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

[游记]香格里拉

2008-01-07    teambuy.com.cn

迪庆是云南唯一的一个藏族自治州,“迪庆”在藏语中是“吉祥如意的地方”的意思。香格里拉是迪庆州的一个县,但是香格里拉现在已经成为迪庆州的代称。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了这个美丽的、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在书中,他根据当地的藏语,把这个地方称作为shangrila(音译为香格里拉)。这本书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寻找这块世外桃源。经考证,迪庆的中甸县(即今天的香格里拉县)就是作家书中写的香格里拉,迪庆——香格里拉自此闻名于世。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正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
行政区划
香格里拉县 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3县]
旅游资源
迪庆海拔很高,平均海拔在3300米,属于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怒山山脉、云岭山脉、贡嘎山脉在迪庆境内的部分南北并列,其中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是迪庆境内最高有名的三座山峰。澜沧江、金沙江贯穿迪庆南北,峡谷、坝子、盆地、高原湖泊、森林,组成了迪庆的主要地形。迪庆天赋奇观,拥有许多闻名于世的自然景观,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气势磅礴,是游客和探险家的天堂,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深、险、奇、峻,蔚为壮观。而碧塔海、硕都湖、纳帕海等众多的高原湖泊则以少女般的恬静迷人和纯净的水质而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迪庆境内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藏族人口最多,藏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是迪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以雄伟壮观的建筑、丰富精美的佛教圣物而闻名于世。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迪庆是著名的歌舞之乡,藏族锅庄舞、塔城热巴舞、弦子舞,傈僳族对脚舞、丹巴舞等,热情奔放,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非凡的艺术成就。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工艺,如藏毯、铜器、银饰、天珠、银刀、木碗、木盒等,手工艺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民族风情
迪庆藏族主要有农历春节、藏历新年、默郎钦波法会、五月赛马节(会)、登巴市、“格冬”节等。
农历春节:迪庆藏族大多数过农历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喜庆气氛极浓。为欢度春节,一般从十二月初就开始操办供吃、穿、玩、用的各种年货。二十九日晚饭前,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徽”,在大上用干面粉画上象征吉祥的图案;还有的在房梁上画很多白粉点,表示粮食满屋 。二十九日晚 ,一般要作驱邪的活动,象征除旧立新,消灾免祸。除夕夜,各家各户的厨柜或桌子上都放有一层层垒起的各种油炸果、装满小麦和糟把的双斗、背棵苗、涂有各种颜色的绵羊头或面捏羊头、糖果、酥汕茶、青稞洒,这些食品放在信仰的神或名人像的下面,以示自己的虔诚。还要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试穿新衣,家庭主妇将煮好的放有红糖、碎奶渣的青稞酒于午夜时分送给睡在被窝里的家人喝。新年初一鸡叫头遍,家庭主妇要到水井或泉边撒五谷,背回第一桶洁净水,藏民称其为“夏曲”。等全家起床洗濑并饮饱牲畜,老小依序坐定后,母亲便端起吉祥双斗,向全家祝福:“扎西德勒彭松惜”(祝吉祥如意又圆满)。于是全家人抓一把斗中的糟粑对空抛撒,品尝少许并回祝:“阿妈巴珠贡康桑”(愿慈母安乐又康健)。相互祝愿以后,大家就喝放有碎肉骨头和碎奶渣的麦粒粥、吃绵羊头。新年的第一、二天一般不串门,第三天开始省亲访友,相互请客,--般延续一个星期。过年期间一般要举行赛马、赛牦牛、跳锅庄、跳情舞、对山歌、看藏戏等娱乐活动。
藏族葬俗
葬俗: 迪庆藏区盛行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五种葬式 ,丧葬时采用何种葬法,以问喇嘛后决定。
天葬:行天葬者大多是僧侣和成年俗人。各地都有天葬台,人死后,念经“超度”后送至天葬台,由天葬专职行葬人员剖尸喂鹫。天葬时忌外人观看。 水葬:迪庆藏区水葬法有四种。先将尸体入敛于藏式棺材,扛到水葬场将尸体及棺材送入水里。
火葬:在迪庆藏区视为圣葬,是活佛高憎圆寂后的葬法之一,将尸体涂上酥油,架柴焚化,骨灰砌塔供奉。
土葬:迪庆藏区有三种葬法。用汉式棺材,人死后入棺,并停放数日,方送葬,掩埋后用厚草皮垒成长形土墓;用藏式棺材,尸体成蹲状入敛,坟墓标志不明显,葬礼也较简单朴素;人死后将尸体捆成蹲状后放大白布口袋或麻袋,掘坑掩埋,无棺材。
塔葬:足大活佛圆寂后所用的葬仪。尸体经防腐处理后,置于塔内,称为“灵塔”,供人崇拜。有的是焚化尸体后,将骨灰放在灵塔内。
藏族婚俗
藏族青年男女在歌会茶会中以歌相识。在相恋后以情歌情话谈情说爱。婚礼中,男女双方家庭要特意邀请能说会唱的男子充当喜官,作为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的领头。中甸藏族嫁者(或入赘者)出门前,父母作临行嘱咐。出门时唱告别歌,届时,喜官手中要捧着洁白的哈达,带领队伍绕柱而歌。送亲者骑马而行,途中唱路歌村歌,将一份深情藉歌传给途中景物,传给全村人,以喜气祝愿村中万事万物美好兴盛。娶方已在门前列队迎候,备好香案、下马桌和背水女童。当送亲队伍到达时,充当迎亲队伍首领的喜官就上前恭请送亲队伍,喜官在下马桌上下马。有的地方的婚礼,在下马前还要举行迎福仪式。送亲队伍派一个骑手,手掌箭旗往离家门口较远的地方迎候,视为迎福。迎福者听歌后骑马绕送亲队伍一圈,道一声辛苦,然后高喊:“福份来了!”飞马奔向村中迎亲方家门,以示迎来了福份。此时还有情趣盎然的一个“插曲”,送亲的骑手也飞马而前,旨在追赶迎福的骑手,如果追上了,可用鞭子“惩罚”他。送亲队伍下马后,将哈达献在背水女童的水缸上,以示吉祥如意,然后唱门歌。门时,迎亲者边蘸水酒向送亲者和新人,边唱“洒水歌”。进门后,送亲者还要唱赞歌,赞扬新人人门的家中祖辈等,然后宣布陪嫁礼物。新郎新娘下跪点灯,披系红绳,就标志正式成婚了。宴席上,新娘夫妇向宾客献茶敬酒,以示谢意。送亲队伍返回前,喜官还要唱“嘱咐调”,以眷誊之心,请迎方家人亲友善待进门的新人。当晚,迎方家举行锅庄舞会,长的通宵达旦甚至数日不歇。
藏族禁忌
生活禁忌:老年妇女不食当天宰杀的肉食;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顺,户外插青枝柏叶或石头上放有红线,或用石压刺,以示谢绝客人;屋内不准吹口哨,唱情歌;年尾忌债翻年,年头忌要债;忌妇女在炉灶上站立、蹲坐;家中佛坛不允许别人乱摸,也不得随便指问;吃奶渣和酸奶时,忌用筷子;忌烧奶渣吃;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盘坐或跪坐;不准随便跨越火塘;不准在神龛上放杂物。语言禁忌:在长辈、尊者及父母前,忌讲丑话脏话;在家中忌讲不吉利的话,特别是喜庆佳节;忌以下流秽语咒人;忌用不吉利的语言骂牲畜。 生产禁忌:不打杀鹤、雁、鹰、雕、乌鸦、家狗、家猫等,雨季,忌在高山上砍伐木材或高声喊叫。在防霜防雹期,忌火化尸体,忌妇女外出不披披肩
美食美味
坨坨肉 因其每坨的重量均在二三两上下,成坨状,故名。坨坨肉是迪庆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将猪肉或羊、牛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放任何佐料,包括盐。肉熟后捞起,再撒蒜水、盐及花椒等即可食用。吃时需用双手拿肉。其味非常鲜美,因煮时不能烂炖,而是要看“火候”,“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生,“火候”稍过则硬。因此,一般人不会做。且要趁热即食,所以一般情况下不易做此道菜。
荞粑粑 迪庆地区的彝族、傈僳族都栽苦荞和甜荞,并以此为主食之一。做荞粑粑时,用开水与苦荞面和拌,捏成饼状放入水中煮,熟后蘸蜂蜜而食,细软而无苦味,清凉润肠,是人见人爱的药用食品。甜荞面则用水和稀,在锅内摊饼,翻动几次,即可食用。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 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店餐馆均有煎奶渣的菜谱,其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精细 。

转自:http://0472.teambuy.com.cn/train/info.asp?infoid=4952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