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二) |
[游记]上海博物馆之行(二) |
2008-02-24 sina.com.cn |
上海博物馆之行(二) ——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有感 上海博物馆之行,我除了参观明清家具馆以外,我还参观了另外三个展区——中国古代陶瓷馆、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展、伦勃朗与黄金时代: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后两个是临时的展区,顾绣珍品特展将于2008年2月25日结束,荷兰的这个更早些2月13日结束。 先说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这个展区设在一楼,展区内管理相当严格,可能是上海博物馆里管理最严格的一个展区了。保安们的一双双慧眼像雷达一样扫视着视线范围内的一切,一旦看到少许“违规”立马呵斥。由于管理如此严厉,所以我一张照片的留念都没有。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展览的是17世纪荷兰艺术品,以油画和版画为主,也有10件左右的陶器和银器,总数达70月余件。16世纪时期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荷兰暴发,史称“尼德兰革命”。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荷兰掌控着世界的海上贸易。经济的腾飞、政治上的创举使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此时的荷兰艺术界也名家辈出。伦勃朗是其中的一位,也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 我对西方美术史并不了解,只是这几天在看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第三卷中《自己的真相》这篇是写他考察荷兰时的感受,然而80篇幅写的都是关于伦勃朗的。后来又在网上查了查关于伦勃朗的资料。看了后不免感到有些可笑,有些可惜,又有些可悲。 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42年,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民兵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画像,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的在做着准备。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但是,粗俗的民兵们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感出于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伦勃朗坚持不重新画一幅。这件事情闹的整个阿姆斯特丹沸沸扬扬,打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找伦勃朗来画集体肖像了。那幅画被民兵们带回去之后,因为太大无法挂在门厅里面就自行把周遍裁掉,使得整幅画丧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挂这幅画的大厅是烧泥炭明火取暖的,泥炭的灰在画上落了厚厚一层煤灰,使得整幅画色彩变得黯淡,以至于18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这个原本是白天的场景是在夜晚进行的,从而给他取名《夜巡》。(摘自百度百科) 整个阿姆斯特丹不知有多少市民来看了这幅作品,看了都咧嘴大笑。这笑声不是来自艺术判断,而是来自对他人遭殃的兴奋。这笑声又有传染性,笑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要用笑来划清自己与这幅作品的界线,来洗清它给全城带来的耻辱。 最让后人惊讶不已的是那些艺术评论家和作家。照理他们不至于全然感受不到这幅作品的艺术光辉,他们也有资格对愚昧无知的保安射手和广大市民说几句开导话,稍稍给无端陷于重围的伦勃朗解点围,但他们谁也没有这样做。他们站在这幅作品前频频摇头,显得那么深刻。市民们看到他们摇头,就笑得更放心了。 有的作家,则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玩起了幽默。“你们说他画得太暗他本来就是黑暗王子嘛”于是市民又哄传开“黑暗王子”这个绰号,伦勃朗再也无法挣脱。(摘自余秋雨《行者无疆》) 在《夜巡》事件后,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去世了。伦勃朗请了一个年轻村妇来做保姆来照顾她的儿子。后来又和她生了一个女儿。这下子整个阿姆斯特丹都兴奋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丑闻,这是一种通奸,整个小市民阶层每个人都在看好戏,每个人都在对画家进行嘲笑,而加尔文教派的牧师也开始谴责那个村妇,就这样更猛烈的风暴爆发了。再也没有人上门请伦勃朗来作画了,只有各种债主开始上门讨债。伦勃朗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之中。到了他的晚年,生活的如同乞丐一样。据说,他过世的时候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然而时至今日,这位当年被荷兰人“千夫所指”的“罪人”,成为了荷兰人的骄傲。这不是一种无言的讽刺吗?当年无人问津的画作成为了荷兰的对外炫耀的国宝。这不是对那个时期那个社会人的无情的挖苦吗?据说,荷兰人对他的画作的肯定并不是主动的、自发的。直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阿姆斯特丹才惊奇地发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的一些著名画家,自称接受了伦勃朗的艺术濡养。(摘自余秋雨《行者无疆》) 唉!—— 这次被展出的作品中伦勃朗的作品只有八幅——《东方人》、《圣彼得不认主》、《施洗约翰被斩首》、《张开嘴(似乎在呐喊)的自画像》、《萨斯基亚及其他人的头像习作》、《亚伯拉罕的牺牲》、《在窗边绘制版画的自画像》、《穿绣花披风戴软帽的自画像》,并没有那幅《夜巡》,我干又有些失落,但当我面对伦勃朗的其他作品时心中不免有些别样的感觉。“文章憎命达”莫非画作也如此? 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的展区里转悠了45分钟左右。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写实的西方画。对于那些作品心中也慢慢的由“不喜欢”变得“有些喜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艺术无国界,不分年龄长幼。我有了些许领悟…… 看完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珍藏展,接着我有跑到二楼去看海上锦绣:顾绣珍品特展……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07ed01008aje.html4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