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1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1

2008-06-27    sina.com.cn

同船的客人很少象我们这样,他们多是抽烟时才聚到这里来。但也有例外:很快有人拿着摄像机来到窗口,聚来看景的人也多了。我问凤鸣,刚才看到什么景致了?她说看到了黄陵庙,三峡大坝也见了。“三峡大坝”?我暗自吃惊,我始终盯着右侧江面,怎么一点儿没见呢?以我6年前的经验,应该还没到——果然,事实证明她看到的只是一个不起眼山头上的什么标语。在眼前的航道上,对面的江岸才变成整齐延伸的堤坝。聚来的人都开始关注前方的视野,手持摄像机的人也开始拍摄。这才是三斗坪三峡工地。飞船靠近堤岸飞行,由碎石和砂砾堆砌的堤岸看起来只是工地的地基和备料场。很快,在它前方的尽头终于出现了高高耸立的弧形石墙,厚厚的石墙从江中突兀而起,飞船突然由此转弯, 绕墙而过,背后留下它雄伟、高大的剪影; 而更高大的巨型船闸也刹那间撞入正面近距离视野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预言变成现实,就在眼前!我问凤鸣:“和刚才你说的‘大坝’比怎么样?”她笑道:“那哪是什么大坝呀,简直就是小栅栏。”
由于没人讲解,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过了西陵峡的“兵书宝剑”、“牛肝马肺”峡,香溪、秭归的屈原和昭君故里没看到一点影子,一不留神船已过巫峡。巫山十二峰唯有神女峰显出一些傲人的高大。一块凹陷的光滑石壁上刻着的“孔明碑”一闪而过。(传说孔明曾在这里书写“重岩叠嶂巫峡”六字。)转过山角,光线挥撒、穿梭于层层山峦间,甚是好看。我的同伴夸赞起这里独有的大气;我也喜欢巫山的宽阔、秀美,自然中透着些许神秘。而瞿塘峡的夔门则是另一种风格——当仁不让、争霸群雄的感觉夺路而生。夔门是我上一次乘船错过的景致,这次虽仔细等待,却哪容细看:只见一堵笔直的暗墙压过来,凤鸣直呼上面有字,定睛看去,那是“夔门天下雄,船只轻轻过”等大字,待刚刚看清,船已疾驰而过了。
短短的三个半小时就船过白帝城,结束了三峡游。剩下的水路便是边休息边浏览,匆匆赶路。有时船过一些浪急的浅滩。沿途多有朴素的乡土和柑橘的气息,山上生长着很多棕树。能看到的特殊景致不多,我们看到了丰都山上的人造“大鬼头”,涪陵的白鹤梁和乌江岸边的繁华山城。倚窗贮立,凝视涛涛不尽的江水,令人伏思遐想。夕阳夕下时分,红色的光影在江面上起伏、流动;江岸、小船或江心的绿洲不时在其笼罩之下,与亮丽的波光组成一道道美好的晚景。凤鸣在此时疯狂地捕捉夕阳的足迹,抢拍了一大卷夕阳“玉照”。本想这么快的船速,光线也暗,不见能拍出多么好的效果,没想到当晚在重庆我们入住的会仙楼宾馆下一家婚纱摄影楼,这些玉照被数码冲印得也象披了婚纱一样秀丽多姿,让我惊讶于怎么比当时看到的还好。
黄昏时分到达重庆,背着鼓鼓的背包弃舟登岸。朴实的棒棒军看到我们,想和我们套近乎却没有成功。夜宿晚灯初亮的山城,在一个小窄巷里吃到了正宗的又麻又香的水煮鱼。(事实证明,水煮鱼还是要到重庆来吃。)我们的宾馆在山城繁华的市中心。这里有我的亲戚二叔,但看看时间已晚,次日要急着赶路,就放弃了“深夜拜访”。一夜无话。
9月30日晨,我们坐豪华大巴离开重庆,驱车5小时来到成都,按时完成了三天的任务。

锦官城阴云似雨
新都桥星光灿烂

中午时分,天阴阴的,与北京联络人赵雯小姐通了电话,并住进组织此次稻城自助游的潘先生和陈先生给我们定好的珠峰宾馆的房间。联系妥次日集合的时间后,下午在成都小转。由于二位先生还没有给我们订返京的飞机票,凤鸣略有不快。看来只能买全价票了,而不是预先想到的打折票。反念想,黄金时间的机票确实难定,全价票也有能改签的优势,只好随遇而安了。
成都属于盆地,没有一点山的影子,气候多阴雨湿润,街面上的商家、街景对于在北京过惯的人来说没有新鲜感。独有较多出现的风味小吃、茶楼和优雅别致的人力车显出南方城市的特色。但更具魅力的还是难得的西南蜀都的历史文化与园林秀色。阴雨蒙蒙中我与同伴重游了我十六年前曾经来过的武候祠。里面庭院清幽,屋亭肃雅;竹木葱郁,绿得诱人,此种秀美北方难得一见。作为蜀地中心,刘备墓葬于此;但人们对鞠躬尽瘁、智慧贤良的武候诸葛亮的敬仰可能更胜一畴,所以历来香火旺盛。这里含有杜甫诗意的楹联随处可见。祠内除供奉的塑像,还展示有当年诸葛亮为精简行军装备而设计的诸葛鼓:可一面当锅,一面当鼓,经济而实用。屋内顶梁上,写有诸葛亮训诫子孙的八字箴言:“淡薄名利,宁静致远”——境界之高须仰视之。在一座君臣合祀祠前,众多文官武将的“相貌”不免有些呆板雷同,但一幅岳飞真迹《前出师表》却把一种古人深邃的赤胆豪情、忧国之心尽录笔锋,令今人思绪横飞,激动不已。凤鸣又用相机把全部字迹考备了一份。
傍晚我们坐了人力车,吃罢数家名小吃,凤鸣还受用了一阵“推拿按摩”,回宾馆安寝,准备着10月1日的来临。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装束完备,早早在大厅里等待。不时下来一些欲出门旅行的客人。看看约定时间已到,仍没人和我们联络。潘先生、陈先生来了吗?服务台前有两个胖胖的、大模大样的人在那里转来转去,不象游客。凤鸣问我:“他们象不象特务?”我说象。导游怎么还不来?凤鸣拿起手机拨通了号码。只见刚才那二人中的一人也拿起电话。“我们到大厅了,你们在哪?”“我们也在大厅。”——原来他就是潘先生,后来旅途中大家管他叫潘潘。
我们签定了旅行合同。很快,赵雯小姐带着4名年轻的广东游客和另一名同行的北京客人来到大厅,也签了合同。人员全部齐整,导游陈先生留下给我们定机票。于是我们加司机一行10人,坐上一辆暗红色的三菱面包车,于9Am从珠峰宾馆出发,开始了7天的香格里拉之旅。
车行成雅高速公路,开得十分爽快。潘潘说了些导游的台词。尽管天色不够明朗(据说成都有雨),当我看到远山和远处悠闲的乡村小屋时,真希望这是自己的家。车过青衣江、雅安,开始往高山上跋涉,道路逐渐崎岖变窄,往来的车辆也增多,车速越来越慢。这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条通往青藏高原的川藏线318国道。沿途见到一长队从西藏下来的军用卡车,车上写有“军民鱼水情”、“藏汉一家亲”等字样的标语,限速仅15公里/小时。中午时分穿越了目前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行程4公里。此后的路便越来越糟糕,多是没有修好的泥路,车辆只能颠簸着缓进。遇到路窄车多的地段常常停车等候,比步行还慢。
“快到大渡河了吧?”我望着窗外的山景发问。这是我预习网上资料得到的理论。潘潘说还没到。我感觉心中有一种期待。可能是从小看电影《大渡河》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的缘故,我比红军还盼着“飞夺”泸定桥。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大渡河。公路在高高的山腰上,大渡河象一条深邃的亮带缠绕在山脚下的深谷中。由于只允许单行通车,前方的车都排着长队陷在泥里,走不动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与凤鸣急忙下车观赏大渡河。我走到崖边,感受着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谷的险峻,不知不觉向前走了50米,以不同的变焦拍摄了7张照片。
回到车里遭遇了大家的嘲笑:有人说我是“短跑冠军”;有人说我可以出一张大渡河专辑了;还有人说我谋杀胶卷——那天天色确实不好,景也不够佳。赵雯说她拍仙乃日雪山也没拍到7张。而令我兴奋的则是大渡河的历史:那里有太平天国的悲壮传说,也有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
下午3点过半,车才挨到沪定县。县城不大,这里的房屋看起来也很平常,多是半旧不新的现代建筑。不寻常的是大渡河上架着的这座铁索悬桥:此桥始建于300年前,桥身由13根粗大的铁链锚固于大渡河两岸,长约100米,宽3米,上面铺着双层条形木板。6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这没有木板的铁索上成功抢渡大渡河,击碎了敌人欲借大渡河消灭红军的梦想。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而今走在晃动的铁索桥边,望着桥下略有些湍急的河水,想象着当年这里桥更陡,水更急,战火纷飞的情形,似乎离现在很久远了。一个胖胖的少年租了红军服站在桥头照像,有人说这哪里是红军战士,简直是地主嘛。南岸桥头堡的高处依山建有屋宇,爬上一看,无非还是供奉着菩萨,香烟缭绕,我与凤鸣异口同声地说没意思。在我的心目中,我对红军的崇拜要胜过菩萨一万倍。

[大渡河-泸定桥]

我们在泸定桥边的一家餐馆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过时的午饭。饭后继续颠簸上路。远远地望见一座山顶有些残雪的山,北京来的周莉兴奋地喊:“看——雪山!”开始大家还不相信那是雪,污陷她是“高原反应”,待看清了才有人纠正:那是带雪的山,或山上有雪!后座的广东小伙儿陈师傅指着同伴对大家说:看这是不是高原反应?大家回头望去,只见他的同座黄师傅已经斜倚着脑袋酣然入梦。大家想起潘潘说的“嗜睡”也是高原反应的症状之一,纷纷赞成这个判断的正确。
车沿着哲多河行驶。道路依然崎岖、颠簸,据说颠得后排的同志时常“交换位置”。哲多河充足的水源、洁白的浪花使北京客人惊羡不已,倍感珍奇:“在北京要能见到这样的水,早就排着长队收门票了!”傍晚到“跑马溜溜”的康定,从城边过。据说山上有跑马场,但我们停车加油的地方看不到什么景致,也没有过多停留,就趁着暮色尚未褪尽,接着赶路翻越哲多山。
夜幕降临。海拔逐渐抬高。晚7时3刻翻过海拔4298米的哲多山垭口。山上寒气袭人,路旁的积雪近在咫尺。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露出了脸,亮得就象被擦过一样。一个小时以后来到了海拔3450米有“摄影天堂”之称的新都桥。车开到一个藏家寨的藏式民居下。主人和他们家里一对漂亮的儿女——身着鲜艳藏袍的少年已经站在门口等着迎接我们。潘潘一下车主人就过来和他热情握手。而一天璀璨夺目的繁星与清澈的银河则使更多的人下车后都兴奋地叫起来。我已忘记有多少年没见到这样的星空了。在大城市里住惯了,总以为天上不再有那么多星星。如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原始的,梦幻般的,与真实的宇宙接近了的世界。站在这里,我好想学天文。
在去村里赴晚餐的路上,我们全都在讨论星座。面对纵贯南北的天河,周莉凭着儿时的知识辨认出了牛郎、织女和北斗七星,指着那些闪烁的亮星给我们兴奋地描述。饭后回来的时候,广东小伙儿黄师傅和陈师傅继续研究天象,并对方位产生了疑问。“你说哪边是南?”巧的是我正好怀揣着指南针,急忙递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倍感意外。“你们是不是在念书?”“不念——我们念过了!”我说。
我们全体住在主人多吉二层楼上一间10张床位的大房间里。屋旁还有一个露天凉台。主人把整个小楼的房间都租给客人们住,他们自己却不怕艰苦地住在楼外草地上搭的帐篷里。但这儿没有黄师傅想要的“冲凉房”使他很遗憾。饭后主人请我们到厨房小座。女主人用一个大竹筒状的高高的容器绞绊苏油茶——大概是牦牛奶的奶油与清茶的混合物,不一会儿就给我们每人倒了碗热气腾腾、奶香四溢的苏油茶让大家品尝。我们连喝三碗,感觉十分舒畅。接着主人又拿来一些自制的青稞酒,我们也喝了。喝了酒,大家互相报了姓名。黄师傅介绍自己是广东未来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不一会儿潘潘给我们演示自制糌粑——舀一勺苏油,抓一把青稞粉,然后用手拌匀。但他苏油总是放多。女主人笑道:“你变成阿凡提了!”
我们都想听阿凡提的故事,于是女主人讲:阿凡提到地主家作客,说只要一碗糌粑就够。地主见他要求不高,就答应了他。他每次放很多苏油,见青稞粉不够,又加很多青稞粉,总也调不均匀。等最后做好,已经变成一大盆糌粑了。着实让地主心疼了一回。
女主人的话,黄师傅显然没有听懂,连忙追问。周莉一本正经地向他转述:“是这样。从前有一个叫阿凡提的……”“这我知道。”黄师傅迅速、灵巧的回答把我们每个人都逗笑了。但见黄师傅一脸认真的神情听完了周莉的解释。从此以后我们很多人一听到他的广东普通话就想发笑。
潘潘的手抓糌粑终于做好,大家凡没有洁癖的人也手抓着品尝,兴高采烈地吃到一干二净。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34715010005dy.html25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