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矶、天权4峰组成。因山上有洞供奉观音菩萨,而按佛教习俗称之为普陀山。 普陀山的西麓有元风洞,盛夏酷暑,此处却凉习习,所以明代诗人俞安期写诗赞道:“深洞贯阴崖,寒飙生不绝。悬泉石罅垂,炎月吹成雪。”从这里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是普陀门,门内右侧有护碑亭,直立两块碑石,一书“逍遥楼”,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笔,碑的背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碑是明代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从普陀门上山,左入“超尘静境”,过拥翠亭和小蓬莱长廊,便到普陀石林。这里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来此取瑞石回长安,刻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李靖曾在这里修建庆林观,相传“庆林观”三字是唐代太宗亲笔所题,傍山有普陀楼,登楼可以远眺桂林风光,楼后有观音洞,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 普陀楼旁就是普陀岩,但岩的左壁却刻有篆书“碧虚岩”。这是明代道士潘常静的错刻。碧虚岩就是七星岩,此三字本应该在七星岩口,却因潘道土耳聋听不清而错刻在此。穿过普陀岩,登上玄武阁,在阁左窗外的崖壁间有“龟蛇合一”的浮雕。红龟青蛇,形像逼真,这也是潘道士的杰作。 普陀山的天矶峰上有摘星亭,登亭极目四望,便可以看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所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