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驱车4个小时来到了香格里拉,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去香格里拉的路上,路过的长江第一弯,顾名思意就是长江途径这里拐的一个很大的弯。长江在这里就叫“金沙江”,除了照相在那里逗留的15分钟外也没什么可看的了。往前走就是“虎跳峡”据说是一只很大的老虎在两个山峰间跳跃的时候踩踏在一块石头上面的,这块石头就叫“虎跳石”。 “虎跳峡”是两座山峰中间的一个小峡谷,峡谷里流淌的金沙江水流十分湍急,水是黄色的,因为带有黄色的泥沙,气势倒是很磅礴,让我有点小小的震惊。 在“虎跳峡”逗留的1个多小时,我们坐车来到了“纳帕海”。纳帕海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草场,之所以说他面积不大主要是一眼还可以望到边际,和我脑子里想象的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是有着不小的区别的。草原上野花很多,黄的、紫的……牛粪马粪也不少,一堆堆的,我们一行人开玩笑的喊它叫“小山”。那还有一家卖烤牦牛肉串的,真贵,10块钱3串,特别小,想济南3毛钱的小串。 离开了纳帕海,来到了青藏高原的最南边——香格里拉的藏区。在那里女人统称“卓玛”,男人统称“扎西”。那里的人更是淳朴,大鸭梨5毛钱一斤,黄金栗子随便拿,一兜差不多给他1块钱就行了。吃过晚饭到藏民家里访问。没个人交了150块钱,迎接我们的是歌舞声中献给我们的哈达,对方双手奉上白色的哈达,我们只要把脖子伸过去就行了。总共20个人吃了一小烤乳羊和一只烤乳羊,味道特别好,可惜后来没吃了,全剩在那里了。在藏民家里,喝着他们自己酿制的青稞酒,25度的,不错。藏民还教会了我正确喝酥油茶的方法:酥油茶是咖啡色的,拿小勺取少量酥油面放在手心里,再把少量的白糖也放在手心里,一同放入嘴中,此时切记张嘴说话,否则口重的酥油粉就会吹在对面人的脸上了,然后喝一口酥油茶冲下。藏族人民的奶酪汉族人很少吃的惯,除了酸味什么也没有,是那种放在嘴里立马就吐出来的那种嗖味。 藏族的酥油籽很是有意思,相当与我们家里款待客人的瓜子。酥油籽放在锅里炒,炒熟了炒出香味了估计就可以吃了,挺好吃的。 最难忘的就是藏族人民的能歌善舞,那里几乎每个人的嗓音都跟韩红和刘欢似的,而且老少都能跳舞,男子跳舞还很卖力气,整个晚上都在跳……。后来我们一行四个人也按耐不住了,和他们围成一圈跳起了“藏族的示高”。 藏族的饭店也很有特色,我们的标准是三星的饭店,在藏区我们住的是藏族风格的2层小别墅,根据他们的风俗“木头从不露空”,意思是说凡是家里用来装饰用的木头不论家里的贫富都要在上面画上装饰的图纹。我们的饭店是“木塌”,木塌上面放着床垫,家具也都是藏族风格的雕梁画栋,住着很是新奇。 听说,藏族的婚俗习惯是“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因为他们结婚不用领结婚证,可以随意的分分合合。藏族的未婚小伙的腰间都别着一把藏刀,可以做切割牛羊肉之用,他们的藏刀轻易不能拔出,一但拔出就要“见血”。藏刀一但被女子拔出,此女子就一定要嫁给他了。我们一行人开玩笑的说“正好我们很喜欢藏族的小伙子,很是旷野很有味道,不如直接把他门的刀给拔出来得了。”当然,已婚男子的刀可以不放在身上,因为已经被女人拔走了,放在某女子家里了。 藏族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到藏民家里喝的第一杯酒一定不能喝光,否则就是要让他们家吃穷的意思,此外,喝第一杯酒时,要用左手拿就杯,用右手的的拇指和无名指(好象是)对着天空弹三下,意思的喝一下酒就行了。之后在藏民的家中就可以随便的吃喝了,而且管够。 更有意思的是,客人可以随意将主人家中的地板用脚跺漏,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地板一但弄漏的话,主人不但不会怪你,还会将他们家中的姑娘和小伙嫁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