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梦源,梦圆 |
[游记]香格里拉,梦源,梦圆 |
2008-06-27 sina.com.cn |
前些日子林老大号称出差的去了昆明,没想到他利用一些时间去了香格里拉.一个同样也是我梦想的地方.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写了简单的游记,还没想到他愿意与我分享.这样的感觉值得纪念.虽然我现在心情并不佳.我只是想说,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看到这些与我无关的文字,我很感谢他. 3月22日 透过舷窗,微微颤抖的飞机翅膀下面就是那神秘的香格里拉了,7个多小时的飞行和转机带来的疲惫被顷刻间的兴奋一下子冲散了。 算起来我是第四次来到云南,但香格里拉的神秘和丽江的温柔仍然强烈的召唤着我,利用难得的两天假期和双休日,我突然就决定去一次丽江,只为香格里拉。 到达丽江机场已经7点半了,夕阳仍挂在群山的一角。早在大连就让朋友帮我订好这次香格里拉行的包车和导游,对于车,我的要求是车好路熟人机灵,对于导游,我的要求是藏族话多人水灵。看来朋友很了解我的需求,接机的木师傅是纳西王族的后代,早等在出口,看到我只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旅行包,木师傅很诧异。顺利上车,30分钟就到了订好的客栈,120元的房租在淡季的丽江已经很贵了,但我仍坚持住下,这次的旅行不求省钱,时间和心情最重要。 匆匆洗个脸,就直奔四方街,因为以前几次一直住在古城南门附近,路已经很熟悉了,还是那家小餐馆,但主人已经换了。味道一般,草草吃了几口,边向四方街溜达,边回忆沿途的各个小店,风景就好像昨天一样,但已物是人非。 在酒吧街的一个临街吧里,看到还有座位,就信步进入,随手点了两个小啤,慢慢把自己融进慵懒的丽江。 3月23日 早上7点,丽江的天还没有亮透,我就坐进木师傅的红色捷达,向香格里拉开进了。没想到刚出古城,木师傅就说轮胎有点漏气,把车开向路边的修车铺,原来是轮胎爆了,补胎花费了近半小时,终于再上路。 200多公里的路面很好,车也不多,但木师傅不紧不慢的开到60迈就不踩油门了,一路向上,沿途的景色那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现在才知道是小学时期的语文基础没打好,嘿嘿。 11点过一点,到达香格里拉的新华宾馆,我的导游藏族姑娘七林卓玛已经等在门口。路过的一个小镇不得不提一下,镇的名字叫区哇迪,木师傅说镇上有一家三兄弟共娶一个媳妇,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问能不能去看看,木师傅说他们会放藏獒咬我的,呵呵,只好作罢。后来知道卓玛的爸爸娶了四个老婆,卓玛的妈妈是第三个。看来藏民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呀,呵呵。 午餐在香格里拉镇上好像叫红旗街的一个小餐馆解决,牦牛肉末和清炒芥菜,伴着木桶米饭,吃得很香。 午餐后直接去了松赞林寺,松赞林寺的庄严雄伟都已经被诸位驴友描述很多了,不再一一赘述,只讲我在临出门时候,听卓玛说看到一个康参要去烧香,便尾随其后想看个究竟,不料康参发现了我,温和而坚决的示意我不要拍照,这时候我当初要求藏族导游的好处体现了出来,卓玛和康参一通叽里咕噜的藏语交流后,告诉我,拍吧,然后去他家坐坐!!我受宠若惊马上连按快门,然后果然和卓玛一起去了位于寺庙小门后的康参的家,并于最后和康参合影留念。再啰唆两句康参家的一只大公鸡,高大健壮,彩色的尾巴高高翘着,寺庙养的就是不一样,如果还能下蛋,肯定也能上春晚。 在踏出寺门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近在咫尺的雪山,卓玛说那是去年11月刚刚开放的香格里拉石卡雪山,我在一秒钟内就做了决定,改变行程,马上去石卡雪山! 车行15分钟就到了石卡雪山的脚下,可能是时间较晚的缘故,偌大的停车场未见一辆车,除了巍峨的雪山就是静静的玛尼堆了。我走进售票处,唤醒打瞌睡的售票员,买好票就直奔缆车站。缆车站的人员也是现给我打开缆车的电源,独自坐进单独为我开放的缆车车厢,慢慢的向中转站上升。第一程缆车大约35分钟,沿途都是笔直的针叶林和落叶松,缆车车厢里有个留言簿,翻开看看,都是到此一游之类的,突然看到一句“太可怕了!有心脏病赶快下去!”我心中微微一笑。 在中转站等第二段缆车的时候,缆车员拿着对讲机和山顶的人说了几句,转身告诉我,山顶下午风太大,劝我不要上去了,恰在这时候看到卓玛从缆车里跳出来,她也想和我一起登顶,但听了缆车员的警告,她决定不上去了,也劝我不要冒险。可是已经到了这里,难道就转身下山吗?我谢过缆车员,告别卓玛,固执的上了登顶的缆车。开始的15分钟未见异常,脚下仍然是暗绿色的松林和一洼洼的积雪,缆车距离地面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右侧高高耸立的顶峰覆满积雪,正在慢慢靠近。当缆车行进到快接近峰顶车站的一个宽阔的大峡谷上方时候,速度开始减慢,同时风开始猛吹过来,感觉到它正从缆车门的缝隙使劲挤入,缆车也大幅度的摇摆起来,车顶吱吱的响声伴着钢缆绳被风掠过发出的呼啸,声音仿佛都变得惊竦了。坐过多次高空缆车,从不晕高的我,望着脚下数百米的深谷,随着身体几乎30°的摇摆,心底也不禁冒出丝丝恐惧,不由抓紧扶手,盼望这难熬的几分钟快点过去。 缆车终于滑进山顶车站,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我的手心已都是冷汗。山顶的风更大了,风卷起的雪粒扑面而来。缆车站的人员建议我先进屋避避风,我谢绝了好意,裹紧外套,沿着通向山顶的栈道向顶峰爬去。猛烈的风让我不能站直身体,拿着相机的手也止不住的颤抖,一脚踩进一个雪窝,膝盖马上没进积雪,惊得我差点把相机扔掉。 跌跌撞撞的爬到山顶的缓坡,猫着身体拍了几张照片,风和强烈的雪面反光刺激得我睁不开眼,因为多云的天气,远处的梅里雪山丁点都看不到(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到梅里雪山的全貌),但挺拔秀丽的雪山风光,已经让我目不暇接。 当我感到手指僵硬,头部发痛的时候,决定返回。,缆车站的人员看着我没有帽子没有手套哆哆嗦嗦的样子,好心的把我让进休息室烤火,我抱着火盆休息了10分钟,正好有车厢到达山顶,便跳进下山的缆车。 下山的途中,风依旧把车厢吹得东倒西歪,但剧烈的头疼分散了注意力,我原以为是因为没带帽子被风吹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典型的高空缺氧反应。 一个多小时后,在停车场看到了卓玛和木师傅,他们知道我就这样上了顶峰后,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bcd6c010009lb.html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