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松赞林寺 |
[游记]松赞林寺 |
2007-09-10 sina.com.cn |
大香格里拉游记系列 ____松赞林寺 半夜里,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猛烈地敲击着屋顶,一阵紧似一阵。担心明晨拍“日照金山”的希望变成泡影,一夜似醒非醒地睡着。 依然很早就醒来了,心存侥幸的走上露台。还好,雨早就停了,地面是干的,空气湿润新鲜,天空还在灰蒙蒙的,四周一片寂静,梅里雪山在昏暗中屹立着。也许是太早了,还没有日出的迹象,又折回房间。比我还早的,是隔壁的两个广东游客,他们耐心地守候在露台上,期待着。 回房后无心洗漱又心绪不宁,我再次走上露台。 黎明追赶着晨曦,天空渐渐泛白,发亮,雪山也明亮起来,太阳就要升起了。忐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和两个广东人站在露台上静静地等待着,了望着。旅社对面的亭子上和公路边,也有许多人在巴巴的守望着,期待着梅里难得一见的“日照金山”景致。 太阳终于出来了,羞怯但是毫不犹豫地升起来了。初升的太阳像一支具有魔力的画笔,它把灰白的天空变成浅蓝,在云彩的表面镶上了一层亮色,梅里雪山只一瞬间就被染成了金色。金碧辉煌的雪山顿时充满了温暖,它似乎露出了微笑,不再那么孤高冷傲。 惟恐错过这稍纵即逝的一刻,我屏住呼吸,迅速地按下快门,把“日照金山”的风姿收藏在相机里。 很快,太阳就升高了,雪山又恢复了它冷竣的面容。 阳光照耀下的卡瓦格博峰,千姿百态,它不像屹立在天空中,就像映照在深邃的大海里,游弋梦幻。我静静地看着它瞬息万千的变化,如痴如醉! 告别扎西得吉,离开梅里雪山了。我们在大山的每一个转角处,透过山间和树林的空隙一次一次地回望它,依依不舍地向它告别。 出来十几公里,又遇到了塌方,堵在公路上的汽车排成了长龙。昨晚的雨太大,路边的山体坍塌下来把公路堵塞了。我下车走近塌方的地段,看见从山上滑下的泥土和大大小小的石头像一条刚刚凝固的河流,它们越过了公路,又流下了山坡,浩荡而去。真不敢想象它们从山上坍塌的时候是怎样的情形,现在站在公路边看着,仍然是触目惊心。幸运的是塌方发生在夜晚,没有人受伤。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通车,车子上的人都下来走动走动,活动一下身体,相互聊聊天。前面车上的一个女孩子,是成都的大学生,利用暑期一个人外出旅游,她搭乘的车是一位藏族师傅的,听说她是学生没有工资,藏族师傅便免了她的车费。她告诉我们,她从四川到泸沽湖,又到香格里拉,再来梅里雪山,从德钦就蹭车坐来了。女孩子开朗大方,侃侃而谈,真佩服她的勇气,竟敢独自一个人出门旅游! 原以为至少要半天才能够通车的公路,在赶来了一辆推土机之后,轰隆隆地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就通车了。现代化的机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推土机的铁铲子把公路上近一米厚的泥土砂石像扫地一样地清除出路面,很快地疏通了堵塞的公路。感谢这些养路工人,是他们默默的工作,使雨季常常发生塌方的公路保持了畅通,他们是公路的保护神。没有他们辛勤的工作,就没有通畅的公路。 伟大来自于平凡。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这样默默无闻工作着的筑路、养路工人,是他们把“天堑变为通途”! 中午,赶到奔子栏吃饭。这是去梅里之前就已经预订好了的午餐,我们赶到的时候,饭菜刚刚上桌,他们就像算准了我们到达的时间一样,恰好! 我们这一路的饮食住宿安排得周到细致,多亏了大脚。我们总能够在最饥饿的时候,就有一顿饱餐;总能够在最疲惫的时候,就有一个枕头。坐车累,开车何尝又不累呢?更何况,他还要在路途中不断地为我们讲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大家调侃胡扯(福扯),以保持我们在旅行中最佳的精神状态。 骄阳似火。尽管昨晚下了一场大雨,今天仍然还是热浪逼人。下午两点半,我们到达了香格里拉的噶丹.松赞林寺(也称:归化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它坐落在群山之间,坐北向南,渐次层递向上攀升而建,像一座威严的古城堡。大寺是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屋顶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既有藏族碉楼的建筑风格,又有汉式寺庙的建筑风格,最高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发光,很远就能够看见它金碧辉煌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放光。 我们到达的时候,噶丹.松赞林寺很多地方正在施工重新修建,寺内院子里一片杂乱。走进大殿,里面的喇嘛们刚刚诵经完毕,坐在原地休息。大殿里烟雾弥漫,空气浑浊,我们顺着大殿的边缘环绕着坐在蒲团上的喇嘛们走了一圈。对于游客的观光,喇嘛们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或者安静地阖眼休息着,或者小声地交谈着,或者微笑着看着游客,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受到丝毫的影响。 寺院里但凡靠近门的地方,都设有藏族饰物等商品专柜,经营者全是身穿红衣服的喇嘛,看来商品经济在寺庙里也堂而皇之的驻扎下来了。喇嘛也是肉体凡身,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佛堂和藏经楼被一块木牌子迎面挡道,谢绝参观。只有那块康熙皇帝的胞弟果亲王题字的 最有收获的是萍与荷,上车之后看见在她们的手腕和耳朵上,都戴上了藏族装饰的手链和耳坠。她们用最简捷的方式把自己与藏族风情融合在一起,于是在她们的笑容里便平添了一份异域风韵,成为我们眼中的风景。 出了松赞林寺,前面路口有一片宽阔的草地,这里是拍摄松赞林寺全景的最好的位置。它自公路以外都被圈围起来了,里面是有偿摄影区,凡进去拍照的人都必须交费。大脚把车停在公路边让我们从车上拍摄一张照片,也就是一分钟的时间,立刻被里面的人发现了,两个藏族小孩从里面飞奔过来,嘴里哇哇地叫嚷着,似乎要我们付费的样子。没等他们跑到跟前,大脚说:“赶快把门关上,我们走。”他一踩油门我们的车子就飞快地离开了那里。 真不可思议! 如果旅游的发展加速了人们急功近利,惟利是图思想,那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越接近城市,人的经济意识就越敏锐。环境能够改变人,人是否能够改变环境呢?突然想起去稻城的那一路向我们敬礼的藏族孩子,他们是那么的淳厚质朴。不知道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推进,他们的变化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下一站是虎跳峡。 雨季的虎跳峡有许多处有公路塌方,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危险的旅程。大脚从电话信息得知,我们去的路因为塌方已经中断了。但是对方可以派车从里面来接我们,我们的车子将停留在安全的地方,人徒步走过塌方地段,然后搭车进入中虎跳峡的张老师客栈。 车子停留在路边的村子里,我们六人下车徒步穿过塌方地段。背着背包走在虎跳峡的公路上,金沙江浑黄湍急的江水呼啸而过,上面是高山,下面是峡谷,中间有滑落的石山挡住去路,我们冒着上有滚石的危险,踩着不很稳当的石头快速地爬了过去。坐上一辆很旧的微型车,来到了张老师客栈。 张老师客栈位于中虎跳公路的边上,对面是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这条路是许多国内外背包客来往必经的要道。 站在客栈的凉台上观看夕阳下的虎跳峡,苍劲含蓄,气定神闲。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56dae501000aev2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