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指山游记 |
[游记]五指山游记 |
2007-07-16 sylvye.com |
五指山游记 序 像羽调到五指山市工作后,喜欢摄影的他就喜欢到处乱逛。这次打电话邀请我和海鸥去爬五指山。五指山景区的登山路线已走过多次,不大想去。像羽说这次是穿越无人区,然后到营根的仕街观赏摩崖石刻。这是没有尝试过的,我和海鸥欣然同意。 周末下午我们从三亚坐车到五指山市,与像羽会合,采购食品、水,当然还有防治蚂蝗的药品,热带雨林的蚂蝗我们都是领教过的,着实厉害。五指山市很小,半个小时就可以逛完整个市区,但城市非常美丽、干净,街道两旁都是秀美的樟树和丛洋木。五指山市原名通什(za)市,黎语中“通”为树下,“什”为田地,合起来的意思是:高山上许多古树包围着的一片田地。我喜欢这个解释。 通什地区确实是高,平均海拔328.7米。五指山所在地的水满乡海拔就有500多实。当地居民多为黎族和苗族,民风淳朴。水满乡是我们要到达的第二站。 好朋友久不见面,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凌晨两点多钟。想到明天要爬山,才恋恋不舍地睡去。 第一天 这次我们攀登五指山,选择了从三峰的侧面上,横穿三峰、四峰的横截面,从东向北,到达上安的仕街,观看摩崖石刻,行程两天,穿越地段多为无人区。早上8:30我们到达水满乡水满村,我们请了当地两位村民做向导。深山里多有猎人捕捉野兽布下的陷井,当地人可以认得布机关的记号。正当我们和两位向导商量进山路线的时候,有个过路的年轻小伙子要求跟我们一起去,原来他是在五指山做人文调研的香港大学的学生,住在村长家,姓陈。征得我们同意后,飞快地拿来了背包、登山杖,装备还蛮专业的。于是,我、像羽、海鸥、小陈、两名向导一行6人,向着五指山深处进发。 按照行程,我们第一天要到达第三峰海拔1300多米的峭壁下,在那里扎营。我们选择了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作为进山的路口,走到风景区就看到山坡面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壁,上面刻着明代大学士、海南四大才子之首丘浚的咏五指山诗:“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诗中的五指山美得气势磅薄。风景区入口处有一个观山台,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五峰如指。这天不是晴好天气,只能看到二峰、三峰、四峰在云雾后傲然耸立。 沿着雨林栈道往里走,可以看到达维台风破坏力的遗迹,栈道部分被损坏,有些地段的河流被石块填堵,已然改道而流,一棵巨大的榕树倒在河道中央,光是树根包住的巨大岩石,已经让人束手兴叹。走了约莫一公里,向导开始拐进旁边的山坡,我知道,真正的爬山之旅开始了。 起始高度:海拔662米。时间:上午9:00。 山势太陡了,大概呈80度角,加上我背了10公斤重的背包,虽然沿途有树木可以借力,爬起来还是异常吃力。向导如履平地,开始还能跟上向导的速度,不到一会儿我就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海鸥、像羽他们在前面等我,会齐后,调整了一下队伍的位置,让我跟在向导身后,并关注向导不要太快,照他们的速度,我们的体力很快就会耗光。小陈好心地将他的登山杖借给我使用。向导说,这段陡路并不太长,也就200米高度左后,后面的路少有这样陡的了。我听后倍感安慰。调整之后,果然好了很多,最慢的在最前面,保持了队伍的完整。走不多久,出问题的依然是我,山里林木茂密,我只顾低头看地面,跟在向导屁股后面还能跟丢了,不得不扯着嗓子大喊以确认方向。海鸥又把我调到第三位,以免后面的人跟着我误入岐途。 上升到海拔800多米的时候,向导的速度明显的慢了下来,因为打台风,很多树木倒下阻挡了道路,连绵的下雨又让林木生长得异常茂密,人通不过,不得不停下来砍开道路。这让我得以喘息,呼吸明显顺畅了很多。路很难走,不停地上上下下,高度一会儿是900多米,一会儿是700多米,一会儿是800米,一会儿又降到500多米。山路越来越湿滑,虽然穿着NOTH FACE的登山鞋我还是摔了好几跤。在下一条沟谷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对父子,这是我们在两天中碰到的唯一的人,每人背上都背着一个编织袋,沉甸甸地装了不知是什么东西,至少有四、五十斤,一问,原来是他们去山里采的一种果子。儿子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生人一问显得很腼腆。看样子他们走了很长的路了,衣服裤子都湿透了。让我吃惊和惭愧的是:他们都是赤脚。 中午12:30我们在一条溪谷边吃饭,此时我们已经爬了3个半小时,海拔高度却只停留在740米。看来18:00前要到达1300米的高度下午得加紧才行。海鸥从腰上清理出2条蚂蝗,由于快干衣是绿色的,开始以为汗湿的衣衫现在发现全是血迹。像羽的裤子里有1条,我是鞋子里有一条,还好袜子较厚,蚂蝗钻不进去。喷涂的蚂蝗药作用不大。向导采来一种青色的果子,在地上拔了一种草,在一起揉烂了叫我们涂在鞋面上,说是可以防蚂蝗。 溪岸边有留下的烟筒(当地人自制的抽烟工具),一节长约30公分的竹筒,有手腕粗细,底部凿一个小眼,装一根小竹管,装上烟丝就可以吸了。还有自制的碗,从形状上说分不清是碗还是瓢,估计是通用的,用木头挖出来的。向导说这些东西都是有人留下来的,谁来了都可以使用,主要是打猎的人来。溪岸边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没有看到特别的品种。抬头可以看到头顶微蓝的天和远处高山上空蒙的云雾,溪面上不时有蝴蝶飞舞,一团团的,色彩各异,煞是好看。 午餐吃得很简单,面包、火腿肠,小陈没有带食物,吃起来很是客气。1点钟,我们背上背包又出发了。 沿着向上的山路走了一段后进入一片开阔地,我看到几棵不小的桫椤,欣喜地叫出声来,向导很是奇怪,刚来的途上也有很多,为什么这会儿才看见。刚才只顾着走道了,看来欣赏风景也是需要闲情的。这种植物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是跟恐龙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极其珍贵,被国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植物。从外观上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 沿途的风景真的好看了许多,桫椤走不多几步就可以看一棵独立或三两棵并肩而立,开始不觉得珍贵和欣喜,三角枫多起来,有风吹过的时候,树叶颤颤地摇动,像小时候挂在窗口的风玲。我们看到一棵巨大的“绞杀树”,5个人合抱刚好围住它的树身,垂下的气根到处都是,藤緾蔓绕,看到这棵树我就想起杨丽萍跳过的一个舞蹈:树-----纠纠緾緾,不离不弃。 下午16:00的时候我们上升到1100多米,路途又变得艰难起来,须用砍刀开路才能通行,有的时候向导也要辩认半天才能确认行走方向,行进缓慢。最难受的是天气开始变坏,乌云在明显地堆集,才四点多钟,林里的光线已经变得很暗淡。照这个速度走下去,到不了宿营地我们就会被大雨阻在雨林中。经过商量,我们决定下撒,到安全的地方宿营。 向导带我们一直下撒到海拔600多米才找到一个山洞,晚上扎营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了。说是山洞,其实就是一块巨大的倾斜的岩石形成的一个空间。山洞不大,地面略微倾斜,仅能支下一顶帐篷。山洞里有烧过的木柴,显是有打猎者在此住宿过。山洞下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凉。洗刷掉身上的尘垢,我们开始做饭,此时天已完全黑了,雨开始下起来,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晚餐丰富了许多,我们用气炉煮了米饭、开了鑵头、拌上咸菜和“老干妈”,很是美味。6个人煮了三锅米饭才吃饱。许是疲累、湿冷的缘故,像羽开始发起烧来,吃了药早早钻进帐篷去睡觉。向导在山洞外烧了一堆火,以防野兽。帐篷只能挤下三个人,两名向导和小陈只好睡在帐篷外面,好在我们睡袋够多,冷是不至于的了。由于头天晚上没休息好,爬了一天的山实在疲累,大家都没有什么谈兴,聊了一会儿天就各自睡觉。山里实在是太安静了,不时能听到动物的叫声,也不知道是什么。在这寂静的山谷中听起来显得分外凄厉。好在人多,也不觉得怎么害怕,就这样安然入睡。 第二天 早上七点大家起床,欣慰的是像羽的烧已经退了,雨也停了。早餐泡了方便面和煮了一锅粥,吃饱喝足,收拾好营帐,我们继续昨天未完的行程。许是昨天太累,大家喝水都很多,矿泉水只剩下1.5升的2瓶了。向导说河水是可以喝的,他们进山从不喝水,都是喝山泉水、河水。小陈又跑去河里灌了4瓶水。 因为昨天下午的路途等于是白走,为了赶得上原订计划到仕街,向导决定走另外一条路翻过三峰。 休息了一整晚,体力充沛,行走速度明显加快。连我都可以跟得上向导的速度。精神好了,更加明显地感受到热带雨林的美丽与神秘。抬头难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沿着树干、枝桠,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交错緾绕,好象一道道稠密的网。难得的是,我们看到了一整片的“空中花蓝”,蔚为壮观,大约有二、三十棵。花蓝都是巢蕨,一条条像海带一样的叶片垂吊下来,就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吊蓝,只是要大得多。“空中花蓝”是雨林特有的寄生现象,鸟儿将兰花或是鸟巢蕨的种子,撒在高高低低的树杈上,那种子就生了根,蓬蓬勃勃开始了绿油油的生命。像羽不停地在拍照,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山势依然陡峭,没有现成的路径,林木生长得密集而繁茂,GPS已经失去了作用,因为很多时候都接收不到信号,向导只能凭记忆寻找路径。上升到900多米,我看到了五指山著名的陆均松,树非常的高,10多米的高度比比皆是,树皮呈灰褐色或灰黄褐色,比较粗糙,还一片片状地脱落着;叶子也跟平常的松树不一样,又粗又短。陆均松在我国分布的面相当窄,是国家珍稀树种。在山道上我们看到被人伐倒的陆均松,已被整齐地锯成木板,但没有人,估计只能是隔一段时间来运一块,要把这么大的木块运出崎岖的山林,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陆均松由于材质好,是高级家俱、建筑材料,所以偷伐现象很严重。) 中午12:00,我们已处在四峰的范围内,海拔高度1130米,行走在山道上,真有点“人在山上走,云从脚下生”的感觉。向导说,我们下午四点就可以到达仕街,我们又累又兴奋,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休息、午餐。中餐备的是面包、饼干,吃完食物,我们的水也喝光了,经过一上午的奔走,灌装的河水居然依然清凉。大家没有想到去节约,想着山里到处都有水。后来事实证明,这是错的。 休整了半个小时,我们继续出发。 沿途依然有惊喜,我看到了传说中的灵芝仙草!其实我已经走过了,向导把我叫住指给我看,黝黑黝黑的一大朵,有小指粗细,根茎上面顶着两块如意似的“云团”。我正在观赏,向导已经把它拔了出来,我心里暗叫可惜。向导把它送给了我,我郑而重之地把它收起来,这可是我穿越五指山的珍贵纪念品。像羽从上山开始就念叨着要看兰花,五指山兰花可是大大的有名,种类繁多,花型雅致,色彩鲜艳,观赏价值非常高(曾经有一株文心兰在日本拍卖价格达16.5万美元),难怪他心向往之,可一路走来也没看到兰花的影子。忽然向导叫了一声:兰花!像羽立马紧张起来:在哪里?向导有些无奈地指指他脚下,兰花已经被他踩到脚下了,急忙收脚,花茎已然折断了,顶上开着一朵白色的小花,只有两片叶子,绿得苍翠,白得淡雅,也不知是什么品种。像羽很是难过,也只能祈祷这株花还能活下去了。 两个小时后我们下到800多米,海鸥觉得路不对头了,走到山腰上看不到我们一直引以为座标的三峰大峭壁。向导仔细看看情形,确定我们走错路了:我们又回到了三峰……,再找路走到四峰,今晚势必赶不到仕街,顺着原路返回,肯定也走不回水满乡,我们已经没有食品,情势一下子变得困难起来。两名向导商量了半天,告诉我们说有条路可以走回水满乡,只是好久没走过了,大概要3个多小时。能返回去当然最好,我们选择回水满乡。 果然是条好久没走过的路,台风打断的树木塞得到处都是,向导又开始拿起了砍刀,边砍边开路,眼看着一株桫椤被他手起刀落劈成两截,心疼得直嗞牙。路面特别湿滑,为了防止摔跤,我用很大的力来支撑平衡,脚变得酸痛起来。再走一个小时,所有人的嗓子都开始冒烟了,没有河谷,补充不到水源。小陈砍竹子找水喝,先收集到的一杯给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有这杯水,我真有可能走出去了。 走着走着,眼前一下子没有了遮挡,原来由于台风,山体已经滑坡,出现了一个十多米宽的断裂层,底下就是深渊,也不知摔下去会是什么后果,这个事情是不能尝试的。海鸥的准备工作做得充足,包里背了一捆绳子,绑住向导贴着山坡挪过去,系在那端的大树上,这样就多了一道安全绳。我们再贴着山坡抓着绳子小心翼翼地挪过去,有惊无险。再走一段路程,我们已经下到了沟谷,道路就好走多了,向导说,再有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走到水满乡的公路上。体力透支得厉害,脚已经有点不听使唤,酸硬得不得了。为了在天黑前赶到酒店,不能因为我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在心里告诫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持! 当看到田地旁的田埂小径时,我幸福得快要晕倒。支撑着我的那股劲儿一下子就没了,我“哗”地一声倒在了道旁的草地上。实在是走不动了。躺着躺着,忽然觉得脖子上冰凉凉的,用手一摸,妈呀,一根蚂蝗!一高兴,连蚂蝗这个大敌都忘了防范了,也不知哪来的力量,我从地上一蹦而起,飞快地往前走。 终于走到了公路上,水满园酒店已遥遥在望,天色已经微黑了,村民们看到背着大包小包、头发凌乱、浑身泥泞的我们,都好奇地关注。最后10分钟走回酒店的路程,是这两天中最为漫长的一段路程,脚已经是拖在地上了,怎么还不到啊?坐在酒店的台阶上,我再也不想起来了。 晚上审视,脚上打了四个水泡,手被划伤多处。虽然很累,又没能按原订计划看到仕街摩崖石刻,但我依然对这次五指山穿越心存快乐,毕竟我看到了五指山深处,那绚烂地美丽。 |
转自:http://www.sylvye.com/printpage.asp?ArticleID=904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