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 |
[游记]香格里拉 |
2008-06-27 sina.com.cn |
神秘的香格里拉 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描写了一个满神秘色彩的深藏在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峡谷之间,有一座座使人陶醉的田园式庭院的“世外桃园”。书名叫《消失的地平线》。1937年,意大利裔美籍电影导演费兰克·卡普拉又把该书拍摄成电影。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块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想王国。 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任何虚构的小说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生活原型的影响。希尔顿没有到过中国西南地区,而他写的作品描写的是架飞机由西向东南飞过西藏地区迫降的地区--香格里拉的故事。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滇西北地区,特别是丽江的实际十分相吻合:与小说中的雪山、大峡谷、寺庙、庭院等自然环境相吻合;与小说中的天然飞机场等情节相吻合;与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相吻合……甚至与小说的地名也相吻合。 另外,早在洛克之前,西方的不少学者也向世人介绍过丽江神奇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对这片遥远的土地充满了神秘感。 人神往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八大重合横断山 有人说这个概念来源于藏传佛教中“香巴拉”的传说,因此主张用“香巴拉”来替代“香格里拉”,但我觉得一旦替代,则“香格里拉”的神韵全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理想国,但也不能替代“香格里拉”,因为“香巴拉”也好,“桃花源”也罢,它们在人们脑海中唤起的“理想王国”的画面,是从游牧或农业文明的背景中涌现出来的,它是农民、牧民的向往;而“香格里拉”的潜台词是对物质并不匮乏的现代社会的失望,是对工业社会的逃离,这是现代都市人的梦想。 “香格里拉”和“香巴拉”,它们背后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完全两样。 香格里拉是什么?香格里拉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对立的一种理想王国。她是一个田园式的宁静国度。她的风光是美的,有草地、森林、田园、雪山,她追求适度的物质生活。她还应该是一个秘境,即她应该保持进入的艰难性,只有进入的艰难,才有令人向往的神秘,才能成为理想。 香格里拉是有宗教信仰的。那里的人心灵宁静安详。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概念有着巨大的含金量,因此人们争夺她。印度、尼泊尔等国纷纷宣布他们找到了香格里拉。 中国的几个地方也在争香格里拉,如云南的丽江、怒江州的丙中洛、四川的稻城等。最终是云南在北京召开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新闻发布会。 我们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不是“香格里拉县”,后者只是前者的一小部分。 我们所说的大香格里拉地区,她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度——102度,北纬26度—34度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的各地方既有自然上的相似性,也有人文上的共同点。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某一个地方是香格里拉,那么这一带就处处是香格里拉。应该说中国存在一个大香格里拉文化圈,范围就是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大三角区。 这个区域符合人们关于香格里拉的想象和界定。这个区域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令人向往,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还没有遭到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和改造。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现代化运动就像那翻越横断山的季风,至此已是强弩之末,留下了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雨影区”。 这个区域令人流连忘返,痴情迷恋,是因为她的内涵深厚无比、精彩纷呈。 我将大香格里拉区的内容概括为八大重合,即有八大层面叠加在一起。这八大层面,在其他地区,仅有一个层面就十分幸运了,但在大香格里拉区却是叠加在一起,覆盖整个大香格里拉地区,叫她怎能不精彩? 这八大层面是:一,横断山区。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这里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六条大江并行流淌。云南将“三江并流”申请为世界遗产,其实更壮阔的是“六江并流”。二,东女国女性文化区。《唐书》上记载的东女国就在这里,这一带弥漫着一种女性文化,这是足以傲世的文化资源;三,藏传佛教。这里经幡飘动,梵呗声声,佛教覆盖着整个区域。四,茶马盐古道。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分布区。康巴藏民,离不开茶,其实还应加上“盐”,人哪能离开盐呢,因此茶马古道应是茶马盐古道。它像一张网,铺遍整个横断山区;五,康巴文化。这里是康巴文化区,康巴被认为是藏族中个性最独特、历史最丰富的一支;六,民国西康省。这里曾经是民国时期西康省的范围,有许多历史、政治的文化待挖掘,如今这里是川、滇、藏大三角区;七,藏彝大走廊。这里是中国民族演化的大走廊。人类学家称之为“藏彝大走廊”,这个走廊是民族迁移、分化、演变的一个大通道。八,土司文化。这里曾经是由大大小小的土司管理的,因此留存有独特的土司文化。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814d301009km8.html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