,不懂事。而对孙中山先生与常人一样也有一种景仰之心,因此偷偷把这墨宝藏起来了。时间过了二十年,他却已潦倒不堪,净土庵也已荒落得无法维持,他自知堕落,再没有保存该墨宝的资格和必要,因此在交卸时将此一并交给了万松禅师。 照这样说来也还入情入理。假如说是伪造,净土庵的那位旧主持,文章与书法,还都是造不出来的。 |
转自:http://tour.folkw.com/www/tripblog/151449290_6.html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