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带着思绪,我们来到了“极乐亭”。亭前柱上有联:“贪得宇宙隘,知足天地宽”,不觉想着刚才的心境顿着豁然,是啊,只要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做什么就足矣,为何要去猜测他人的思想呢?这也是一种贪啊!再走到亭前的巨石平坡,居高望着对面的莲花洋,四周无遮无拦,立刻有了神明清爽的感觉,一种透亮的感觉。这里的亮有如黄山的光明顶,然更具一种释放的感觉,一种如释重负心的释放,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清净的内心豁然明亮的感觉。望着海面的灯塔感受着习习海风,回首再看看雨雾中青翠碧绿的西山景区,整个人又似乎变得轻得要飞起来。张开双臂,仰头亲吻着雨雾,那雨雾也变亮了,变甜了,变成了一欢快的小溪流遍我的全身,涤净我的五脏六腑。我亦变成了一条洁净而欢快的小溪。。。。。。 下得山来,我仍沉浸在这豁然的愉悦之中,因此想来,这原名为“风动亭”为何要改为“极乐亭”了。 回到住处,便向老板娘打听这佛国的“规矩”、线路等,以求明天单位时间内游览的最大化。 翌日,带上了画好线路的地图、香、普陀山的观音饼和茶叶凌晨五点多一点便赶往普济寺。普济寺、法雨寺和慧济寺是全山三大的寺,三大寺是一定要烧香的,正殿九支,偏殿三支。因此每人早已备下一筒香,这样只要十元便可全山拜尽,比到寺内购一元三支香要合算的多,这当然也是老板娘的指点。在普济寺和尚们做早课时,把这饼和茶叶供奉在观音像前的龛台上,等早课散了取回,待归后分给家人特别是孩童吃了有益健康。这自然是买香时店老板的指点,而四人中只有我买了,我不过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再者这多少还能算个小礼物吧。 普陀山的清晨凉爽、清新。路上的人们悠然、恬静。多年都未曾在5点以前起床的我此刻倍感愉悦,心中感慨:怎么会有这么舒服的早晨,这么多美丽的早晨我都浑然不知。 赶到普济寺还是晚了。原来和尚们4.30便开始做早课,游人们是不许入内的,有证的(大概是类似会员证可能是达到一定级别的居士)在5.30可入内,而我们只能6点才能进去了。 普济寺大门是不开的,人们只能从旁小门进入。据说是当年乾隆微服来寺,日暮大门已闭,小和尚开侧门迎之,乾隆不悦称己仍是京城要员应走大门,小和尚报告主持,主持曰:管其谁,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开。乾隆回京怒气仍未消便下令此门将永不许开放。而今此门只有在新任主持、国家政要或重大佛事时才会打开。 普济寺前身是“不肯去观音院”,后迁址至此,历经兴废,屡次重修。寺前寺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主殿圆通宝殿,琉璃黄瓦,庄严巍峨,供奉的毗卢观音高达8.8米,妙相庄严,观照自若,为全山最大,两旁端坐三十二观音应身,是观音道场特有的。 进入大殿前便先仿着旁人燃香跪拜,这时才想着许个什么愿呢?还是许个全家平安吧。进入大殿众僧仍在主持的带领下做早课。从母亲那早已知道,僧人做早晚课是为了报生恩和施主恩。“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修道,披毛戴角还”。殿内扬声器中传出一领颂和尚的诵经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远远盖过了众僧喃喃的颂经声,我听不懂其内容可听出了是在不停的重复。主持在不停的颂经,时而变换手法,时而跪拜,身后有7、8个不是僧人但虔诚至致的信徒,有个小和尚在照顾着他们,我想大概他们不是一般的信徒吧。以前我也到过一些寺院,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和尚们做早课,看着这阵势再抬头看看观音像心中有些震憾,是庄严肃穆还是神秘压抑,是内心空明还是无知忐忑我分不清,我想这些感觉都有吧。不久和尚们起身开始绕着观音像颂经,这时同伴推推我指着我捧着的观音饼,这时才想起这饼的任务,趁着和尚们绕到后面的空隙,颤颤惊惊走向前把饼放在了早已推满供品的龛台上(据说福建人最兴这个,这大大小小的旅行包内不知放了些什么,但这些包肯定是福建人的)。 离开普济寺已是近10点了,早已饥肠辘辘,原想赶普济寺的斋饭,可我们到时早过了斋饭时间。幸好在普济寺东侧多宝塔旁有家小超市,便胡乱买些糕点坐在多宝塔旁算是早餐中餐一起解决了。 多宝塔又名太子塔,是元时一位太子出资修建的,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多宝塔,与扬枝庵中的观音碑和慧济寺的鹅耳枥树称“普陀三宝”。多宝塔是典型的元代建筑工艺,为五层方塔,三层塔身四面均龛雕佛,可惜大门紧锁已不对游人开放,只能隔墙远望。 走到法雨寺的山门前,只见一藏传佛教僧人正三步一匍匐依阶礼拜,嘴里不停的念着我听不懂的经,黝黑的皮肤坚定的神情,身着黄红僧衣已被汗水湿透。我觉得他每一次的匍匐都与这绿荫蔽日、青苔古阶、琉璃黄瓦墙的景色组成了一组动画,一组关于信仰,坚定,意志和虔诚的动画。这引来了人们的驻足欣赏,有人往他的黄色的袋中放钱,他坦然的收着,我立刻也想送钱过去,可一刹那我又停住了,因为立刻有了和往常一样路边施舍的感觉,我怕这感觉亵渎了他,亵渎了他的信仰。至今我还想着该不该给他送钱过去,因为他这匍匐前行的场面以前只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而这亲眼所见的动画至今还在我的眼前晃动,至今还感动着我。 法雨寺是全山第二大寺也是最漂亮的寺。寺院依山起势,古樟参天,前后六重,逐级递升。寺内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观音殿内雕龙画凤,享有皇家待遇国内只此一家。九龙殿藻井及部分琉璃瓦是清初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的,是国内建筑规格最高的佛殿,所以这殿又有了更深的一层意境。而玉佛殿原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礼佛,途经缅甸时请得的释迦牟尼玉佛,后被毁,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移来的。寺内来还有御碑殿、九龙壁、二十四孝浮雕都是不可不看的。 原定看完多宝塔便坐览车上佛顶山直奔慧济寺(刚进普陀山门就听当地人说了,在普陀山进香只有到慧济寺进完香才算满百),然后沿石阶下行观看沿途风景及法雨寺,再搭车往南海观音及附近景区,然后直接回住处拿行李奔码头。然而我这位兰州的同学在超市里只顾胃肠而丢失了地图,为“赎罪”便满世界找店家购图,不想在车站准备坐车到览车处的我们翘首等回一个喜孜孜的她,象是发现新大陆般举着手中新购的地图说道:“我们不用坐览车了,只坐车看完法雨寺就可直接登山去慧济寺,那只有半小时的路程。”那新地图显然有人给她新画路线。看着她那自信满满的样子,没有人反对。 从法雨寺出来便开始了登山,不想那半小时的路程不是对我们这些难得锻练的人来说的。很快有二人爬不动了,那位提出改变路线的同学也开始大喘了,面对众人的责怪可嘴还挺硬:“走吧,就当减肥吧!”,可那二位坚持不肯再上山了,在原地等着我们回来。其实这只不过是只有1088个石阶、长约一公里被称为香云路的曲折山路。只有我俩继续上山,还互相鼓励到:这算什么,当年黄山我们不是从前山上去的吗?当然,我们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云路林木交柯,清流不绝,秀石险峰尽收眼底。途中有一香云亭,两涧相会,甚是清雅。小憩后继续前行不久只见一方形巨石矗立路旁,上书有“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其上又累一长方形石,上书“云扶石”。据说当年郭沫若在佛顶山上以“佛顶山顶佛”求联,同行者苦思冥想无词以对,有一山民随口“云扶石扶云”对之,一时间传为佳话。 在云扶石边“仙人锯板石”下,不到三平方米的空间有一人工凿成如碗若钵大小的臼,上有泉水流入,有一妇人在那卖“仙水”,旁有灌装好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矿泉水瓶。大瓶三元,小瓶二元,也可一元一杯。靠里紧贴着山石供着一瓷质的观音像,白色的瓷身已被烟薰的快看不出是白色的了。有一老太正在那拜着。看着那观音像置于这潮湿、阴暗、狭小压抑的地方,心中很是疑惑,这是普陀山的官方茅堂吗?如果是,这对观音恭敬吗?正疑惑时,那跪拜的老太起身往包里装那贴着红纸上写有亲人姓名的一瓶瓶“仙水”。看着我疑惑的目光,老人一脸慈祥的说:“这真是仙水,喝了祛百病。”,这是她第二次来这买“仙水”了(听口音她是上海人)。时值艳阳高照,酷热难当,登山劳苦,汗流浃背,早已口渴难忍,可看这环境还是担心这水的质量,怕喝坏了肚子。卖“仙水”的妇人见我迟疑,便说给一元钱随你喝吧!我那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咕嘟咕嘟两杯早已下肚。我将信将疑的喝了一口,嗯!还真是甘甜清洌,比城里的矿泉水好喝多了。喝完一杯后仍觉不够,就再要了半杯(还是不敢多喝),可我那同学不知喝了多少杯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4c02b01000av8.html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