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十二)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十二) |
2008-02-03 sina.com.cn |
情舞何时为情而舞 文/高星 藏族地区的大山大江养育了藏族人的歌喉和身姿,他们不用培养,不用化妆,更不用演出服装,那色彩浓烈的服饰自然就是为歌为舞而来的。 尼西乡江东镇下面的居加村就位于金沙江支流的一个小山谷里,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村中的男女老少许多人都在村口恭候着我们,穿着盛装的藏族小孩列队向我们献上哈达,我意外地获得了一条黄色哈达,这是我第一次遇见黄色的哈达,据说,黄哈达只给贵宾,我一下也成了“VIP”。 我注意到,人们托着小盘敬酒时,并没有像我事先想像的那样激烈,只是意思意思,而且可以选择,有青稞酒,其中也有深色的,我开始还以为是葡萄酒,后来我才知道,是可乐,可能是为女士准备的。不知是随着文明的开放,风俗也随之变得宽容了呢,还是变得媚俗了呢? 在村口有一白色的佛塔,里面还有刚刚煨桑的烟,后面的铁丝上挂有许多塑料饮料瓶,里面装着水和麦粒。有人告诉我这是村中百姓事先将泉水和青稞装好,以备每天喂桑时不再特意去取。 有人从山上砍来一节松枝,上面挂着红色的经幡,插在了学校前的广场上,穿着盛装的男女青年分列二队,据说每个人的一套服饰都不便宜,有的是来自祖传,男的狐狸毛帽,女的珊瑚石项链都可以算是贵重物品。虽然穿着大致一样的衣服,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个人的饰物都不相同。 情舞表演的时间并不短,女的一边跳一边甩动着艳丽的长袖,一边唱着一边跳到男的这边来又跳回去,同样男的也是如此,但他们并不是甩袖,而是显示着腿上的功夫,有时像踢踏舞的劲头,跳到女队面前又跳回去。这样来回了数次之久,终于双方共同舞步,转成一个圈,又破了圈相互融合相交了,像个太极图。 我明白了这不是男女相互追求的一个整个过程的演示吗,一开始男女双方互相试探,相互表露心声,相互纠缠揣摩,经过长时期的追求磨合,最终相拥相抱,达到交合为一体。 县志中介绍情舞,创始人为中格尔阿吾,发祥于中甸尼西乡,原为锅庄类,融进了弦子舞中的舞曲,改变了锅庄中的弯腰动作,加入了许多腿部的腾跃动作,使之比锅庄欢快、奔放,动作与队形变化也较丰富。情舞也叫“卓冒”、分“擦沾”、“擦中”、“擦西”三大类。情舞的风格独特,男子的腿部动作有端腿换腿、连贯小跳,同时一只手向后或向前有力地甩动,手从脚动,顺手顺脚,女子主要有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位的甩袖、抛袖、举袖、扫袖的舞蹈动作。还有转圈跺脚、单跺踢脚、双跺踢脚,左或脚跺地等。 情舞大多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所跳,歌词都很含蓄,似乎所有的美词好词都被唱了进去,真属于甜言蜜语。有赞誉“天上有多少颗星,卓(舞)就有多少调;山有多少颗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用万千自然的原素来安慰自己,赞誉爱人,体现了藏族人的朴素而美丽的内心世界。 当情舞表演结束之后,那位指挥的老者向我们介绍:多年前,情舞过去是“黄色”的,不让跳,只能跳集体舞式的旋子,近年才又恢复了,只有尼西才有这种舞,而且成为了文化品牌,号称“情舞之乡”。我问老者:在跳情舞中,是否真有人通过跳舞,成为相爱的人?老者说“当然有,这种舞过去都在村子外边跳。我问:您是老情舞者,是不是也是情场老手?老者笑而不答。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c77bc01008lou.html2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