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环游大香格里拉游记1(2004.9.25 |
[游记]环游大香格里拉游记1(2004.9.25 |
2007-10-30 sina.com.cn |
环游大香格里拉游记 “香格里拉”一词,在藏语中是“心中的日月”之意,指一种理想的生活的地方。也即世外桃源的意思。它最先出现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出版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康威的英国外交官和他的三个朋友,在乘飞机离开某个战乱的亚洲小国时,意外的落到了中国的藏区,并在这个神奇美好的地方度过了一段时光。那里阳光明媚,雪山连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十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多种宗教文化并存而相得益彰......。后来他们踏上了归程。但再想回来看看时,却怎么都找不到这个地方,他们只记得藏民的一句话“香格里拉”。于是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香格里拉”。四川的稻城亚丁和云南迪庆的中甸,一直在为自己谁是真正的“香格里拉”而争论不休,至今也无确切定论,于是,就又有了“大香格里拉”这个称谓。能把稻城、德钦、中甸等地连成一线走下来,真是相当于“给中国最美的地方划个圈”,经过一年的策划和准备,我们去年十一共游新疆的三位“美女”,终于在九月二十四号,踏上了穿越大香格里拉的寻梦之旅。三个人中,老大是原先被我戏称为“婆婆”,后来尊称为“婆婆”的大姐,老三是去年被我们称为“乖女孩儿”的上海朋友,真的是太乖了,有时和她开个玩笑,逗个贫嘴她也不知道,只是一味乐,搞得我们都不忍心逗她了,于是就得了“乖女孩儿”这么个称谓。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师傅,我们一路就师傅,师傅啊,叫个不停;我们的坐骑就是师傅的切诺基越野车。虽然我在其中排行老二,被学“坏”了的“乖女孩儿” 九月二十五日 成都至丹巴 虽然九月二十四号的飞机晚点,,到达成都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但成都的美味让我们垂涎了好久,怎能轻易错过,所以在夜里十一点还是出去找夜市吃了碗美味的蹄花面,算是对我们这次艰苦之行的一个提前的安慰。九月二十五日一早八点,师傅驾着我们的“白马”切诺基准时来接我们,西行之旅正式开始。 成都到丹巴先要走286公里到四姑娘山,到小金43公里,最后再开55公里到丹巴。到四姑娘山的 午饭后要翻越海拔4500米的巴郞山,巴郎山段弯道多,坡度大,车行至垭口,回望来时的山路,但见山道弯弯,道路依山就势,迤逦而来,感觉极美。 因为海拔从500米一下升到4500-米,会让人有很不适应的感觉。“乖女孩儿”到了巴郎山就已经有很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剧烈。到达四姑娘山“猫鼻梁”的时候,四姑娘山一直隐在云雾之中,我们从四点等到了快五点,也只看到了四姑娘上的山尖。好在我以前来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四姑娘山的真颜,这也让我在同行的两位那里的得意了许久。 后面的时间一直在忙于赶路,路况不是很好,尤其是快到丹巴的时候,不时有塌方路陷的地方,时不时还能看到山上冲下来的巨石。我坐在副驾的位置,一直努力睁大眼睛看着路况,可眼皮不听使唤,使劲打架。往往是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被师傅一脚急刹车惊醒。山里的夜路本来就黑,再加上山道崎岖,道路不平,时不时还要闪避对面来车,我是既担心害怕,但又克服不了困意,这车坐得我是辛苦万分。快到达丹巴县城的时候,有一大片坍塌的路段,师傅说这些都是被去年的泥石流冲垮的。提起这事,乖女孩说起去年上海的一众游客就是在这里被泥石流吞没的,其中一位还是她的老师,当时大家刚吃完晚饭,围着火塘跳锅庄舞,谁知悲剧就发生了。为这事上海到丹巴的旅游停了好久。听了这话,我的瞌睡彻底没了,一路睁大眼睛直到进了丹巴县城。 在丹巴县城住进了朋友推荐的美人谷大酒店,吃晚饭时还闹了个笑话,在吃一道红烧野山菌的菜时,我夹了块白色豆腐状的菜进嘴里,感觉味道很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菜,再找时盘里也没有豆腐在里面。过了好久好久才突然醒悟,原来我吃的是块红烧肉,还是块肥肉呢!不知为什么,当时脑子都迟钝了,就是反应不过来,这也许也是一种高原反应吧。 美人谷大酒店就在大渡河边,当晚听着河水拍打岩石的声音入睡,非常舒畅。 本以为到丹巴的这段山路就够艰苦的了,谁知比起第二天到党岭的路途,到丹巴这一段路真就不算什么了。 巴郎山公路 云遮雾绕的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尖 四姑娘山的小狗 九月二十六日 丹巴至党岭 照原定的计划,我们想上午游览甲居藏寨或者梭坡碉楼,下午在去党岭。但师傅说到党岭的路极烂,虽然只有80多公里,但要开五、六个小时,还是一早过去好,免得天黑了更不好走。我们听从了师傅的建议,一早向党岭挺进。 去党岭途中的风光很美,开始的路况还可以,我们不时停下来拍摄路边的藏寨、碉楼、吊桥,越往后走路越艰难,山路极窄,不是碎石路就是烂泥路,车子在路上颠来摆去,只能以二、三十码的时速缓缓前行,有时遇到前方错车或者陷车,后面的车就只能原地等候。有一次我等得不耐烦,想下车看看,开了车门一迈腿就踩到了烂泥里。真是恐怖。 因为路上并没有吃饭的地方,我们一心赶到党岭再吃午餐,只在途中吃了两根火腿肠补充体力。到了下午一点,还没有党岭的影子,好不容易看到一位藏族妇女,向她打听道路,她的汉语又讲不好,我们只听明白走错了,岔路口,幸好又遇到了另外两个人,告诉我们往回走,在一个岔路口右拐。党岭的小路我一直感觉只有一条主路,真没注意还有岔路。向回开了一会后,在一座桥边还真看到了一条向右的岔路,这下我们可傻了,怎么办,走还是不走,“婆婆”本来主张走那条向左的小路,看能不能通到个藏寨再问人,但师傅担心汽油的问题,还是掉头向来时的路开了回去。这下车里的气氛可紧张了,真怕找不到去党岭的路,前面的五、六个小时的颠簸就白挨了。我一路在东张西望,希望碰到个本地人好问路。可路上除了三三两两闲逛着的牛外,就看不到其他了。正在焦急中,迎面来了辆载客中巴。这下我们可像看到了救星一般,急忙迎了上去。中巴司机很热情地为我们指了路,我们才在一个很小的岔路找到一条向右的小路。这下一来一回相当于多受了三十多公里的颠簸,不过好在最后总算找对了方向。到达党岭时已经下午四点了,这时再看我们的“白马”,已经是满面尘灰烟土色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d5f2601000c14.html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